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血管成像技术的下腰椎髂血管临床解剖学研究

来源 :贵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nminying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CT血管成像技术探究下腰椎前方、侧方大血管的解剖,了解下腰椎前方、侧方大血管走行及变异,为临床下腰椎前方、侧方入路手术提供血管解剖学参考。
  方法:
  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放射科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间行腹部大血管CT血管成像患者影像资料200例(男女各100例),进行相关观察、测量研究;.
  一、下腰椎前方血管观察及测量
  (1)观察记录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分布:
  (2)测量腹主动脉分叉角、髂总静脉汇合角、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
  (3)测量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5-S1椎间隙上缘距离,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之间位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的距离:
  (4)计算出下腰椎前方“髂血管三角”(左髂总静脉、右髂总动脉与L5-S1椎间隙上缘围成)面积,及L5-S1椎间隙手术窗面积。
  二、下腰椎侧方血管测量
  (1)测量下腰椎左侧方:左髂总动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下缘后侧及L5-S1椎间隙上、下缘后侧之间的距离:
  (2)测量下腰椎右侧方:右髂总静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下缘后侧及L5-S1椎间隙上、下缘后侧之间的距离:
  (3)计算下腰椎左、右侧方“髂血管梯形”(髂总动/静脉后缘、L4-L5椎间隙_上缘、L5-S1椎间隙下缘、下腰椎后侧缘围成)面积。
  结果:
  一、下腰椎前方血管观察及测量结果
  (1)腹主动脉分叉点及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存在显著变化,腹主动脉分叉点男性平L4椎体占64%,女性平L4椎体占67%。髂总静脉汇合点男性平L4椎体占42%,平L4-L5椎间隙占40%;女性平L4椎体占46%,平L4-L5椎间隙占35%。
  (2)腹主动脉分叉角男性:51.01+9.24°,女性:50.51士7.92°;髂总静脉汇合角男性:58.82士11.81°,女性:62.47士12.46°: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男性:64.92士12.07°,女性:68.73士13.87°。
  (3)①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时: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5-S1椎间隙.上缘距离26.51土8.11mm;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之间位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的距离男性:32.52士9.95mm、43.88士9.86mm,女性:34.39士7.72mm、46.34士7.95mm。
  ②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4-L5椎间隙时: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5-S1椎间隙上缘距离16.18士6.70mm;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之间位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的距离男性:28.63士11.48mm、41.55士11.05mm,女性:30.32士10.74mm、44.22土7.22mm。
  ③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5椎体时: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夹角顶点到L5-S1椎间隙上缘距离7.82土4.26mm.左髂总静脉与右髂总动脉内侧缘之间位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的距离男性:16.27士7.71mm、29.31士8.06mm,女性:21.12土11.26mm、33.17士9.40mm。
  (4)①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时:“髂血管三角”面积男性:458.42士260.85mm2,女性:512.41土231.62mm。L5-S1椎间隙手术窗男性:451.51土157.32mm2,女性:490.68士108.20mm2。
  ②髂总静脉汇合点位平L4-L5椎间隙时:“髂血管三角”面积男性:265.37土191.70mm2,女性:262.31士164.81mm2。L5-S1椎间隙手术窗男性:456.29土181.51mm2,女性:441.82士125.99mm2。
  ③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5椎体时:“髂血管三角”面积男性:75.35士53.83mm2,女性:94.56士84.66mm2。L5-S1椎间隙手术窗男性:314.59士104.07mm",女性:318.99土136.15mm2。
  二、下腰椎侧方血管解剖测量结果
  (1)下腰椎左侧方:左髂总动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38.17士3.49mm、35.39士3.92mm,女性:34.55土2.84mm、31.61土3.33mn;左髂总动脉后缘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24.97土5.96mm、18.86士5.91mm,女性:20.68士4.88mm、14.96士4.40mm。
  (2)下腰椎右侧方:右髂总静脉后缘与L4-L5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31.86士3.50mm、29.26士3.77mm,女性:27.71士3.45mm、25.12土3.27mm;右髂总静脉后缘与L5-S1椎间隙上缘、下缘后侧的距离:男性:21.92士4.63mm、17.59士4.81mm,女性:18.22士3.94mm、14.61士3.43mm;
  (3)下腰椎左侧“髂血管梯形”(左髂总动脉、L4-L5椎间隙上缘、L5-S1椎间隙下缘、下腰椎后侧缘围成)面积;男性:1146.95+206.34mm2,女性:954.39士147.30mm。
  (4)下腰椎右侧“髂血管梯形”(右髂总静脉、L4-L5椎间隙上缘、L5-S1椎间隙下缘、下腰椎后侧围成)面积:男性:995.38+188.50mm2,女性:815.34士130.90mm2。
  结论:
  1、腹主动脉分叉点、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人群中存在明显变化:腹主动脉分叉点多平L4椎体,髂总静脉汇合点多平L4椎体及L4-L5椎间隙。
