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盾构隧道施工过程相互影响三维弹塑性固结耦合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l_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上海复兴东路越江隧道工程,首先对近间距平行盾构法隧道的施工进行监测,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技术措施;然后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对平行近间距盾构隧道和重叠近间距盾构隧道进行详细研究;采用三维弹塑性固结有限元模型,对盾构施工引起的土体固结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现场实测研究.针对近间距盾构法隧道施工相互影响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监测方案,在实际操作中以下监测项目是切实可行和有效的:地表沉降、深层土体沉降、深层土体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隧道衬砌收敛、隧道衬砌三维位移、隧道衬砌内力、隧道所受水土压力.通过现场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了后建隧道对先建隧道的影响规律,主要分为盾构开挖面到来之前、盾构通过中和盾尾通过之后三个阶段,并结合这三个阶段提出了相互影响的作用机理.从现场监测的结果来看,近间距盾构施工中,后推进的盾构对周围土体的孔隙水压力和位移、先建隧道的变位及其内力都产生了较大影响,特别是对先建隧道内力的影响很大.在现场监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复兴东路越江隧道施工现场进行了隧道相互影响的控制.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研究.建立了考虑切口水压、土体的扰动、盾尾释放位移、盾尾注浆体的硬化效应,能够进行动态模拟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采用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总结得出后建隧道的修建对两隧道的相互影响之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隧道间距是控制两隧道相互影响的最主要因素,地层损失率次之,下面是土体弹性模量.而隧道埋深、切口水压、盾尾注浆压力对两隧道相互影响的作用较小.针对近间距重叠型盾构隧道,本文将其分成下伏隧道先行开挖和上覆隧道先行开挖两种类型,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研究.研究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隧道间距、地层损失率和土体刚度变化.从减小隧道间相互影响出发,发现下伏隧道先行开挖优于上覆隧道先行开挖的情况.三维弹塑性固结模型.介绍了孔隙介质力学理论,并采用其来建立了模拟盾构法隧道动态施工的真三维弹塑性固结有限元模型.结合实测孔隙水压力数据,发现三维弹塑性固结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超孔隙水压力产生和消散、土体固结沉降的规律.通过对近间距盾构开挖问题进行模拟,揭示了后建盾构推进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场,以及由此产生土体固结沉降的空间不对称性.
其他文献
研究骨力学性能常用的方法有实验方法和基于微机断层扫描术的有限元模拟方法,但实验方法得到的结果比较分散,不具代表性。而第二种方法虽然省略了繁琐的实验过程,大大地提高
本文以水玻璃和氯化铁为原材料,在实验室制备了聚硅酸铁混凝剂,通过实验室的烧杯混凝试验,调节快速搅拌强度、快速搅拌时间、缓速搅拌时间、沉淀时间等混凝搅拌条件以考察聚
本文利用基于地震学的随机振动方法估计我国华北和西南地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衰减,利用有限的观测数据,验证比较理论计算方法的适用性,推动我国长期以来在工程实践中依靠
对于楔形变截面H型钢构件而言,常用的设计理念是采用高而薄的腹板,这样能够充分发挥翼缘的承载能力,从而节省材料。如此虽然可能引起腹板的局部屈曲,但板件的屈曲并不意味着
该文研究围绕基于桩端刺入变形及桩间土压缩的桩—土—承台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及相关内容而展开.全文分为九章.第一章介绍了桩端刺入变形的概念,共同作用分析的研究现状等.第二
  本文基于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广泛的工程经验,利用现场实测数据、理论解析推导和数值计算等多种研究手段,针对隧道衬砌厚度变化及衬砌后接触条件变化对于衬砌应力状态的影响进
对于隔震结构,工程设计和研究中经常采用双自由度体系模型。少数文献在提出简化模型时,只考虑上部结构基本周期等效,割裂了上部子结构与基础质点的有机联系,其等效代换关系不
摘要索承网壳结构是一种将刚性网壳和柔性索杆体系组合在一起的半刚性异钢种杂交空间结构体系。这种结构成形的机理是通过给张拉整体体系中的环索、斜索施加预应力来控制单层
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者所面对的是一个不确定性问题,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来自于设计参数的随机性,模糊性。随机性体现在各参数在时空分布上的变异性;模糊性体现在各参数在取值上
本文通过国内外相关标准横向对比的方法,来评价《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所建议的多高层钢结构的设计地震作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