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带动了智能手机的发展;应用商店的大众化趋势,使得智能手机迎合了当今生活的快节奏;手机的贴身性与功能性,使得用户对其依赖感增强;预装在手机里的APP应用软件及用户在使用手机时下载的新APP应用,满足了用户多方位的需求,同时促使手机APP应用快速发展。如何使得手机APP应用软件更符合不同族群的用户需求,增强用户对APP粘性,保持手机APP应用市场的不败之地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根据科技创新领域的技术接受模型(TAM),传播学领域的创新扩散理论(IDT),同时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补足使用者采用新科技历程的完整描述。以拓展的TAM模型为核心架构,通过研究影响用户使用手机APP意向的主观与客观因素、内部与外部因素,将IDT模型及相关理论中的因子作为依据,利用基于价值的采纳模型VAM等理论作为TAM的推进动力与个体心理历程的补足。从宏观社会层面、微观个体层面交集出新科技使用的全貌。通过市场调研、问卷调查(分层抽样法)采集数据样本,利用SPSS19.0社会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同时做出性别与年龄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利用AMOS模型将模型路径因子量化,对构建的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外界环境角度,网络外部性、软件设计特征、感知移动性对社交类手机APP感知易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226、0.235、0.458,其中感知移动性的影响程度最大;从信息技术角度,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均正向显著影响社交类手机APP的使用意向,其路径系数高达0.554与0.399,充分验证了Davis模型中二者的核心地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相容性、感知娱乐性、感知价格均正向影响社交类手机APP的使用意向,而感知风险性假设被拒绝;从消费者心理学角度,使用意向正向影响实际使用,同时实际使用正向影响用户满意,其路径系数高达1.096与0.962。接着,根据调研数据的统计情况,提出基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各个影响因素的社交类手机APP客户开发策略;从人际交往扩散的角度提出基于偏好的客户开发策略;最后基于开发者角度提出产品定位、品质研发、推广策略,进行精准营销。为今后手机APP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