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榛的时代及其诗学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wyzxfj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诗歌创作整体艺术水平不高,但诗学理论却很丰富。围绕着文学复古运动,明代诗学对中国古典诗歌艺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总结,对后世影响深远。谢榛是“后七子”文学社团的元老,明代最著名的理论家之一。他的诗学与他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在中国诗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以谢榛的时代及其诗学作为研究对象,本着“知人论世”的原则,从谢榛所处时代特征、谢榛的生平遭际、价值取向和理论建树等方面展开论述,对谢榛在中国诗学史上的地位作出客观评价,并对明代诗学的相关问题作出阐释。绪论部分明确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介绍当前的研究状况。第一章通过对弘治末年到万历初年社会时代特征的考察,从君主性情、党社斗争、藩府制度和文学思潮等方面归纳谢榛诗学形成、发展的原因和特点。谢榛早年“爱作艳曲”,后来又大力主张“以盛唐为法”,推崇“建安风雅”,这与当时的时代精神相一致;其著述中表现出的忧患意识和对诗人“英雄气”的强调,也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谢榛与诸多文官有交往,不可避免地卷入党社斗争,尤其是“后七子”社团与严嵩的斗争,这也引发了他与李攀龙等诗友的矛盾;谢榛长期寄寓藩府,其诗学也受到这种生活氛围的影响。他是“后七子”之一,与吴中诗人也有密切往来,而且从少年时代起就积极进行通俗文学创作。文学复古运动的兴起,吴中诗学与中原诗学的交流以及通俗文学创作的迅速发展,这些都为谢榛的诗学提供了养分。第二章结合谢榛及其友人的著述,对其家庭、交游、人生价值取向和著述情况进行考察梳理。谢榛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为生计而寄身藩府;他一生“惟诗是乐”,虽然“诗草经年只半存”,却仍然留下了两千五百五十二首诗、四百五十则诗话和八十则对明诗的评语。诗歌创作是谢榛的谋生手段,为了提高创作水平,谢榛四处奔走,广交诗友,这对其诗学有着重要影响。第三章探讨谢榛对诗歌本体的认识。他明确指出抒发情志是诗歌的本质特征。重视情感与景物的结合,肯定诗歌“乃模写情景之具”,主张“文随世变”,认为不同时代的诗作自有其时代特征。第四章到第六章从诗歌的师法、评鉴和创作三个方面对谢榛的诗学体系的构建特点进行分析。这三个方面彼此交融在一起,它们构成了谢榛诗学体系的基本框架。第四章探讨谢榛对诗歌师法的主张。他确定了学习对象,即古体诗师法汉、魏以前,近体诗师法盛唐,并归纳了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原则。第五章探讨谢榛对诗歌评鉴的主张。通过对大量例证的分析,谢榛对评鉴者应具备的素质和评鉴的尺度都提出了明确要求。第六章探讨谢榛对诗歌创作的主张。从创作主体素质的培养到艺术构思再到修辞的运用,谢榛都提出了全面而有针对性的意见。结束语部分明确谢榛的主要成就是其诗学理论,并对他在中国诗学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作了强调。此外,本文通过对大量史料的查考,并对谢榛本人及其交往者的著述进行梳理,编制谢榛年谱,理清其主要社交关系,作为“附录”。
其他文献
肝纤维化,是一种发生于慢性肝病后的可逆性损伤愈合反应,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所必经病理过程。目前,对于许多慢性肝病的治疗尚无理想的针对治疗措施,如乙型肝炎病毒所
本文旨在梳理与突发公共危机及政府公共关系相关的一些理论,通过对比论述使这些领域中的理论脉络更为清晰。在此前提下,本文以政府公关为视角,阐述其如何在突发公共危机中发
用夹卷法和充分混合法分别计算并比较了塔口烟气参数,夹卷法热释放率可以增加到原先的2~4倍,但烟气速度损失可达50%以上;混合法热释放率比夹卷法大许多,但明显高估了速度损失
随着国家经济水平大幅度提升,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猛增,驾驶员群体中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越来越多,造成吸毒导致交通事故的案例也越来越多,针对公共交通安全领域中的药物滥用问题这一
随着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电能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证电力系统安全和用户用电的可靠性,研究和解决电能质量问题已成为电力发展的当务之急。另外,可编程逻辑器
英国作家福斯特1908年创作的小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和美国女作家凯特肖邦写于1899年的《觉醒》似乎是探讨了不同的主题。其实仔细研读后我们可以发现两部小说都关注了一个
餐饮酒店设计一直以来都是公共场所室内设计的领潮者,反映着室内设计的发展变化。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就餐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餐饮业随之发展并壮大
目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家庭暴力令人触目惊心,妇女儿童是主要的受害者,因为他们在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人们已普遍认识到,家庭暴力犯罪是社会的丑恶现象,是婚姻家庭中的一大
停车难是各大城市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而目前对停车位算法的研究都在理想模型下进行,对实际场景中存在的很多重要问题没有加以考虑。对停车位发现问题中车辆位置信息不完全的
金融业是一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银行业又是金融体系的核心,银行业的发展素来与宏观经济运行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居民对银行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我们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