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及增殖、分化功能microRNA的筛选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llt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icroRNA(miRNA)是真核生物体内一段长度约为22nt的短链非编码RNA,通过结合靶向基因的3’端非编码区抑制靶向mRNA的翻译,从而达到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研究表明,miRNA在不同物种间均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生长发育等不同生物学过程。肉用牛脂肪细胞增殖分化、脂肪沉积是影响生长发育和牛肉品质的重要因素,也是现代肉牛育种和生产中密切关注的技术重点和难点。因此建立牛脂肪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建立前体脂肪细胞分化诱导体系、解析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可为了解肉牛脂肪沉积规律、筛查候选基因和遗传修饰元件用于肉牛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技术依据。
  本研究以肉用牛为研究对象,采集犊牛皮下脂肪组织,利用酶联合消化法分离、纯化获得牛原代前体脂肪细胞,经成脂分化诱导11天后分化为终末成熟脂肪细胞。分别提取牛前体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总RNA,构建小RNA测序文库,进行BGISEQ-500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筛查牛前体脂肪细胞和终末成熟脂肪细胞差异表达miRNA及调控网络分析。进而对前体脂肪细胞特异高表达的miR-199a-3p和终末成熟脂肪细胞miR-23b-3p进行功能验证分析,以鉴定其在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成脂分化相关通路中的作用,获得研究结果表明:
  1、使用酶联合消化法分离、纯化获得牛前体脂肪细胞,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呈多边形,生长活力良好。成脂分化诱导9天后,细胞核周可明显观察到大小不一的圆形脂滴增多、汇集。经油红O染色、甘油三酯测定、免疫荧光染色及qPCR等方法分析鉴定,分离、纯化的牛前体脂肪细胞在优化后的诱导体系下可顺利分化为成熟终末脂肪细胞。
  2、牛前体脂肪细胞与诱导分化后的终末脂肪细胞分组构建小RNA测序文库进行了miroRNA组学测序,测序clean reads与牛sRNA数据库比对分析。前体脂肪细胞组(bos-PAD)miRNA占比约77%左右,成熟脂肪细胞组(bos-AD)miRNA占比约87%。其中bos-PAD组三组生物学重复样本,分别鉴定出497、491和524个known miRNA,预测到353、320和199个novel miRNA;bos-AD组三组生物学重复样本,分别鉴定出519、522和504个known miRNA,预测到264、246和291个novel miRNA。
  3、对牛前体脂肪细胞和分化终末脂肪细胞差异表达micRNA(DEGseq)筛查分析,获得250个差异表达miRNA(fold change>2,Q value≤0.001)。其中119个差异表达miRNA在牛前体脂肪细胞中呈不同程度高表达水平;131个miRNA在终末成熟脂肪细胞中表达上调趋势。同时,获得部分与脂肪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miRNA家族,包括bta-miR-199a家族,bta-miR-378家族,bta-miR-33a,bta-miR-100等。对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预测,获得13,480个靶基因。靶基因GO富集显示靶基因在65个GO terms显著富集(p<0.05),包括20个分子功能GO terms,26个生物过程GO terms,19个细胞成分GO terms。靶基因KEGG通路分析结果表明,共富集到344个KEGG信号通路中,其中99个信号通路显著富集(p<0.05)。
  4、通过qPCR的方法对miR-193a-3p、miR-199a-3p、miR-199a-5p、miR-199b、miR-33a、miR-29b、miR-379、miR-148a、miR-449a、miR-149-5p、miR-24-3p和miR-23b-3p11个miRNA在牛前体脂肪细胞和终末成熟脂肪细胞的表达谱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miR-193a-3p、miR-199a-3p、miR-199a-5p等表达水平与其对应的miRNA组学测序结果完全一致。
  5、构建miR-23b-3p和miR-199a-3p miRNA mimics和inhibitor及相应的negative control转染牛前体脂肪细胞。EdU细胞增殖染色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转染miR-23b-3p mimics后被EdU标记的细胞数量更多;相反,转染miR-23b-3p inhibitor后被EdU标记的数量更少。结果表明miR-23b-3p可以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qPCR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转染miR-199a-3p mimics后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上调;相反,转染miR-199a-3p inhibitor后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下调。结果表明miR-199a-3p可以促进前体脂肪细胞分化。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分离培养牛前体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终末成熟脂肪细胞,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前体脂肪细胞和成熟脂肪细胞的miRNA表达谱,筛查到miR-23b-3p和miR-199a-3p等多个与脂肪细胞增殖及分化相关miRNA并对其调控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为筛查牛前体脂肪细胞增殖和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基因、调控元件,解析其在通路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其他文献
