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和氮共掺杂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氧还原电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bozaiw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的重要分支,铁基沸石咪唑骨架材料(Fe-ZIF)成为一类用于制备Fe-N-C的理想前驱体或自牺牲模板。然而,大量的Fe-Nx螯合中心在高温碳化时特别容易团聚,形成没有催化活性或催化活性较低的铁纳米颗粒,而不是直接转换为单原子分散的Fe-Nx活性位。因此,在防止团聚生成的前提下进行高载量Fe-Nx活性位的单原子可控构筑,是有效提高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关键。此外,目前已报道的绝大多数Fe-ZIF仅存在单一的微孔结构,由Fe-ZIF衍生的Fe-N-C催化剂只有其表面的活性位能够参与催化反应,氧气无法在高电解质浓度的催化剂电极内部快速传输,其内部深埋的活性中心难以参与催化反应过程。如果能在Fe-ZIF的合成中快速有效地构筑介孔(孔径介于2~50 nm)或大孔(孔径大于50 nm)结构,以突破微孔Fe-ZIF的扩散限制,将很大程度上提高Fe-Nx活性位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强反应底物和催化产物在电极界面上的传质速率,进一步提升Fe-N-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因此,通过各种调控策略增大和丰富Fe-ZIF前驱体的比表面积和孔道结构,是获得高催化活性Fe-N-C催化剂的最佳途径。有鉴于此,本文以Fe-ZIF作为自牺牲模板,通过易挥发“第二金属原子”(Zn)辅助的调控策略,在Fe-ZIF的合成中掺入适量的Zn2+,进行铁原子节点在空间上的距离调控,再分别运用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软模板和Si O2硬模板,进行Fe-ZIF前驱体和Fe-N-C催化剂的形貌、尺寸和孔径分布等的调控,以期实现具有独特形貌、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孔结构的Fe-N-C的原子经济性合成。基于氧还原反应表面催化过程与物料传输动力学的同步调控,我们开展了Fe-N-C的活性位结构与催化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研究,设法阐明其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机制。主要内容如下:(1)以Fe-ZIF作为自牺牲模板,通过易挥发“第二金属原子”(Zn)辅助的调控策略,在Fe-ZIF的合成中掺入适量的Zn2+,精确调控双金属Fe,Zn-MOF前驱体中铁原子节点在空间上的距离和Fe-N螯合中心的数量和分布,再通过高温热解进行Fe-N-C的高密度活性位可控构筑,开展Fe-N-C催化剂的酸碱体系氧还原反应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研究,阐明其活性位结构对氧还原反应的电催化机制。研究发现,通过调节Zn2+的掺杂比例,得到了Fe3+摩尔比为5%时的Fe-N-C-5%氧还原性能最佳。Fe-N4活性位点被捕获到ZIF-8中锌节点挥发产生的缺陷位点上,从而有效地抑制了金属原子的迁移和聚集。与N-C催化剂相比,Fe-N-C-5%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性能,Fe键分散在多孔碳上形成稳定的Fe-Nx活性位点,有助于提高ORR活性。研究发现,与N-C和Fe-N-C-10%相比,Fe-N-C-5%催化剂在碱性和酸性溶液中均表现出优异的ORR活性(0.1 M KOH溶液:E1/2=0.88 V,0.5 M H2SO4溶液:E1/2=0.70 V)和稳定性,可与Pt/C催化剂相媲美(0.1 M KOH溶液:E1/2=0.88 V,0.5 M H2SO4溶液:E1/2=0.75 V)。(2)基于氧还原反应物料传输动力学的调控机制,我们运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等)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作为软模板,对Fe-ZIF前驱体和Fe-N-C催化剂的形貌、尺寸和孔径分布等进行调控,以期实现具有独特形貌、大的比表面积、丰富孔结构和高催化活性的Fe-N-C催化剂原子经济性合成。研究发现,以0.4 wt%的十四烷基三甲基溴化铵(TTAB)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分子有序组合体作为软模板,以双金属盐(硝酸铜、硝酸锌)和2-甲基咪唑分子为框架构建单元,通过液相法可获得比表面积最大(641.077 m~2g-1)和孔结构最丰富的Fe-MOF前驱体和Fe-N-C催化剂材料。电化学研究发现,Fe-N-C催化剂呈现出优于商业化Pt/C(E1/2=0.90 V)的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E1/2=0.91 V)、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等,这可能是由于其独特的形貌、大的比表面积和丰富孔结构提高了Fe-Nx活性位的利用效率,同时增强了反应底物和催化产物在电极界面上的传质速率,进而提升了Fe-N-C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所致。(3)大的比表面及丰富的孔结构有利于氧气的吸附及氧还原产物的快速转移。因此,我们以Si O2作为硬模板,对Fe-ZIF前驱体和Fe-N-C催化剂的形貌、尺寸和孔径分布等进行调控,以期实现具有独特形貌、大的比表面积、丰富孔结构和高催化活性的Fe-N-C催化剂原子经济性合成。研究发现,通过碱刻蚀去除模板剂Si O2后,可得到比表面积更大和孔结构更丰富的铁和氮共掺杂的多孔碳(Fe-N-PC)催化剂材料。电化学研究发现,得益于Si O2硬模板提供的多级孔结构及大的比表面积能够有效暴露出大量的Fe-Nx活性位,Fe-N-PC具有最佳的酸碱体系氧还原反应电催化活性及稳定性和甲醇耐受性,其碱性体系的催化活性(E1/2=0.87 V)甚至接近于商业化Pt/C(E1/2=0.90 V)。
