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红外太赫兹探测器研究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otmdug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赫兹波频率在电磁波谱中介于微波和红外频段之间,具有光子能量低、穿透性强、传输容量大等特点,在信息通讯、生物医学、量子计算、国防安全和深空探测等领域蕴藏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太赫兹探测技术作为太赫兹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能有效地把太赫兹光信号转化为可读的电信号。目前传统肖特基太赫兹探测器难于阵列化集成,商业普及的热释电、高莱管等热太赫兹探测器的响应时间慢、内部热噪声大,航天应用的超导探测器需要超低温制冷,大大提高了探测器使用的成本和体积等现状。而目前业界研究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型材料凭借层状范德华力结合、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高稳定性等特征,此类新型太赫兹探测器性能虽能一定程度改善上述问题,但也面临许多科学难题:新型二维材料本身光吸收率极低、太赫兹波响应速度慢、天线结构的光耦合能力弱等限制其进一步发展。本论文针对上述太赫兹探测器面临的问题和现状,我们通过探索新型纳米材料体系,将拓扑效应引入太赫兹光电探测中,利用斜散射机制实现低光子能量的整流效应,从而改善探测器的灵敏度;进一步借助拓扑半金属极高的热电优值,设计了非对称器件结构,借助纳米材料弱层间范德华力作用制备异质结太赫兹探测器进一步抑制暗电流,提升光电探测器的灵敏度。于是,我们研究了基于碲化镍、锆锗硒及其异质结等新型二维纳米材料的太赫兹探测器,为了提升探测器实际的应用,进一步展开了基于黑砷及其异质结探测器的宽波段响应实验,探测波段覆盖了可见光、近红外和太赫兹频率。整个研究方法包括新型纳米材料生长、单元太赫兹探测器结构设计与仿真、单元探测器工艺制备、单元探测器室温光电性能表征及机理分析和室温太赫兹主动式成像应用。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探索了基于拓扑材料碲化镍(NiTe2)的高性能太赫兹探测器。这类半金属材料具有奇异的光电特性包括光子吸收率高、非线性效应已经贝利曲率发散增强位移电流的拓扑增强效应等,这为低功耗和高灵敏的低光子能量的太赫兹探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平台。首先通过熔融法生长了碲化镍单晶材料,借助第一性原理理论计算和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实验共同验证了该材料具有Ⅱ型狄拉克半金属的特征,设计了亚波长周期对数的太赫兹接收天线结构,通过微纳加工工艺制备了金属-碲化镍-金属结构的太赫兹探测器并进行了室温太赫兹探测性能表征和单元器件成像应用演示。实验表明探测器在太赫兹激励的带内过程中,激发的手性电子在反演对称性破缺的拓扑表面态发生非对称斜散射,产生净光电流,最终能实现高效的光电转化。在自驱动模式下,太赫兹响应率可达到0.25 A W-1,响应时间快于1.6 μs,噪声等效功率(NEP)低于89 pWHz-1/2,同时验证了单元探测器的高稳定性以及具备室温太赫兹成像应用能力。2.借助拓扑材料优异的热电特性,从器件结构和能带工程角度出发,结合光热电转化机制,设计了两款非对称结构的太赫兹探测器,制备了非对称源漏金属结构的太赫兹探测器,实现低光子能量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目的。实验测试了太赫兹响应速度、偏振依赖性以及噪声水平等内容,分析了光热电响应机理:有源区吸收太赫兹光后产生非平衡热载流子,由于不同金属接触电极,有源区形成温度梯度差,温差与塞贝克系数差的乘积进行积分形成电势梯度,最终实现对光激发非平衡载流子的电信号提取。实验结果显示在0.26 THz室温响应率可达到0.11 AW-1,在0.10 THz室温响应率达到0.56 AW-1,NEP低于150 pWHz-1/2,较大的线性动态范围(线性度达到36 dB);此外,通过范德华堆叠方式制备了锆锗硒-石墨烯异质结器件,通过构造内建电场的方式实现高效的电荷分离机制,探测灵敏度进一步提升,NEP达到14.6 pWHz-1/2。3.黑砷作为砷的同素异形体,与黑磷具有类似的晶格结构和优异的电光学性质:直接带隙、带隙可调性,宽谱光吸收能力,高迁移率以及极佳的稳定性,这为实现可见-红外-太赫兹的宽波段探测提供了可能性。我们证明了纯黑砷半导体、黑砷半导体与石墨烯的范德华堆叠异质结结构的光电探测器,实现了宽光谱响应。我们借助可见-近红外的扫描光电流实验(mapping)分析其光电流响应机制,纯黑砷光电探测器的零偏下光电流分布位置主要在材料与金属电极接触界面,这是由于激光辐射在不均匀的沟道位置产生的光热电效应;而黑砷-石墨烯异质结器件的零偏光电流分布主要位于异质结结区,这是由于可见-近红外光激发电子带间跃迁,异质结区的内建电场有效分离电子-空穴对。另外,实验发现黑砷器件的室温稳定性远高于目前热门的黑磷晶体材料,有望取代其研究地位。
其他文献
近年来,地源热泵系统作为绿色高效的地热能源开发利用主要方式正在快速发展,由于建筑冷热负荷不均衡度超出地埋管周围土壤自身热湿恢复能力,导致土壤热失衡问题日益凸出,除了从地源热泵系统结构形式、运行策略等外界干预手段对地埋管周围土壤进行强制热湿恢复以外,地埋管周围土壤作为随机分布多孔介质,其内部热质流输运特性也应重点关注,主要在于作为热源\汇的地埋管周围土壤在不同温湿度梯度驱动下的吸\放热过程热湿迁移差
学位
本文“纱线”是指短纤加捻抱合或者长丝集束而成的一种细长的纺织柔性体。随着纺织速度的提高,纱线运动及其动态特性受“科氏力”、空气阻力作用以及纱线的动态粘弹性影响也随之增大;同时,运动纱线在高速变化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参数、接触参数等随速度而变的频变特性也不容忽视。纱线是纤维到纺织品的中间产品,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纺织品的品质。在纱线加工过程中,运动纱线与机件、同质纱线接触以及受外力牵引下完成纱线的特定工
