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教育地位的达致与被排斥——以浙江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地位是衡量农村妇女社会地位的一个重要变量,是指个体受学校教育的多少和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出于对农村妇女发展权和社会整合的关怀,本研究力图以社会排斥理论为基础,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以浙江农村妇女教育地位的达致和被排斥为研究路径,探讨农村妇女教育地位的获得,进而为社会排斥和社会性别的研究提供一种基础性的新观点。 本研究以第二期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框架中浙江省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数据为基础,以农村妇女的教育地位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了研究立足的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以期明确研究主题所根植的社会土壤,并通过吸收和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确定研究的突破点和着力点。其次,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并介绍了研究方法。 本文第三部分在系统梳理社会排斥理论后,围绕研究主题提出了四个基本研究假设,即农村妇女在教育领域遭受性别和城乡的双重排斥;这种排斥属于结构性排斥,其中,既有显性的社会结构排斥,也有隐性的社会结构排斥;农村妇女在教育领域的被排斥不是单纯的某一个具体领域的社会排斥,而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整体性排斥在教育领域的反映和结果;农村妇女在教育领域的被排斥有来自客观的原因,但也可能有主观原因。 第四部分通过年龄、性别和城乡三个维度的比较,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变迁过程中浙江农村妇女教育地位的达致情况和表现出来的特征进行描述和总结,并从时代发展落差、城乡二元结构、家庭策略选择、传统文化观念、个体主观因素等五个方面分析、评价和解释农村妇女教育地位达致的影响因素。 最后,以农村妇女教育地位现状和特征为基点,着重讨论了教育的功能,包括教育的社会分层功能、教育促进阶层结构优化的功能和排斥劣势群体的反功能,并由此揭示出农村妇女教育地位偏低是教育资源城乡配置不均衡和性别配置不均衡的反映,农村妇女在教育领域遭受双重排斥,即性别排斥和城乡排斥,且这种排斥是结构性的,过程性的,具有连锁效应和传承性的。本研究认为对农村妇女教育资源的削弱甚至剥夺实质上是对农村妇女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损害和剥夺,不利于社会的整合与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20世纪80年代,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促进了我国基础教育的较大发展,但农村中小学生辍学仍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注重知识、素质和人才的现代社会中,农村学生的辍学带来的
小作者原来不喜欢大黑猫,或许它是一只野猫吧,黑乎乎的像一袋“垃圾”.可是亲眼看到它漂亮地逮住一只可恶的老鼠后,小作者开始喜欢它了,感受到“善良的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必然的选择。新农村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可见,新农村的“新”不仅应该表现为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应当是
国家与社会理论是宏大开放性的理论,国家与社会两个概念及各自对应的实体十分繁杂。以国家与社会作为理论框架研究时,如何选择合适、具有实体形态的研究对象,成为了首要解决的问
本文旨在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进行全面剖析,力图为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找到合适的发展道路,促进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全文主体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
期刊
期刊
学位
90年代以来,很多农村女性走出家门,参与社会生产,越来越多的农村女性获得受教育机会,拥有婚姻自由权。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农村地区,以江苏省L村为代表,父权制、男权制得到削弱的同时,
随着新千年的到来,我国已正式跨入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在短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完成了有些发达国家需要百年才完成的人口结构转变。这支日益庞大的银发军团越来越引起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