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是一个特殊的社会舞台,是一个正式的社会活动场所,是一个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的整体,它蕴藏着纷繁复杂的结构、情境与互动,具有鲜活的生命取向。仪式,作为课堂中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一直处于人们的视野之外,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注意,更谈不上对其自身的功能、结构和进程进行深刻地分析,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课堂教学仪式及其具体实践的研究,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课堂教学本身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得到进一步地展示和呈现。 课堂教学仪式是通过一个个情境生产出来的一系列彼此相关或连接的制度化互动方式,它处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之中,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元的表现方式,它又是较为公开和集体地被予以可以“陈述”的事件,具有直观性,因此,从一个“局内人”的视角,以师生之间的言语互动行为作为观察的切入点,通过对课堂教学仪式的主要表现形态—上课时的仪式、背书时的仪式、表扬时的仪式、练习时的仪式和下课时的仪式五个方面进行考察,我们逐渐地开始明晰课堂教学仪式的特征和本质—它并不是一些简单的表面现象,而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结构,蕴涵着多种功能。 跳出课堂,以“局外人”的视角从结构和进程两个层面来看待课堂教学仪式的本质和内涵。从结构层面来看,课堂教学仪式的“结构”一般可以分为“实在的”(表层的)和“抽象的”(深层的)两种结构形式。所谓“实在的”结构形式,就是指由可见、可闻、可感的一系列具体构成因素相互联结而成的仪式整体构造,这个整体构造是以一定的可感知形式和样态组合起来的,具有外显性。仪式的“抽象结构”形式,是指仪式构成的基本元素以及其内在特征,具有内隐性。从表层结构看,课堂教学仪式在背景设置、空间以及师生关系方面表现出公共性、封闭性、目的性和不平等性。从深层结构看,课堂教学仪式是一种符号的表达,它可以表现为语言符号、身体符号、外形符号和器具符号四种形式,体现了参照性、象征性、意义性和极向性。从进程层面来看,课堂教学仪式是在课堂教学这个连续性事件中随时间流动而展开的一个个程序,这些程序在时间的流动中展现出多种功能,主要有交流的功能、凝聚群体精神的功能、象征的功能、通过的功能和复制文化霸权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