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客流集散仿真及优化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ul5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建设,城市轨道建设、布局不断完善,凭借着运营时间长、受天气影响程度低、运行准点等优点,成为了城市公共交通中最受欢迎的出行方式。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的客流量也在快速增长,换乘站为乘客提供便利的同时,站内行人集散的拥堵化日渐严重,安全性也随之降低,各类事故频繁发生,站内行人集散效率问题亟待研究解决。本文主要通过理论及数据分析和仿真模拟两个途径,以换乘站内行人的行为和交通特性为基点,选取青岛地铁客流量最大的2号线和3号线换乘站李村站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关的实地观测和行人数据采集分析,结构上共划分为以下三大部分:首先,理论和数据分析方面,将站内行人行为特性分成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两个角度。宏观角度主要体现行人在进出站及换乘过程中不同环节的行为特性,包括上/下车、通过闸机、电扶梯/楼梯的选择等行为特性;微观角度主要体现每一个环节中的具体表现,包括走行的速度、排队的选择、等待的时间等详细量化的个人行为特性。行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主要是以行人的走行速度和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进行量化分析,通过摄像采集、人工计数等方法实地获取了李村站内行人交通特性的数据,结合实地测量的站内结构建筑数据,对站内各设施处的影响行人速度、密度等交通特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数据分析,由此确定了站内不同性别、年龄的行人数量比例及其各自的行走速度等仿真参数。其次,仿真模拟方面,以选中的换乘站李村站为研究对象,将站内建筑施工图按照实际比例导入VISSIM仿真软件背景中,原比例对行人面域和楼梯、闸机等站内实际设施进行静态模型设置,以第一部分实际采集获取的客流量为依据进行仿真设置,根据实际列车运行,设置列车行车间隔及停站时间,根据实际的行人在站内多向流线的分析,添加行人整体和局部的静态路径。由于在行人集散过程中,行人密度能够清晰地体现出集散过程中的风险区域和行人的舒适度,因此,本文选用行人密度为行人集散仿真结果的评价指标。通过连续运行仿真,进行路径和行人面域等静态模型的修改调试,验证了仿真的可靠性。最后通过输出的仿真数据并结合实地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对站内行人集散的风险区域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优化建议,针对优化建议做出进一步的仿真验证。最后,以行人密度为评价指标联系运行仿真后,明显的判断出站内客流集散的风险点主要在站台楼梯口处、换乘楼梯与站台相接处、出站闸机处及站厅连接通道的拐弯处。通过对集散路线的分析,主要提出在换乘通道拐角增加导流栏、增设站务人员进行引导、通勤高峰期增设移动闸机等改进方法,加入上述优化参数,重新运行仿真,进行前后对比后发现,集散的风险区域处于较高密度等级的时间明显缩短,有效的缓解了换乘站内行人集散压力。
其他文献
随着重载运输需求、牵引重量、列车轴重以及行车密度等的不断增大,轮轨间的冲击作用加剧,钢轨损伤问题愈发严重。尤其在重载小半径曲线线路上,钢轨发生过度磨耗、塑性流动等损伤导致钢轨型面发生改变,一方面对行车安全以及行车稳定性带来危害;另一方面极大程度地缩短了钢轨的使用寿命,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掌握重载运输线路曲线段钢轨型面演变的发展规律,获悉钢轨型面演变发展的影响因素,为铁路相关维护部门提供一定
学位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信息,用户很难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所需信息。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推荐系统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挖掘适应当前时代背景的潜在兴趣偏好来解决这一难题。通过回顾传统推荐算法的分类,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法提供了一种新的分类方式。最后,根据使用的信息类型和推荐任务提出一种基于GNN的推荐分类。
期刊
随着智慧城市及数字中国等发展理念的提出,建立带有纹理的高保真度、高真实感的城市三维模型凸显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纹理映射作为提升三维模型真实感最有效的方法,迅速成为了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视觉以及摄影测量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纹理映射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基本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1)目前模型表面重建算法获取的表面模型存在非流形的问题,无法给纹理映射提供可直接利用的基础数据,需后期
学位
城市轨道交通高架线作为地铁的一种线路敷设方式,因其适应线型能力强、造价低、施工速度快等特点在国内外地铁建设中得到大量采用。因通过街区、跨越市政道路、受既有建筑物和地下管线等的限制,城市轨道交通中小半径曲线出现较多,高架线路上也难免设有小半径。列车在小半径曲线桥上上运行时,不仅受到梁轨相互作用而产生纵向附加力,还会对轨道结构施加横向力而产生较大的横向位移,这使得轨道结构受力更为复杂。本文在综合国内外
学位
随着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战略等政策的推进,下穿既有铁路的顶进涵工程越来越多。顶进涵在工后受动载及其它影响因素的共同作用,不可避免地对顶进涵结构的稳定性造成影响。因此,有必要全面分析工后下穿铁路顶进涵及路基的动力特征,为下穿铁路顶进涵结构的优化设计,保障列车在工后的安全运营提供参考。本文以兴国至宁化段K1783+920箱涵下穿京九线工程为依托,通过现场调研、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风险评价等方法研究其
学位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铁路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长期荷载作用下的钢轨容易发生变形、磨耗、裂纹甚至断裂,给铁路运营安全带来严重的问题。超声导波检测具有检测速度快、检测距离长并能覆盖整个截面的特点,为钢轨无损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钢轨不同类型、不同程度损伤以及温度应力下的导波传播特性,为钢轨损伤的定性和定量检测提供理论依据。论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运用半解析有限元法求
学位
随着高速铁路里程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高速铁路修建在山区,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加之降雨丰富,容易引起高速铁路路基边坡蠕动变形。在新型抗滑结构围桩-土耦合式抗滑桩(SPSC抗滑桩)基础上,针对高铁路基蠕滑提出了围桩-土拱弦式耦合抗滑结构(SPSC-AC抗滑结构)。由于该结构围桩较多、平面布置严格,桩-土作用复杂,将其应用于高铁路基蠕动治理、特别是动力作用下的抗滑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依托合福高铁路基蠕滑
学位
二十辊轧机以其优越的轧制性能、高速、高质量、高精度等特点在冷轧行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设备的性能、技术也日趋成熟和完善,已逐渐成为冷轧工业的主力设备。目前,随着设备功能的日趋完善,二十辊轧机搭载了越来越多该行业的先进技术及装备,如高精度伺服液压缸、机架倾斜控制、弯辊、窜辊、板型辊、X射线测厚仪、轧制道次及压下量自动排布、预轧制板型曲线选择、自动切换道次轧制、张力自动控制、秒流量控制、模糊控制及
学位
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不再拘束于旅客运输;同时,铁路货物运输的现状不能满足大多数货主的要求,为满足货主对运输速度、完整性和准时性的要求,我国开始尝试运用高速铁路运送货物,高铁货运站的诞生将使铁路货物运输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积极开展高铁货物运输,对于解决目前铁路货物运输难题,提高运输效率和经济收益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中国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正式下线的前提下,以动车组开始运营为背
学位
编组站是铁路网上货运列车解编与到发车辆集散的重要基地,主要承担着对到达列车进行解体和按照编组计划比对阶段内始发的货物列车的编组作业,被形象的比喻为铁路货物列车的生产工厂,是构成中国铁路运输体系不可分割的一环,其作业效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国铁路运输运营组织效能和经济效益。根据计算统计,在现有铁路网货物运输的过程中,在编组站停留的时间大约占运输总时长的70%,这主要是因为车辆在从站编组发车的时候集结等待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