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危机的历史隐喻——重读张爱玲小说集《传奇》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beij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集《传奇》一直都是张爱玲研究的热点。从40年代傅雷发表《论张爱玲的小说》开始至今,有关《传奇》各篇小说的评论文章数以万计。可以说,《传奇》研究已经日趋成熟。但是纵观半世纪以来张爱玲小说集《传奇》研究,会发现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以往研究者的解读始终围绕《传奇》当中的某个单篇,或是代表性的几篇作品进行分析论述,缺少对《传奇》的整体性观照;其二、以往研究者存在将《传奇》作为艺术理论试验的弊病,这容易导致张爱玲本人与《传奇》之间的割裂,这也是以往研究者大多只能对几篇小说进行探讨,而无法对《传奇》进行整体观照的原因之一。  本文正是由此出发,试图重新回到张爱玲个人、时代、作品三者的关系上,探索小说集《传奇》的隐含主题。首先通过考察其早年独特的人生经历,重新思考张爱玲的思想背景,以及其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张爱玲对自身创作的论述以及《传奇》创作所处的社会环境,探析作者的创作意图;最后,初版《传奇》进行整体性观照,进而发现《传奇》所建构出“张爱玲世界”的新视野。  正文第一章通过对张爱玲早年独特生活经历的分析,考察张爱玲从名门贵族跌入市民社会的生活大变故,对其思想背景上产生了何种影响。童年时期的张爱玲对于遥远祖先的兴趣和亲近,使得这些“古老的记忆”在张爱玲内心深处扎了根,成为张爱玲感受时代和社会变动的一个基点。由此,张爱玲在跌入到市民社会之后,既不愿意同父亲所在的旧公馆一起沉下去,又让她无法完全认同母亲那边的现代公寓生活。这种独特的生活经验影响了张爱玲40年代开始的《传奇》创作,使得她比一般人更能敏锐地把握中国市民社会在时代变动中发生的某种异变。  正文第二章主要通过对《<传奇>再版序》和傅雷与张爱玲之间的论争,来观察张爱玲的《传奇》写作的目的和动机。通过论争,我们会发现张爱玲是有意关注小市民们琐碎的日常生活。一方面上海的沦陷使市民始终处于朝不保夕的悬空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旧的东西衰落,新的滋长”的历史变动给本质是“传统中国人”的现代中国市民在精神上也留下了痕迹。张爱玲的《传奇》通过对沪港市民日常生活的关注,考察近代高压对小市民造成的精神冲击和影响。  正文部分第三章主要通过对《传奇》各篇小说的文本分析,来探究张爱玲所发现的现代中国市民精神危机究竟是什么。《第一炉香》与《第二炉香》隐喻了危机的表征——精神的自我异化;《茉莉香片》与《心经》隐喻了危机的根源——精神的无根状态;《封锁》与《倾城之恋》隐喻了危机的加剧——精神的自我失真;《琉璃瓦》与《金锁记》隐喻了危机的延续——精神的“黄金锁”;《年轻的时候》和《花凋》隐喻了危机的迷梦——“西方梦”的迷恋。  张爱玲凭借其独特的早年生活经验,为其思想背景打上一层苍凉的底子,使其对时代变动有着敏锐的历史感觉。凭借这种历史感觉,在四十年代创作《传奇》的时候,她敏锐地察觉到了当时日占时期下上海市民社会的特殊时代氛围对人造成了精神影响,并通过《传奇》隐喻了现代中国危机的一个侧面:现代中国市民精神危机。
其他文献
从传播学角度对明清小说进行研究,是近些年兴起的热点话题和前沿课题。许多研究者们不仅从总体上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而且也以某些作品的具体传播情况为个案展开了较为
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区,又是滩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长期以来,受汛期漫滩洪水影响和生产环境及生产条件制约,滩区经济发展落后,群众生活水平低下,与周边区
期刊
《百家讲坛》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王牌栏目,自从2003年9月改版以来,《百家讲坛》通过系列讲座形式推出了一批学术明星,于丹是其中最耀眼的也是引发最广泛争议的一位。于丹以
为满足热交换器系统对温度控制的精度要求,选用K型热电偶作为温度传感器,研制基于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可编程智能调节器;以调节器的硬件和软件两条主线进行设计和开发工作,设
电子白板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度运用可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提升小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The effective use of whiteboard in primary English teaching can improve t
众所周知,当煤焦油中水含量>4%及灰分>0.1%时会给煤焦油的加工带来诸多困难:碳酸钠消耗量增大;在脱水时需要加热至更高的温度;沥青焦及电极沥青中的灰分含量无法达到标准要求的指标。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