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三维景观对热环境的影响分析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bi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建筑物规模不断增加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加剧。而随着城市核心区域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属性对城市热环境产生的影响已不可忽视。
  本研究通过对国内31个省会城市核心区建筑物三维属性进行核密度分析,识别各城市建筑物的单体空间配置、数量、高度、面积、体积和表面积与对应地表热环境的相关性,探究对地表热环境影响最剧烈的建筑物属性;从空间尺度上对建筑物三维属性进行不同服务半径的拟合,探究各城市相关性最高的服务半径;以各研究区最优服务半径为标准,在最优服务半径内将建筑物密度、高度属性同地表热环境进行耦合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究其空间分布规律,量化其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情况。
  结果显示,建筑面积与城市热环境相关性最高,建筑高度相关性最低,各研究城市最优半径处于90m至540m区间内,最优半径数据随城市规模增大而升高;建筑面积对城市热环境均有升温效应,建筑面积每增加10%,会导致该地区平均温度升高1%至2%。建筑高度在不同城市影响效应不同,升温降温效应均有存在,以降温效应居多,建筑物平均高度每增加10m,对区域内平均温度产生0.5%至2%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定量得到了我国省会城市建筑物二维、三维属性对其城市热环境的定量影响情况,揭示了不同城市间的地域性差异,为我国城市合理规划城市建筑物空间及高度分布,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有着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工业废水排放具有污染重、危害深、影响大等特点。工业废水的不达标排放会对水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威胁人类健康。由于工业废水的成分复杂性和多变性,我国在该领域仍有一些技术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技术研发存在方向不明确,创新难等问题。专利信息包含世界上95%的新技术信息,利用专利信息对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能避免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低水平高重复的盲目创新。  本文将以工业废水处理技术为研究对象,将德温特
我国河流污染是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的问题。土著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以其高效、对原生态环境破坏小等优点,成为了水污染生物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微生物混合菌群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高于单菌株,具有明显的污染物去除优势。所以本课题对河道土著功能菌群进行筛选富集,考察其对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  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基,从河道底泥中成功筛选出具有氮素去除效果的优势微生物菌群: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群(H)、异养硝化菌
学位
As(Ⅲ)是水环境中的一种有毒污染物,Fe(Ⅱ)的氧化絮凝过程对于氧化去除As(Ⅲ)具有重要作用。地下水环境中,水铁矿具有较大比表面积能够吸附Fe(Ⅱ),同时对As(Ⅲ,V)污染物也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但此过程中溶解氧含量(DO)、Fe(Ⅱ)浓度和碳酸氢盐浓度对As(Ⅲ)氧化及去除的影响尚不清楚;而次生铁矿物的种类以及其对砷迁移的影响有待探索。此外,有氧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配体如NaHCO3、Na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的产量逐渐递增。为解决当下垃圾围城的困境,垃圾焚烧技术以其在垃圾处理中具有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优点,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成为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一个主要方式。但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NO_X与SO_X气体污染物,一定程度上危害了环境与人类的健康。针对此问题,本文基于垃圾在固定床床层上焚烧模拟软件BASIC,建立了垃圾焚烧床层的N、S模
学位
海水氧含量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水体内溶解氧含量降低会导致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功能的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也会因此发生改变。近年来,大洋低氧区的扩张使其成为了全球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中的热点,低氧区内化学通量的变化及生物特征也成为了低氧区相关研究的重点。孟加拉湾低氧区是全球主要低氧区之一,但目前对该区域细菌的分布特点和生态功能等了解甚少。本论文以东印度洋为研究对象,对5个不同区域共涉
学位
海洋细菌在有机物矿化与地球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而近海是陆地与大洋的连接带,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河流径流不断向其输入丰富的营养物质,其发生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远比大洋复杂。当海洋动植物死亡后,难降解的组织成分最终埋藏于沉积物中,而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类群的细菌参与了它们在海洋原位环境中的降解是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选取五种海洋动植物大分子高聚物或其天然组织,分别为虾壳、鱼鳞
固定化酶技术是一种利用载体材料将酶分子约束在一定的限域空间内进行酶催化反应的技术,具有高效、高选择性、绿色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药物合成、精细化工等领域。理想的固定化酶既需要满足其催化功能(活性、稳定性等),同时还需要满足其非催化功能(回用性、可调控性等)。本论文基于线性聚乙烯亚胺(LPEI)结晶自组装特性,结合静电自组装及仿生矿化法在整体型固定化酶载体表面构筑纳米纤维涂层,利用物理吸附
随着我国化石燃料的燃烧,温室气体尤其是CO2的排放量逐渐增加,造成了冰山融化、海平面升高等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研究专注于CO2的捕集,其中化学吸收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然其存在能耗大等问题。微藻生物固定CO2近年来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利用微藻光合作用吸收CO2产生生物质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技术,但生物法主要的问题是CO2在反应器中的溶解度较低,且气液接触不充分容易造成CO2的逸出
学位
由于工业企业预处理措施不当或废水偷排漏排,污水生物处理系统可能受到高浓度重金属的冲击,生物反硝化过程会受到抑制导致出水氮含量超标,从而影响水体质量。因此,研究反硝化过程受抑制后快速恢复的应急处理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构建八组传统的反硝化生物膜反应器作为研究对象,考察了Cr(Ⅵ)梯级冲击以及直接冲击对反硝化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开发并探究了系统自然恢复、基础促进剂、蒽醌-2,6-二磺酸钠(AQDS)
学位
针对再生水中的微量有机物污染与超滤-反渗透系统处理过程中的膜污染问题,本文研究了天津市某污水厂现有再生水处理工艺中七种特征微量有机物(舒必利、咖啡因、美托洛尔、罗红霉素、利古隆、双氯芬酸和卡马西平)浓度及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了环境风险评估。构建了混凝→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再生水中试处理工艺,开展了参数优化研究,并分析了中试处理工艺与污水厂现有的工艺的膜污染特性,提出了减缓膜污染的措施。  春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