  2、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时,此时下腰椎前拥有足够的血管安全区供手术操作:髂总静脉汇合点位平L4-L5椎间隙时,此时下腰椎前有一定的血管安全区供手术操作: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5椎体时,此时下腰椎前血管安全区无法满足手术操作。
  3、髂总静脉汇合点平L4椎体、L4-L5椎间隙时,前路L5-S1椎间隙均拥有足够的手术血管安全区,但血管安全区呈进行性缩小,因此术前仍需行CT血管成像检查明确血管安全区大小。
  4、下腰椎左侧方“髂血管梯形”面积明显大于右侧方“髂血管梯形”面积,且下腰椎左侧方髂总动脉靠髂总静脉之后,血管损伤风险低于右侧方,因此,若左右侧方入路均满足手术需求时,建议选择下腰椎左侧方入路。
  5、下腰椎前方、侧方入路手术术前完善下腰椎前大血管CT血管成像,明确腹主动脉分叉点、髂总静脉汇合点位置分布及其分支走行,据此制定可靠规避血管损伤的手术入路方案,可有效避免血管损伤的发生。
其他文献
目的:1.观察富血小板血浆(以下简称PRP)面部注射联合清营解毒汤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2.观察PRP面部注射联合清营解毒汤对血清IL-17和IL-10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热毒蕴结型)按就诊时顺序使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PRP面部注射及口服清营解毒汤。对照组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外用及口服清营解毒汤。两组疗
目的:通过对沈冯君教授的学术论文、学术著作、大量医案及沈教授学生的跟师笔记的分析总结,我对沈冯君教授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有了较深入的认识。本文研究我对沈冯君教授部分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的系统总结,探讨沈冯君教授对“痹痿传变"及“筋骨并重"的学术思想,以及学术思想渊源。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肝肾亏损型膝骨关节炎(膝痹病)临床疗效,探讨沈冯君教授学术思想的临床应用。  方法:1.搜集沈冯君教授的学术论文、学
目的:基于“筋骨并重”原则分析经跗骨窦斜形切口与外侧“L”形切口治疗SandersⅡ、Ⅱ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贵阳市骨科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SandersⅠ、Ⅰ型跟骨骨折患者,将其分为外侧“L”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3例(普通组)和跗骨窦斜形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术治疗25例(微创组)。并采集两组患者以下资料:①
学位
目的:  本课题旨在益气养阴、化痰解毒法的原则下创立益气养阴化痰方配合XELOX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术后,拟改善本病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功能状态评分、毒副反应、生活质量等,探讨益气养阴化痰方对于结直肠癌术后辅助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1月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病医院预备行XEL0X化疗方案的结直肠癌术后住院病人60例,使用rand函数随机产生序号,
学位
目的:通过对比自拟“苗药止痒方”联合硼酸氧化锌软膏外用及单独硼酸氧化锌软膏外用湿热型原发性肛]瘙痒症的临床观察,“苗药止痒方”联合硼酸氧化锌软膏对治疗湿热型肛广]瘙痒症有明显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且诊断符合纳入标准的肛门瘙痒症患者共60例,使用excel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苗药止痒方”外用坐浴+
目的:基于中医“筋骨平衡"理论,通过对肩袖损伤的患者进行理学检查、磁共振检查及关节镜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来完善肩关节理学检查对诊断肩袖损伤的准确度,为临床工作中肩袖损伤的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方法:本课题通过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基于中医“筋骨平衡”理论,建立在肩袖损伤的理学检查、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诊断的基础来分析。本课题收集了2016年09月至2019年02月期间贵州中医药大学第--附
学位
目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估腰椎-骨盆固定融合术对髋关节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1月骨科病区行“腰椎-骨盆固定融合”的手术患者15例,为明确骶髂关节固定融合对髋关节运功功能的影响,减少研究偏倚,同时选取15例腰骶固定融合的病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记录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术后1年)VAS评分、下腰痛ODI评
目的:通过对肩袖损伤患者核磁共振检查及关节镜检查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来完善前方关节囊分型与肩袖损伤的相关性的临床观察,为临床医师在肩关节疾病的诊疗方案选择中提供参考。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2017年03月至2019年01月间收治的138例肩关节患者,得出经MRI检查结果可明确判读前方关节囊分型及行关节镜下诊断的101例患者,回顾性研究101例患者的前方关节囊的MRI检
学位
目的:通过高速液相色谱得到补肾运脾方成分的含量,使用生物信息分析获得方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靶点基因,并通过补肾运脾方对(脾肾两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中医症候积分、骨代谢标记物、血生化指标等临床疗效指标及该方对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的骨保护作用,探索补肾运脾方的骨保护机制。  方法:药物有效成分分析部分:将补肾运脾方四味主要药物(绞股蓝30g、淫羊藿20g、鸡血藤20g、枸杞子20g)分别进行
目的:对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FAI)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研究其与痹症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从而指导临床更好的诊断及治疗疾病。同时,研究其影像学特征,减少临床对FAI的漏诊率。  方法:选取64例贵州中医药大学一、二附属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瘀血阻滞、阳虚寒凝、肝肾不足三组。分析64例患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