学位
硬质合金由于具有高硬度和高耐磨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切削工具、钻探工具、拉拔模具和耐磨涂层等领域。随着硬质合金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服役环境越来越复杂,如在特种密封材料、高压介质喷嘴材料、滑动材料和精密模具材料等应用领域,除了要求其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之外,对其耐腐蚀性能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由于Co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发生腐蚀,且我国的钴资源比较稀缺,发展无粘结相WC基硬质合金成为必然需求。尽管学者们
学位
PET作为目前产量最大、应用最多的热塑性聚酯,其易被引燃,并且由于线性结构使得粘度较低而产生大量的带火熔滴,导致灾难性后果。因此开发高性能的阻燃PET材料成为研究的趋势。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使用量最多的卤系阻燃剂逐渐受到限制。聚磷腈微纳材料因其磷氮含量高,且形貌结构易于可控化制备,作为环境友好型阻燃剂而成为一类很有潜力的阻燃剂体系。已有许多研究者开发了诸多形貌及结构的聚磷腈阻燃剂,然而还没有系
学位
水资源状况有许多相互关联的因素,包括地理、降雨、湿度、气温、土壤和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率和土地覆盖率等。因此,了解流域当前的生态水文过程以预测未来气候及其对水文状况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本论文研究流域涉及埃塞俄比亚20%以上的地理区域、50%的年径流、25%的人口以及该国40%以上的农业生产力。河流上游源头(Abbay)盆地拥有丰富的土地和水源。然而,土地面积小、土地破碎化、土壤和土地退化、作物减产、
学位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尺寸的缩小和光刻技术的进步,系统级芯片(So C)设计复杂性、系统封装的复杂性,电源管理策略的复杂性、信号传输的完整性问题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就是整个电路系统测试时间的增长和测试成本不断增加,制造缺陷已经从传统的硬件缺陷转变为更为隐蔽的潜在性缺陷,这些缺陷通常不会导致致命的故障,对电气性能的影响也微乎其微,而是在运行一段时间后性能退化,使芯片将来发生故障或产生间歇性
学位
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在军事、工业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因此,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在过去几十年一直是控制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控制性能要求的提升,一些传统的控制理论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受前人工作启发,本文针对几类随机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跟踪控制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主要完成工作如下:1.提出了两种随机非三角结构非线性系统的规定性能控制算法。针对含有未建模动态随
学位
人类与其它生物种群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其它生物种群采取一定的控制措施.那么这些生物种群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将如何演化来应对人类的控制措施?本文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以应用昆虫不育技术(SIT)控制蚊子种群为例,我们建立了具有性别结构的模型,深入研究了最优控制蚊子数量策略以及蚊子种群的最优性别比演化策略.另一方面,以捕获其它种群如
学位
目标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人体识别技术作为目标识别技术的一个分支,可以将静态图像或视频序列中的人分类到正确的类别。在自动驾驶、安全监控和搜索救援等许多应用中需要该技术。目前最先进的人体识别系统在设计模型时重点采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然而,由于人们可以做出大量不同的运动和姿态,因此将图像和视频中的人进行准确识别依然是一项挑战,尤其是当被识别的人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或夜间被采集,且具有不同的
学位
近年来,无线电能传输技术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各种用电设备之间不同规格线缆的束缚,并且使得用电方式更加灵活与安全,因此获得了各界广泛的关注。伴随着相关技术的成熟,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经在很多的场景中得到了应用。其中感应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技术(Inductively Coupled Power Transfer,ICPT)应用最为广泛和成熟。在无线电能发送端系统中,采用通用的微控制单元(Microcon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