白血病相关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一类具有明显异质性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基因突变以及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对于病人的预后评估和指导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一般只存在费城染色体这一个基因异常,当出现其他染色体易位和/或基因突变之后,就很容易发生急变。本研究中,我们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两个基因异常对于血液系统的影响:一个是在急性髓/T双表型白血病病人中克隆到的NUP98-IQCG融合基因,另一个是在慢粒加速期和急变期克隆到的GATA2 L359V突变。NUP98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p15区,在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中,通过染色体易位可以与大约34种不同的伴侣基因形成融合基因。转基因或逆转录病毒介导的骨髓移植小鼠模型都表明NUP98相关融合基因可以诱导白血病的发生,但是NUP98-IQCG的致病性尚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表达NUP98-IQCG的骨髓移植小鼠可以发生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这与携带此突变患者的表型类似,表明NUP98-IQCG可以作为白血病的起始基因。RNA-Seq分析显示,Hoxa b cluster基因、其附近的4个OS-RNAs以及Hox的辅因子Pbx3的转录水平均明显增强。我们推测Hox/Pbx3通路可能是其致白血病的重要机制。另一方面,我们发现NUP98-IQCG可以抑制CRM1介导的出核从而导致p65和IQCG的核滞留,以及NF-κB和钙信号通路的异常调节,我们推测后者对于白血病的产生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第二部分中,为了研究Gata2 L359V在体内的功能,我们构建了Gata2 L359V knock-in小鼠模型。该模型小鼠纯合子胚胎在胚胎期E10.5天出现发育阻滞和严重贫血,在胚胎期E11-E11.5天即死亡。Gata2 L359V杂合子成体小鼠可以正常的生长、繁殖,而且在正常情况下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异常。但是在细胞毒药物的压力下,Gata2L359V杂合子成体小鼠造血恢复能力降低;骨髓竞争性移植实验进一步揭示杂合子小鼠造血干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的降低。通过对E9.5天卵黄囊和成体LSK(Lin-Sca1+c-kit+)骨髓细胞的全转录组测序,我们推测:Gata2 L359V主要影响了Notch和Wnt通路,从而影响胚胎中期AGM区HSCs的生成,以及成体骨髓中HSCs的维持。
其他文献
背景:随着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步上升,其早期诊断也愈发得到重视,现有的诊断技术需要不断的改进。第一部分内镜磁性成像技术对患者结肠镜检查体验的影响目的:评估低经验医师在结肠镜检查中应用内镜磁性成像技术对患者肠镜体验的影响;同时构建简易结肠镜作用检测装置,设计探索性研究,尝试以客观量化的方式观察应用内镜磁性成像技术后内镜对肠道作用情况,从而探讨内镜磁性成像技术改善肠镜体验的机制及其可能的降低并发
【目的】通过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分析PRDM14表达和肺癌发生相关性,明确其临床意义,指导肺癌个体化的治疗。的【方法】收集300例病理分期为T1-T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标本,结合临床病理资料,通过实时定量PCR和焦磷酸测序方法分别检测PRDM14的表达情况,根据其术后的随访资料分析PRDM14的表达对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临床意义。在细胞水平研究PRDM14基因的功能和其参与调控分子机制。并在制备的非
【研究背景】急性髓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以造血干/祖细胞克隆性扩增引起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发病急,复发率高,存活率低的特点。白血病起始细胞(Leukemia initiating cells,LICs)是AML复发的主要原因,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分化能力,对化疗药物耐受。特异性靶向LICs被认为是治疗AML最有前景的策略。前期研究提示免
第一部分 乙酰辅酶A合成酶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目的 探讨乙酰辅酶A合成酶2(acyl-CoA synthetase short-chain family member 2,ACS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在组织芯片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正常结直肠上皮组织标本中ACSS2的表达,结合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应用RNA干扰技术在肠癌
【目的】通过分析小样本高通量胃癌基因表达谱芯片并且结合扩大样本量的临床组织标本及组织芯片验证的方法,寻找胃癌肿瘤中特异性高表达相关基因;评估候选基因DDX18基因在评估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并通过体内、外实验研究DDX18基因对于胃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开发胃癌治疗的可能新靶点提供实验、理论依据及新思路。【方法】(1)收集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间于仁济
儿童白血病是一种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儿童的健康和生命,但是至今仍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清楚了解该疾病的起源和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研究发现,半数以上儿童白血病的起始突变是出生前起源,但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白血病起始突变形成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对胚胎发育过程中造血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基因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我们对胚胎发育不同时期肝脏造血细
背景与目的:胰腺癌是一种早期诊断困难,易转移,对放化疗普遍不敏感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不超过5%。重视胰腺癌相关的糖尿病临床表现可能有助于提高早期胰腺癌的诊断,但是胰腺癌相关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胰腺癌细胞对应激微环境的抵抗和适应依赖于多种复杂机制,而胰腺癌自身环境的改变有可能会影响胰腺其他细胞(比如胰岛β细胞)的功能和生长。本研究旨在探讨调控胰腺癌细胞应激微环境的关键性分子,
本研究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Palladin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二)Palladin参与吞噬的具体环节和机制研究。第一部分 Palladin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研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急性白血病,但它却是目前为数不多的能够通过靶向治疗治愈的疾病。临床上APL发病非常凶险,特别
目的:选择胰腺内、外分泌代表性肿瘤进行研究,旨在通过胰腺导管腺癌潜在治疗靶点的挖掘和对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微创手术治疗方式的效果评价,为胰腺肿瘤治疗靶点和微创术式的选择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在外分泌肿瘤中,免疫组化检测CUL4B在胰腺导管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相关性,同时筛选CUL4B低/高表达细胞株;构建沉默和过表达CUL4B的胰腺癌稳转细胞系,结合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检测增殖活性变化、
Blimp1(B lymphocyte induced maturation protein 1)蛋白也称为PRDM1(Positive Regulatory Domain zinc finger protein 1),是一重要的转录因子,通过调节一系列基因表达,参与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Blimp1蛋白功能异常可导致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受阻,继而发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