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校室内空气质量研究与健康风险评价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tleav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投入力度的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在校生人数已经超过了原来校区的规模,大多高等学校相应进行了新校区建设。高等学校的建筑物是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这些建筑物的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对教师和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影响。如果在建设新校区的时候选择质量低的建筑材料,或者建筑物内的给排水设施不完善,加上实验楼一些试剂的挥发会造成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低,从而影响建筑物内工作的教师和学习的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高校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对于讨论高校建筑物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变化特点、评价室内空气质量状况和污染现状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西安市某高校的实验楼的1楼和6楼的实验室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11月份到2012年2月份对该建筑物室内空气中的甲醛、苯、氨、可挥发性有机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和氡进行了每月2次的24h监测,系统研究了该建筑物室内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特点和日均浓度,同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原因分析,给出了超标污染因子的防范控制措施。主要结论有以下几点:(1)整体评价。西安市高校建筑物室内空气质量状况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因子外处于清洁状态。甲醛、苯系物、氨、可挥发性有机物、可吸入颗粒物、臭氧、氡的平均浓度为0.02mg/m3、0.12mg/m3、0.05mg/m3、0.33mg/m3、0.38mg/m3、0.04mg/m3、44.8Bq/m3。根据《室内空气质量标准》对室内空气相关污染物浓度的限值的规定,只有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超标,超标倍数为1.5倍,其他指标均在规定限值之内。(2)日变化特点。室内空气中甲醛和苯系物在10点到18点之间的浓度要高于其他时段,氨在10点到16点之间的浓度高,可挥发性有机物在8点到16点的浓度较高,可吸入颗粒物在全天都保持着均衡的浓度,全天浓度变化不大,臭氧在12点到18点之间的浓度较高,氡在22点到8点之间的浓度较高。(3)楼层差别。甲醛、苯系物、可挥发性有机物和臭氧1楼和6楼的浓度都保持在较低水平,差别不大;1楼采样点的氨浓度平均值为0.06mg/m3,6楼氨浓度的平均值为0.04mg/m3,1楼采样点室内空气中氡的平均浓度为47.6Bq/m3,6楼采样点室内空气中氡的平均浓度为41.8Bq/m3,1楼氨和氡的浓度高于6楼的;6楼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浓度为0.39mg/m3,1楼可吸入颗粒物的平均浓度为0.36mg/m3,6楼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要高于1楼。(4)防范措施。针对出现的可吸入颗粒物超标的情况,建议采取的措施有:源头控制,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改变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的比重;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降低人均能源消耗;落实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对建筑工地加强管理等。
其他文献
《愤怒的葡萄》:无垠的大地种不出一个梦灰蒙蒙的天空出现了一轮红日,那是一个朦胧的红色圆盘,放射出微弱的光线,好似黄昏一般,再过些时候,阴暗的天色重新变成了一片漆黑,风
期刊
介绍了宁波长丰热电帮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分散型控制系统的开发,并着重讨论了开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随着现代护理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护理实践———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Nursing,EBN),运用现有的,最好的科学依据来指导对患者的治疗,使传统的经
作为改革与创新时代精神的精华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当代的重要出场路径 ,作为通融中西古今学术思想资源而又富于创造性的哲学门类———中国管理哲学 ,自苏州大学崔绪治
中国城镇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向前推进,土地非农化、村庄非农化现象明显。城镇化对村庄来说,既是一个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个挑战。传统村庄向城镇社区转型必然涉及到原村社
初中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已经全面实施,为避免教师依旧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打造活动型道德与法治课堂成为应有之义,大势所趋。下面,笔者结合教学
现代经济社会,知识经济已取代工业经济成为社会主导,加之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因此有效管理知识产权,使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成为政府知识产权政策制定的
在简要评述过程自动化现状和发展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过程控制中的过程建模、先进控制、过程优化和数据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并简要介绍了在过程控制中正在兴起的新理论和新方法。
详述齐鲁石化胜利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应用美国AspenTech公司DMCplus动态矩阵控制技术,在反应再生分馏系统成功实施先进过程控制应用的案例.着重探讨该控制器的设计方案及投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