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预报在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y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中的液态含水量、冰水含量以及粒子数浓度对气候变化,大尺度天气系统以及云的可播撒性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初边界条件的不确定性以及微物理方案的内在缺陷,云中微物理特征的准确预报仍然是一大挑战。集合预报方法是减少预报不确定性的有效途径。本文拓展了集合预报的应用范围,将集合预报技术应用于云降水物理以及人影领域。使用2018年5月21日太行山东麓的一次大范围层状云降水过程,与飞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评估初始场的集合对云微物理量的预报能力,使用2017年5月22日太行山东麓的一次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过程,与飞机观测资料进行对比评估微物理方案集合对云微物理量的预报能力。最后将集合预报模式与双参数云播撒模式进行耦合,对2018年5月21日降水过程进行AgI播撒研究,确定最佳播撒方案以及增雨效果的概率分布,为人工增雨的业务化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表明初始场集合和微物理参数化方案集合预报对提高云微物理量的预报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一些主要结果如下:
  1.利用十个成员初始场的集合,发现与控制预报相比,通过集合平均的方法,模式对液态含水量和冰水含量的预报能力有所提高,然而粒子数浓度的预报与观测相比存在低估,主要是因为模式低估了小于1000微米的降水粒子。且集合平均对于平飞段的模拟效果优于两个盘旋上升段,从高分辨率的CPI图像能够看出,粒子的形态与温度相关。一5℃左右的冰晶层主要为针状、柱状、盘状的冰晶,0℃左右的混合层主要为聚合状和轻微凇附的冰晶粒子,暖层主要为雨滴。
  2.使用WRF中尺度模式中的Morrison、WSM6、SBM、P3四种微物理方案构建集合成员,模拟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过程,研究发现不同的微物理方案模拟的对流云区液态含水量、冰水含量的垂直分布各不相同,而模拟的层状云区液态含水量、冰水含量的垂直分布结果相似。总的来说与其他方案相比,Morrison方案和集合平均的结果最接近观测值。我们也注意到在一些区域,所有成员均高估了液态含水量2-8倍,这也导致了在这些区域液态水含量的集合平均值和观测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3.将扰动初始场的集合预报模式和加入AgI催化方案的一维双参数层状冷云模式进行了耦合,利用集合预报模式格点上的探空以及垂直速度,驱动双参数云模式。研究结果发现在最大过冷水含量处播撒增雨效果最好,催化后北方站点增雨效果的概率大于南方站点,其中在赵县、宁晋、新河、冀州、枣强处播撒AgI,增雨率大于5%的概率最高,最适合进行播撒。
其他文献
热带气旋(TC)的水平直径在100-2000公里之间,具有大风速和强降水的特点,是影响中国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一方面,TC对于其经过地区的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TC从海洋上带来充沛水汽,缓解途经地区的旱情和高温。利用全球模式对热带气旋进行模拟和预测是近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将使用新一代气候系统模式CAS FGOALS-f2,在“天河二号”(Tianhe2)超级计算机上开展数
学位
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是陆面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两个状态量,对气候系统演变及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影响或反馈作用。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对气候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对气候变量平均状态的影响,还会对气候变量的年际变率产生重要作用,引发超常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究土壤湿度、土壤温度对气候变率与变化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采用全球耦合模式CCSM Version4.0(CCSM4)的模拟输出驱
学位
PM2.5(细颗粒物)作为霾污染天气的主要成分,能减低大气能见度、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态系统、天气和气候。目前对中国区域PM2.5平均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已有较为清楚的认识,但仍缺乏对PM2.5重污染事件的研究。不利天气条件是影响当前PM2.5重污染最主要的因素,总结PM2.5重污染期间的典型天气形势特征对PM2.5重污染短期预警有重要意义。气候变化背景下,探究影响PM2.5重污染天气年际变化的物理
学位
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是大气中最主要的两种温室气体,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好的正相关,因此也成为近年来的科学研究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国际上已经有多颗配置有近红外超精细高光谱传感器,其目的是提高低层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遥感精度。  利用近红外波段温室气体遥感的两个关键性问题是先验信息的准确性和大气散射(云和气溶胶)的订正。为分析CO2和气溶
学位
甲烷(CH4)是除CO2外最重要的大气温室气体,同时也是重要的活性气体,利用先进仪器对甲烷浓度进行精密的长期测量,获得长期变化的数据集,再基于可靠观测数据集研究甲烷浓度在源排放地区如华北地区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对于温室气体卫星产品验证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在目前全球温室气体观测网络中,以Picarro气体采样分析以及地基FTIR遥感反演是获取高精度大气痕量气体浓度的主要探测
学位
青藏高原孕育了亚洲许多重要的大江大河,有“第三极”之称,拥有面积广阔的冰冻圈。青藏高原的湖泊约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0%,是该地区重要的地表水资源形态。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青藏高原的冰冻圈和湖泊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气温上升,冰川消融、积雪减少和冻土退化。与此同时,青藏高原的湖泊大部分处于扩张状态,湖泊水位上升,水储量增加。研究湖泊水储量变化及冰冻圈对其的影响,对青藏高原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系统
学位
尼泊尔地区地势复杂多样,有平原,小丘陵和山区地形。由于缺乏大量的地面观测站点,因此很难从低海拔到高海拔估算和验证尼泊尔大部分地区的蒸散量(ET)。在本研究中,我们使用了基于遥感的METRIC(计算高分辨率的ET数据且经过内部校正校准)模型来估计尼泊尔的ET。鉴于Landsat8数据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30m),可用于估算较为准确的ET。从METRIC模型计算获得的结果与当地架设的涡动相关系统(EC
学位
青藏高原约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地形最复杂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也是气候系统中的水圈、生物圈、冰冻圈和大气圈等多个圈层相互作用最强烈的区域。由于受到人类活动影响较少,青藏高原也是研究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而蒸散发是土壤和植被向大气输送水汽的一个过程,是全球能量平衡和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前对青藏高原蒸散发的研究大多集
学位
大气下行长波辐射是地球辐射收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研究中常受到观测值缺乏的影响,通过经验公式对下行长波辐射进行理论计算的方法因具备模型简单、数据易获得的优点而被广泛采用。下行长波辐射参数化方案经过多年发展,模拟精度不断提高,物理意义不断明确,但依然存在不足之处。Prata参数化方案模拟精度高,且具有在水汽路径长度趋于0时晴空大气发射率不趋近于0和水汽路径长度不断增加时晴空大气发射率不超过黑体发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正面临复杂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一是以高PM2.5浓度为特征的强霾污染;二是日益加剧的O3污染。PM2.5和O3污染不仅危害人体健康、生态系统和日常生产生活,还影响着区域和全球气候系统。PM2.5和O3污染不仅受人为排放影响,还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因此,探究我国PM2.5和O3污染的历史变化以及人为排放和气象场的分别贡献,分析二者的辐射和健康效应,对理解污染的演变机制和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