CH4和N2O是仅次于CO2的重要温室气体,对其排放规律及减排措施的探索是当前学术研究热点。  本文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氮肥施用量、秸秆施用量及其施用方式、水稻移栽时间对稻田CH4和N2O及其后续麦季N2O排放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氮肥和秸秆施用影响稻田CH4和N2O排放。施氮量为200kg N/hm2处理的CH4排放量分别比不施氮和施氮量为270 kg N/hm2处理减少4%~42
学位
马铃薯晚疫病由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Mont.)de Bary)侵染引起,在全球大面积发生和流行。致病疫霉结构的研究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和内蒙古等北方五省是中国北方马铃薯的主产区和马铃薯种薯的主要生产基地。本文通过对2013-2017年采自北方五省致病疫霉mtDNA单倍型和SSR基因型的研究,系统分析了北方五省致病疫霉群体的基因型多样性。
小麦锈病作为一种世界性的病害,一直以来都是严重威胁小麦生产的最重要的病害。小麦锈病的分布较广、适应性较强、传播速度较快,一旦发病则严重危害小麦产量和小麦品质。目前针对小麦锈病最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则是抗病品种的选育,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对中国小麦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包括小麦抗叶锈病基因的鉴定分析以及成株抗条锈QTL分析两部分:  第一部分,在苗期利用19个具有不同毒力的叶锈菌生理小种分别接种
学位
由茄链格孢引起的早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病害,分生孢子是茄链格孢侵染、传播及致病的基础。本文在茄链格孢全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对产孢相关基因flbA进行功能研究。明确flbA基因在茄链格孢病菌产孢过程中的功能,为阐明早疫病菌无性产孢机制以及寻找病害防治新靶标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结果如下:  1.克隆得到了flbA基因。利用flb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从茄链格孢HWC-168的基因组DNA中克隆得到了全
二点委夜蛾Athetis lepigone(M(o)schl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是中国黄淮海夏玉米区新发生的玉米苗期害虫。近年来由于中国北方玉米产区耕作制度改革,导致二点委夜蛾大爆发,其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为害程度日趋严重,严重威胁中国夏玉米的安全生产。而目前关于该害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形态特征、危害特点、预测预报及防治技术等方面,关于生殖方面,尤其是营养对其生殖、寿命的影响以及卵巢分级等方面的研
学位
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是一种主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其具有可持续、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白僵菌的防治效果不稳定,其中紫外线是影响白僵菌田间防效的主要原因之一,筛选抗紫外线能力强的高毒力菌株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在连续紫外线诱变5代筛选高毒力诱变菌株的基础上,测定了诱变前后菌株的菌落形态特性、胞外酶和田间防效等方面的变化。  (1)筛选鉴定出球孢白僵菌B
学位
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是重要的检疫害虫,喜食桑树、杨树等经济林木和其它农作物,是农林业生产的大敌,被列为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生物防治相对安全、残留少、不易产生抗药性,是防控美国白蛾的重要防治措施。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杀虫蛋白与昆虫中肠上受体的结合是毒素发挥作用的关键环节。为了明确Bt蛋白对美国白蛾的作用机制,从而延缓抗性产生,本文
学位
小麦叶锈病、条锈病是世界上严重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的重要真菌病害,培育具有成株兼抗型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能够更加有效、持久防治小麦病害。小麦品系L224-3由河南省黄泛区农科所引进,在田间一直表现出优良的抗叶锈性和抗条锈性。本研究选用小麦品系L224-3作为研究对象,目的是定位其中的抗叶锈、抗条锈病基因,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本研究选用L224-3作为抗病亲本,郑州5389作为感病亲本,通过二者杂交
学位
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叶锈病在小麦各种植区十分常见,导致各国家小麦减产。小麦叶锈菌新的生理小种出现和发展、毒性频率变化、小种对环境适应能力增强等是造成寄主植株丧失去抗性的主要原因。研究叶锈菌地区和年份间遗传变化可以揭示小麦叶锈菌毒性变化,对抗病品种的选择和合理布局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毒性鉴定和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新疆177个小麦叶锈菌单孢子堆菌株的遗传结构,
学位
本试验以12种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主要大气污染物二氧化硫(SO)对不同植物的伤害症状、剂量反应、伤害阈值以及影响因素,测定了抗性和敏感植物在受到SO污染后值物体内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了这些生理生化变化和植物抗性的相互关系,同时还对5种化合物溶液对植物的保护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