其他文献
随着市政交通、新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更新完善,建筑垃圾的产量开始逐年递增。当前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应用领域受限,从原料生产、施工建造和运营维护,再到拆除,仅少部分实现资源化利用,大部分偏远区域依旧采用填埋或堆放,对大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随着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高标准要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平衡发展和保护,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让建筑垃圾变成再生骨料返回大自然,根本上实现循环再
期刊
针对风机齿轮箱运行振动信号采集系统结构复杂且成本较高的问题,采用MPS-140801-IEPE数据采集卡、MPS-ACC01X单轴加速度传感器、光纤传输器等主要设备构建一套齿轮箱运行振动信号采集系统。工程现场实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准确采集风机齿轮箱运行过程中的振动信号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频谱中幅值明显的重要频率与计算所得的齿轮啮合频率进行比较,可实现齿轮箱运行状态的初步监测,为后续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削痂植皮术后结合负压封闭引流在深度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致痛因子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以此为临床治疗深度烧伤患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75例深度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削痂植皮术治疗;按术后不同换药方法分为常规换药组和VSD组,其中常规换药组35例,术后常规换药;VSD组40例,术后采用VS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
期刊
在土地空间资源紧约束的背景下,上海正由外拓增量扩张转向内涵存量优化,存量工业用地是城市更新的重要空间载体。“零星转型”作为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的一种重要模式,具有主动性强、灵活机动、数量多等特点,对于存量工业用地的挖潜具有现实意义。以闵行区为例,其存量工业用地“零星转型”推进进程缓慢、效果不明显,面临多方利益主体博弈、流程机制待健全、部门协调需统筹、运营管理弹性需改善、公众参与有待提高等困境。基于城市
期刊
本文介绍了连翘的特征特性、应用价值,分析了南阳市发展连翘产业的优势,以期为南阳市连翘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随着各种能源领域的发展需求,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功率密度等性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此外,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储能需求,一种新型储能器件——锂离子电容器应运而生。锂离子电容器(LICs)结合了锂离子电池(LIBs)和超级电容器(SCs)的储能特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无论是已被大量研究的锂离子电池还是正在探索的锂离子电容器,负极材料都是两者应用研究的关键领域之一。因为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严重影响锂
学位
目前,利用增材制造技术替代传统精密铸造中的型壳制备工艺,可进一步减少工序、降低成本、增加产品多样性。其中基于浆料挤出的工艺方法由于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以及成形零件的密度高备受关注。但该工艺对于浆料的性能要求较为严格。本文从浆料成分及成形工艺两方面入手,具体通过优化硅溶胶及分散剂的含量及采用低温冷冻打印技术措施,提升浆料的打印成形性能,最后还针对复杂型壳的制备,提供了一种水凝胶支撑材料,全文的主要
学位
锌离子电池因其高安全性、锌储量丰富、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高能量密度储能设备的候选者。但是锌负极枝晶生长以及副反应等问题成为制约锌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因素,严重损害电池循环寿命。本论文研究工作针对枝晶和副反应问题,对锌负极和隔膜进行设计改性,并探究改性后电池电化学性能变化。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将疏水性PVDF与无机纳米硅颗粒复合在锌金属表面构筑疏水性PVDF-Si修饰层,PVDF可以极大
学位
由于钠具有储量高、成本低以及跟锂物理化学性质相似的特点,因此钠离子电池(SIBs)被认为是储能领域最有希望替代锂离子电池的方案之一。目前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负极材料仍需进一步开发研究。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中,碳质材料由于具有成本低、环保性高、产量高、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以及力学性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本论文通过设计并制备具有特殊结构的碳空心球,采用杂原子掺杂碳空心球对其储钠性能进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