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胆汁酸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bc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IBS-D患者临床症状、病理生理学异常与粪便胆汁酸的相关性探究背景:胆汁酸(Bile acids,BAs)是一类重要的代谢产物,对肠道动力、分泌等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亦可能诱导内脏敏感性增高,近年来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predominantdiarrhea,IBS-D)相关的研究中逐渐引起了关注。但目前我国内地尚缺乏IBS-D患者肠道胆汁酸代谢情况的相关研究。初级胆汁酸在肝脏合成后进入肠道转化为次级胆汁酸。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9(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19,FGF19)由回肠上皮细胞合成,对初级胆汁酸的合成有负反馈调节作用。目的:分析IBS-D患者和健康对照的粪便胆汁酸组成,探究IBS-D患者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理学改变与粪便胆汁酸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空腹血清FGF19间接评估胆汁酸合成情况。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通过直肠球囊扩张试验评估受试者内脏敏感性;通过24h胃肠传输试验评价患者肠道动力;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定性、定量测定粪便胆汁酸;ELISA法检测血清FGF19。结果:69例基于罗马Ⅳ标准诊断的IBS-D患者和34例健康对照纳入了本研究。IBS-D患者直肠球囊扩张试验最大耐受阈值显著降低、排便感觉阈值有降低趋势。IBS-D患者24h胃肠传输试验的直乙以上钡条残留率显著降低、24h钡条排出率显著升高。55例IBS-D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完成了粪便胆汁酸测定,IBS-D患者粪便胆酸(cholic acid,CA)、鹅脱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及相应结合型胆汁酸均显著升高,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显著降低,脱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有降低趋势,胆汁酸总量显著升高。在IBS-D患者中,排便频率与粪便中CA、CDC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DCA、LC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直乙以上钡条残留率与CA、CDCA显著负相关;内脏敏感性检测的初始感觉阈值与CDCA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排便感觉阈值与CDCA有负相关趋势。IBS-D患者和健康对照空腹血清FGF19水平无显著差异,但患者组血清FGF19与粪便总胆汁酸显著负相关。结论:IBS-D患者的粪便胆汁酸中,总胆汁酸、初级胆汁酸显著升高,次级胆汁酸显著降低。总胆汁酸升高可能与FGF19减低、胆汁酸合成的负反馈调节减弱有关。胆汁酸可能通过影响肠道动力和内脏敏感性参与IBS-D的发病。第二部分IBS-D患者粪便胆汁酸组分与粪便菌群的相关性探究背景:胆汁酸在肠道的代谢过程依赖肠道菌群,可以将结合型胆汁酸解离为游离型胆汁酸的菌群种类丰富,但仅有少数菌群可以将初级胆汁酸代谢为次级胆汁酸,其中绝大多数属于Ruminococcaceae科。目的:探究IBS-D患者粪便菌群是否与健康对照存在显著差异;如果是,粪便胆汁酸组分含量异常是否与粪便菌群异常有关。方法:应用16S rRNA基因测序检测受试者粪便菌群;应用UPLC-MS/MS测定受试者粪便胆汁酸;采用饮食频率问卷评估受试者最近一年的饮食习惯。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55例IBS-D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IBS-D患者粪便菌群与健康对照相比Clostridia纲、Clostridiales目及Ruminococcaceae科显著减少。所有受试者中,粪便CA、CDCA浓度与Ruminococcaceae科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LCA浓度与Ruminococcaceae科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DCA浓度与Ruminococcaceae科相对丰度有正相关趋势。IBS-D患者进食薯类、蔬菜、水果、豆类及其制品的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进食加工肉、油腻食物、烧烤食物的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结论:IBS-D患者的肠道胆汁酸代谢失衡可能与Ruminococcaceae科菌群的减少有关。饮食因素可能参与了 IBS-D患者菌群失调的形成。第三部分IBS-D患者及健康对照结肠黏膜胆汁酸受体表达情况比较背景:胆汁酸受体介导了胆汁酸对肠道功能的调节,胆汁酸受体中TGR5(Takeda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和维生素 D 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结肠有丰富表达。不同的胆汁酸在激活胆汁酸受体方面具有不同程度的效力,对TGR5的激活能力排序为LCA>DCA>CDCA>CA;LCA是天然胆汁酸中对VDR最有效的激动剂,CA、CDCA和DCA不能激活VDR。目的:比较IBS-D患者和健康对照结肠黏膜中TGR5和VDR蛋白表达水平,并探究其和患者临床表现、粪便胆汁酸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标准化问卷评估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精神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应用UPLC-MS/MS测定受试者粪便胆汁酸;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黏膜TGR5和VDR的表达。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了 52例IBS-D患者和32例健康对照。结肠黏膜中TGR5和VDR表达主要分布于上皮和腺体。IBS-D患者结肠黏膜TGR5免疫组化染色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VDR染色强度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中重度腹痛患者结肠黏膜TGR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轻度腹痛患者,腹痛频率≥4天/周的患者结肠黏膜TGR5表达水平较腹痛频率<4天/周的患者有升高趋势。38例IBS-D患者、20例健康对照同时提供了粪便和结肠黏膜样本,所有受试者中,结肠黏膜TGR5表达水平与粪便CA、CDCA显著正相关,与粪便DCA、LCA显著负相关。结论:胆汁酸受体TGR5在IBS-D患者结肠黏膜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且可能在IBS-D患者腹痛的形成中发挥了作用。IBS-D患者中肠道胆汁酸的代谢异常可能影响了结肠黏膜TGR5的表达。
