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湖泊渔业调查等传统的生态学方法和碳、氮稳定性同位素技术,逐月调查河蟹的生长和体内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并收集湖泊中各种小型鱼类和虾类等各种潜在碳源,检测其稳定性同位素组成;调查湖泊不同生境、不同规格和不同性别之间河蟹稳定性同位素组成;同时调查了池塘管理对幼蟹的生长和稳定性同位素变化的影响。查明了河蟹生长规律及其与湖泊自然资源及人工投喂管理之间的关系;河蟹的主要饵料来源;河蟹在不同生境中营养生态位的差异;湖泊放流河蟹行为学特征和摄食范围;河蟹个体不同大小和性别之间营养生态位的分化及种内的社群关系;池塘蟹种养殖过程中,蟹种的碳物质来源及其与养殖管理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河蟹的体重增长主要由饵料决定,而甲壳增长可能会受到饵料和环境因子的双重影响。生产中欲培育出大规格的优质商品蟹,不仅要创造优质的饵料基础,而且要保障养殖水体拥有良好的环境条件。由各月份间河蟹体重生长率和饵料投喂的种类和时间看,人工投喂的玉米等饵料没有明显的促进河蟹的生长。湖泊放流河蟹的种内竞争主要是优质饵料的竞争。
2.人工繁殖的蟹种投放至淡水湖泊中后,在生长过程中河蟹的食性发生了转化。到了生长后期湖泊中的优质饵料慢慢消耗,河蟹开始摄食大量有机碎屑等植物性的饵料。根据稳定性同位素的累积效应和质量守恒方程推断出湖泊放流河蟹的主要饵料为水生昆虫、附着藻类、有机碎屑、水生寡毛类以及纹沼螺、长角涵螺、短沟蜷等小型螺类。湖泊中的黄丝草和聚草也有可能作为河蟹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被河蟹摄食和利用。人工投喂的玉米和白鲢等饵料鱼与河蟹体内的碳、氮稳定性同位素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一差异足以证明,人工投喂的这些饵料对河蟹的营养贡献极其微小。
3.湖泊中河蟹与小型鱼类和虾类的直接饵料竞争强度不大,河蟹能够与湖泊中的多数小型鱼类和虾类利用不同的初级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河蟹能够主动避开与这些小型鱼、虾的饵料竞争,尤其在河蟹的生长后期,河蟹的营养级变低,并且趋向于利用一般动物不喜欢摄食的含重碳稳定性同位素的饵料资源。在5、6月份之前河蟹摄食了部分δ15N值较高的动物性饵料,这部分动物性饵料除了大型底栖动物外,湖泊中众多的小型鱼类和虾类,其繁殖后死亡的个体和鱼卵也有可能被河蟹摄食利用。河蟹能够根据生存环境的变化来调控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营养位置,具有很强的生存适应能力。从商品蟹最终的碳、氮稳定性同位素组成看,尤其是氮稳定性同位素值,作为次级生产者的这些小型鱼类和虾类为河蟹提供的直接营养贡献不大。
4.河蟹的体重、壳宽与δ15N值呈显著性正相关,个体大的河蟹会优先占据优质的动物性饵料,使得其体内δ15N值富集、营养位置升高。规格大的个体占据优质的饵料资源而迫使规格较小的个体不得不摄食一般动物不喜欢摄食的含重碳稳定性同位素的饵料,所以体量与δ13值具有显著性的负相关关系。性别间由于雌雄个体间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使得雄性个体的δ13C值显著性低于雌性个体,δ15N值显著高于雌性个体。在同一湖泊的不同生境中,河蟹的δ13C值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而δ15N值没有显著性的差异,说明河蟹在湖泊中有固定的觅食范围,而不是在整个湖泊中觅食,同时也证明各湖区中投喂的玉米等饵料对河蟹的营养贡献极其微小。
5.从大眼幼体到扣蟹阶段,幼蟹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主要能量来源为人工投喂的商业饲料。水生昆虫和水生寡毛类等在池塘生境中对此生活史阶段幼蟹的营养贡献很小。池塘中的水质特征和水草分布会影响幼蟹的生长,所以在蟹种生产上,我们建议在淡水池塘中除了保持合理的饲料投喂之外还应移栽沉水植物创造良好的水质和光照等外界条件,从而保障蟹苗良好的生长,最后能够生产出大规格的优质蟹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