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与站点客流交互关系研究

来源 :重庆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rise12345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亦是关键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之一,积极引导低碳出行,加快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架的快速公共交通网络,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城市轨道交通往往存在投资成本高、社会盈利难的问题,而轨道交通导向型(TOD)综合开发通过带动轨道交通站点与站域间良性互动,可以有效增加客流收益、土地开发收益,实现城市轨道交通的自负盈亏。探究城市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与站点客流交互关系,可以有效检验现行规划下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站域TOD建成环境的融合程度,为相关规划部门对现行规划的校准、未来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本研究首先从多时间、多空间尺度出发探究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客流时空变化规律;其次在多源数据协同支持下,从TOD“5D+N”原则出发,构建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AHP-熵权法和可拓云模型,评价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最后对比最小二乘法模型、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重庆市城市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对客流的影响,并运用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探究两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表明:(1)重庆市轨道交通客流多尺度时空分异特征分析就网络级和线路级客流特征而言,两者趋于一致,工作日客运量、客运强度和早、晚高峰小时系数皆显著高于休息日,进、出站客流量均呈双“驼峰”形态;就站点级客流特征而言,工作日、休息日的站点出、入站客流量均呈显著通勤特征,前十名均主要为居住导向型、就业导向型、交通枢纽型和大型商圈型站点。工作日和休息日客流聚散机制趋于一致,客流在早高峰期间以较快速度由外围向中心聚集,在晚高峰和夜间时间以较慢速度由中心向外围分散,工作时间客流多为城区中心地带之间的交互。为了缓解早、晚高峰客流压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效率,需要优化轨交列车班次,加强公交接驳服务,推广绿色出行方式等。(2)重庆市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评价重庆市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及其各原则层指标的高值区均以轨道交通环线为核心,主要聚集于环线上及环线以内区域。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84%处于Ⅰ~Ⅲ级,14%处于Ⅳ级,仅有约2%处于Ⅴ级,重庆市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人口密度、POI可达性、公交站数量和站点重要性等级分布趋于一致,约77%~92%处于Ⅰ~Ⅲ级,约6%~16%处于Ⅳ级,仅有约2%~7%处于Ⅴ级;土地利用混合度和步行指数等级分布趋于一致,约42%~48%处于Ⅰ~Ⅲ级,约29%~35%处于Ⅳ级,约23%处于Ⅴ级。不同站点的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及其各原则层指标参差不齐,在今后的轨道交通站域TOD综合开发中,需要实现统一规划和协调。(3)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因素对站点客流影响不同解释变量拟合系数随时间、空间变化明显,存在时间、空间异质性。时间维度上,人口密度、POI可达性、公交站数量、站点重要性拟合系数始终大于0,即对出入站客流呈现正向的促进作用;土地利用混合度拟合系数始终小于0,即对出入站客流呈现负向的抑制作用;步行指数拟合系数时正时负,既存在正向的促进作用又存在负向的抑制作用。空间维度上,各解释变量对工作日、休息日站点出入站客流的作用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布特征,且休息日的两极分布特征较工作日更为显著。在轨道交通TOD综合开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解释变量对站点客流作用的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同时考虑各解释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TOD综合开发方案,提升站点客流,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4)轨道交通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与站点客流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分析站点客流水平与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的耦合程度较高,两者相互依存、彼此制约,但协调程度较低,彼此之间良性耦合较少。就耦合协调关系而言,74.3%~86.4%的站点处于拮抗阶段,13.6%~24.6%的站点处于磨合阶段,1%的站点处于协调阶段,表明重庆市轨道交通站点客流与站域TOD建成环境的融合程度相对较低,两者关系需要进一步优化。就相对发展度而言,79.6%~88.5%的站点客流水平滞后于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5.8%~8.9%的站点客流水平与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同步发展,5.8%~11.5%的站点客流水平超前于站域TOD建成环境水平,表明站点的客流水平增长速度普遍较慢,无法与TOD建成环境水平相匹配,为了提示站点客流水平,需要进一步探索提升站点客流水平的措施,包括加强站域内公共交通衔接、完善站域内商业、文化、娱乐、公共空间类设施等。
其他文献
针对半导体封测领域方形扁平无引脚封装(QFN,Quad Flat No-leads Package)工艺中的引线框架贴膜工艺和装备,从QFN封装工艺制程、贴膜工艺、关键装备、应用及趋势进行了全面梳理和阐述。归纳总结了引线框架贴膜工艺的分类、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比较了主要半导体框架贴膜装备的主要参数,对贴膜工艺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研究结论对引线框架贴膜工艺在半导体框架贴膜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使
期刊
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空间的协同发展可以归纳为公交引导城市发展模式(TOD)的核心,而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公共交通形式,是公共交通的重要支撑。该文以上海市为例,从轨道交通网络、线路、站点以及车辆基地等方面着手,对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相互影响和协同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为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强化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协同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借鉴。
期刊
<正>当外界气味分子接触到鼻腔内的嗅觉感受器,引发一系列的神经冲动,实现传导,就有了人分辨各种气味的本领,感官的联动也因此丰富起来。然而,当人的嗅觉发生异常,能够闻到别人闻不到的臭味或香味,或者不辨香臭、嗅觉消失时,也常常是疾病发生的危险信号。
期刊
报纸
<正>近年来,绵阳市三台县坚定不移走基于农业优势和人口红利的工业强县之路,成功创建四川省唯一的“四川省功能职业装(工装)基地”,专用服装、健康食品产业园被授牌为市级特色(专业)园区,成为绵阳市唯一拥有两个市级特色(专业)园区的县(市、区),打造纺织鞋服产业“宜产宜业”新高地经验入选“省政府2022年下半年综合督查发现19项典型经验做法”,为四川省三个、全市唯一入选的县。
期刊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利用是平衡建设资金、节约城市土地资源的重要举措。本文梳理了北京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利用的发展态势和模式,总结回顾了北京轨道交通车辆基地综合利用的经验与不足,并以16号线北安河车辆段综合利用一体化设计方案为例,提出一体化设计解决二次设计的矛盾、依托本底特征提高空间适应性、提升空间利用率的分区设计、提升场地风貌的环境融合创新、提升景观品质的精细化
期刊
报纸
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导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案例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视角对腰旗橄榄球这一新兴体育项目的特征进行了挖掘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理论对腰旗橄榄球课程化进行了探讨,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确立了腰旗橄榄球课程构建的重点。以期在丰富学校体育课
学位
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是利益最大化,企业若想保持长期稳定发展,就必须不断获取更高的经济利润,加强运营成本管控,这也是目前很多企业重点思考的问题。本文以财务预算管理定义和使用价值为立足点,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全面分析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水平,降低企业成本。
期刊
<正>禾花雀列入濒危物种,等同大熊猫的濒危级别,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需要立即展开有效的执法,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前不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更新物种红色目录时,将广东著名野鸟禾花雀(学名黄胸鹀Emberiza aureola)由"易危"级别提升至与大熊猫同一级别的"濒危"级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驻华代表朱春全博士表示:"禾花雀列入濒危物种,等同大熊猫的濒危级别,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