其他文献
背景:结核病(Tuberculosis,TB)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据估计,全球约1/4的人感染MTB,包括活动性结核病(Activetuberculosis,ATB)和潜伏性结核感染(Latent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中国普通人群中约20%为LTBI,其一生中约5%-10%的可能进展为ATB。因此
目的:根治性切除术是肝细胞肝癌患者获得治愈的主要局部治疗手段。如患者术后病理提示其伴有微血管侵犯则易出现早期复发。本文的目的为构建伴微血管侵犯肝细胞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因肝细胞癌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后病理证实肿瘤伴有微血管侵犯患者的资料。首先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分析确定复发独立危险因素,然后利用
目的:肺癌的筛查和鉴别诊断缺少令人满意的生物标记物,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肺癌的早期诊断。代谢组学是对体内所有低分子代谢物的定性和定量的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肺部病变和健康人群血浆代谢组学的对比和深入研究,可以发现他们之间的血浆低分子代谢物水平的差异,这些代谢物具备成为肺癌生物标记物的潜力。方法:收集我科自2019年2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收治入院的肺部结节患者,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肺转移
研究背景:反常性痤疮(Acne inversa,AI,OMIM:142690)又名化脓性汗腺炎(hidradenitis suppurativa,HS),是一种复发性、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常发生在患者皱褶以及大汗腺分布密集的部位,包括腋下、颈后及臀部等,愈合后常留下大量瘢痕。患者常常于青春期后发病,早期的临床表现以红色丘疹、结节为主,膨胀的毛囊漏斗部及表皮囊肿破裂释放的内容物引发大量的局部免疫反
研究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二甲双胍作为一种口服的双胍类降糖药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潜在作用。然而,我们对于二甲双胍在肿瘤防治中的适应症和作用机制尚无明确认识。研究方法:在本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基于CRISPR全基因组文库(Brunello文库)的敲除负性筛选,以期能够识别出潜在的与二甲双胍协同抑瘤的靶基因。将二甲双胍未作用组的细胞和作用18天的文库细胞收集起来提取DN
第一部分: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奥沙利铂和替吉奥或5-氟尿嘧啶三药双周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目的化疗是目前晚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既往晚期胃癌一线三药联合化疗方案毒性反应重,有待探索更合理的剂量方案。含紫杉醇脂质体的三药方案在胃癌一线化疗的报道限于每三周重复方案,双周重复方案相比于三周方案具有降低毒副反应、提高化疗完成率的潜在优势,但其应用尚缺少研究证据支持。本研究旨在评价紫杉醇脂质体联
研究背景:肺癌(lung cancer)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是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几乎所有患者难逃耐药厄
研究背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影响着全球临床工作,疫情的爆发常会引起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可能会引起血压升高,如不及时控制血压会加重患者靶器官损伤,进一步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但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尚缺少临床证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基于STEP研究的7394例60-80岁老年高血压患者,通过手机App收集患者家庭血压的纵向数据,比较武汉地区(n=283)和非武汉地区
研究背景: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lbica)ns是一种寄生于人体皮肤及粘膜的机会致病菌。白念珠菌通常是无害的,免疫系统可以有效的抵御它的入侵,然而,对于免疫抑制患者,白念珠菌是致病菌。随着免疫抑制人群的增加,超过一半的浅表和系统性念珠菌病是由白念珠菌引起。因为白念珠菌的真核属性和对治疗药物的抵抗,增加了治疗的难度。为了开发针对更多特异治疗靶点的药物,需要深入的研究白念珠
mRNA可变剪接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功能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息息相关;mRNA可变剪接在肿瘤演变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影响临床患者预后及治疗疗效等,但关于mRNA可变剪接在肿瘤演变过程中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BUD31首次被报道在酵母菌的内含子剪接及mRNA成熟中发挥作用,其功能障碍导致酵母菌特定基因的mRNA成熟受损和基因表达下降,影响着酵母菌的发芽增值和细胞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