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视域下的中国后殖民批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342829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殖民主义产生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批判色彩的理论,它主要是对后殖民时期东西方之间新型关系的探讨,以期对西方话语霸权进行有效的抵制和批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受种种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后殖民主义被介绍进中国,至今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中国的后殖民批评主要提出了“第三世界文化理论”、“文论失语症”、“重建中华性”、“张艺谋电影研究”等一系列命题,而在批评中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误读,而这种误读是由自现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危机造成的。因此,本文将在身份认同的视域下对中国后殖民批评进行分析,聚焦于后殖民理论家的双重身份释疑、“重建中华性”命题的民族身份认同迷误分析和“文论失语症”话语中的文化身份认同误读分析。在论文的绪论部分首先对后殖民主义的定义及其主要理论家作简要概括,分析后殖民主义在中国传播接受的政治文化背景、接受过程、具体批评实践以及所产生的误读。最后略论这种误读产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知识分子自五四以来所产生的身份认同焦虑。随后,论文在第一章对身份认同进行介绍,主要对身份认同的定义和内涵进行简要论述,以便成为后续问题研究的参照;并对后殖民主义与身份认同的关系进行一个梳理,点明后殖民主义关注的内容如种族、民族、族裔散居、文化、性别等与身份认同的概念相契合,为论文的研究角度寻找一个立论的支撑点。在对身份认同的概念进行阐明后,论文用三个章节分别从族裔散居混合身份认同、民族身份认同、文化身份认同的角度对后殖民理论家的双重身份、重建“中华性”命题、文论失语症及重建中国文论这三个命题进行解析,点明中国后殖民批评研究中存在的迷误。主要的误读如在面对后殖民理论家(赛义德、斯皮瓦克、霍米·巴巴)杂糅身份时对他们在第一世界采用的后殖民结构策略产生的误解;提出重建“中华性”命题时对现代性概念和所属问题的混淆及其存在的民族主义迷误;重建中国文论策略中的本质主义倾向。最后,论文在对中国后殖民批评中主要存在的三种误读进行分析后作出总结,提出要摆脱后殖民主义误读就必须摆脱对民族文化身份的单纯推销,应具备以小见大的思维,从小处着眼,立足于具体现实、理论问题。
其他文献
由于受到海浪、海风及海流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船舶在海面上航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各种摇荡。其中,横摇运动对船舶的危害最大。剧烈的横摇将会对船舶的适航性以及船上人
欧洲中世纪的艺术文化深受基督教的影响,这就决定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艺术不可避免地笼罩着宗教色彩。中世纪的艺术是与宗教信仰密不可分的,基督教美术成为中世纪美术的主
目前,我国对适宜性农村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研究还很零散。发展适宜性教育自1987年由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提出以来,经过全美幼儿教育协会两次修订,确立了发展适宜性的主要观点。发
作为舶来品的户外音乐节,虽然在中国大陆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它在十几年的摸爬滚打中作为新的产业发展模式逐渐在音乐产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目前中国大陆的音乐节市场呈现出一
2002年居住权制度第一次出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征求意见稿)》中,在2006年8月22日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听取了法律委员会的汇报意见后被删除。法律委
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构建“服务型”政府以及对政府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乡镇政府公务员作为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工作在第一线,直接面对广大
保险企业制胜的法宝不完全在于发展新客户,如何保持老客户的满意度,忠诚度,为自身创造更多的利润,现已成为各家保险公司管理者和全体从业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
随着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受到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车载无线自组织网络(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VANET)也成为了近年来国际上研究的热点
临床资料患儿,男,2岁。出生即有右手多指散在结节,缓慢逐渐增大,无疼痛,瘙痒等特殊不适。体检:一般情况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母乳喂养,头颅五官无畸形,心肺腹阴性。皮肤科情
目的研究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PDTC)对脂多糖(LPS)处理的雌性MRL/lpr小鼠肾脏中细胞增殖、凋亡、炎性细胞浸润以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