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南特提斯海相地层古地磁研究及其对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制约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tt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十年来关于印度与欧亚大陆初始碰撞时间的激烈争论吸引了越来越多地球科学家。在过去的一年里,仅是相关的古地磁研究就有六篇国际文章发表。然而这些数据全部来自印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北侧的欧亚大陆南缘,对于缝合带南侧喜马拉雅地体,碰撞前后可靠的古地磁数据依然非常不足,这对于进一步确定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始碰撞时间来说显然是不利的。本项研究在西藏南部岗巴地区选择了一套古新世的特提斯喜马拉雅海相沉积进行了磁性地层学和古地磁学的综合研究,进一步确定了大印度北缘碰撞前后的古地理位置,从而对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始碰撞时间提供了进一步的约束。   通过对宗浦组和基堵拉组上部675块样品详细的岩石磁学和古地磁学研究,采用交变退磁与热退磁,或者两者相结合退磁的方法,本次研究从大多数样品中分离得到了特征剩磁(ChRM)。这些特征剩磁方向具有双极性特征并通过了倒转检验和褶皱检验,表明它是褶皱前获得的。在详细的生物地层研究的基础上,由167层样品构建了采样剖面的磁性地层框架,并将它与标准极性年表的C24r到C27r相对应,得到宗浦组的年代为~56.2-61.8Ma。宗浦组的特征剩磁方向按地层归为33个采点,分段平均后得到其上部~56-59Ma和下部~59-62Ma的两个古地磁极分别为71.6°N,277.8°E(A95=2.5°)和67.3°N,266.3°E(A95=3.5°)。   新获得的古地磁极表明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在~62-56Ma已经处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其与拉萨地体的碰撞在60.5±1.5Ma之前就已经建立。本次研究进一步推断,至少在雅江缝合带的中部,印度与欧亚大陆的初始碰撞很可能发生在白垩纪与第三纪的界限附近。这些结果还表明在喜马拉雅内部至少存在1500±480km碰撞后的地壳缩短。在综合分析缝合带两侧的古地磁数据的基础上,本次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的简化模型。
其他文献
学位
极端行星际条件下磁层顶会被压缩到地球同步轨道以内,常常给航天、通信、导航、电力等带来巨大损失和严重危害,因此研究极端行星际条件下的磁层顶位形对于空间天气预报和卫星
虽然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但人类对地震的分布及不同地区的地震危险性还是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地震烈度区划和鉴定就是具体的体现。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建设,国家现在都要求按
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学科,是通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由计数、计算、度量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这就意味着数学课程的学习是一种紧密的逻辑思维培养过程,也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所有的知识点必须从基础开始积累,一个环节也不能省略。因此,数学课的教学就必须注重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注意力进行培养,避免学生在某个知识环节出现缺失,导致后续的学习吃力,进而陷入积极性下降,学习跟不
学位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目前大陆内部变形最强烈、地震活动性最强的地区,其构造演化机制一直是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处于印度板块向中国大陆北北东向碰撞挤压变形区域
电离层是行星近地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火星电离层的研究,起始于上世纪60年代,并一直延续至今。已采取的探测手段主要是的就位探测和探测器与地球地面接收站之间的星-地无线
全波形反演是一种基于全波场模拟的数值拟合方法,可以得到地下模型参数的定量信息。波动方程多尺度全波形反演利用地震数据不同的频率成分,通过顺序反演减小了非线性反演中局部
本文分六个章节对GNSS大气海洋探测领域中的地基掩星技术、电离层折射修正技术、海面高度探测技术及海浪探测技术进行了研究与论述。   第一章前言部分重点介绍了GNSS大气
文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人整个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还是在中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中国共产党人都是把文化建设摆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