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丽丝·莱辛小说创作的边缘性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rd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殖民地与帝国双重边缘的人生经历成就了多丽丝莱辛的边缘身份,使她的小说创作也呈现出鲜明的边缘化特点。她的作品主题丰富,风格多样,人物繁多,聚焦于当代现实生活,围绕种族矛盾冲突和当代两性关系展开叙述,用冷静的笔触向世人揭示了处于社会边缘群体的命运,塑造了众多的边缘人物形象,彰显了一个严肃作家所具有的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本论文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导论部分阐述了小说创作中“边缘”的定义,通过梳理莱辛的小说创作概况和国内外对莱辛作品的研究现状,指出对莱辛小说中的边缘性进行研究的必要性。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探讨了莱辛的小说呈现出边缘性的原因。父母重男轻女的观念使莱辛自小就不幸成为了被家庭驱逐的孩子,母亲的苛刻使她厌倦正规的教育体制而逃离学校。虽为大英帝国的公民,莱辛却一直在南非长大,29岁回到伦敦后,阶级的差异、外界环境的变化使她一直无法找到自己的归属,在创作中也一直与主流文坛保持疏离。第二、三章结合具体作品分析了莱辛作品中众多的边缘人物形象。《野草在歌唱》中既有处于殖民统治地位却又贫困无助的白人移民者,又有长期被奴役无法反抗的土著黑人。《又来了,爱情》中渴望爱情却遭社会耻笑的老年妇女萨拉,《老妇与猫》里的被子女抛弃、孤苦伶仃的老妇人郝蒂,《第五个孩子》中因长相丑陋被家庭和社会欺凌抛弃,最后选择自杀的本。结语部分探讨了莱辛边缘化创作所蕴含的价值和意义。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边缘性的存在是时代的必然。莱辛在其一生的文学创作中始终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从来不愿意被归为任何一个流派。她边缘化的创作打破了主流文坛的话语霸权,为主流文化注入新的思想,带来文化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其他文献
汉语本体研究和对外汉语教学都对“把”字句状语位置的解释性研究提出了要求,但是已有的涉及到“把”字句状语位置分布的解释不成体系,缺乏理据性。在这种背景下,本文运用构式语
非虚构小说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掀起了一股热潮,兴盛一时,虽然在70、80年代趋于平静,但其作为体裁仍然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作为新闻与小说的混合产物,非虚构小说以其对真实美的追
学位
自北朝以来,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就因其不平凡的经历受到了历朝历代文人的广泛关注,他们或作诗撰文,或改编敷演,采用多种文艺形式对木兰故事予以叙述、咏唱或阐释,使得该故
据报载,目前,北京市区内的39个路口的红绿灯已经安装了新型手动遥控适配装置,值勤交警只需在距离红绿灯 100米的范围内,轻轻地按下手中遥控器的相关铵钮,就可以及时调整红绿
分析了相量量测装置的量测误差情况,指出了相量量测参与状态估计计算的必要性.在完全使用相量量测的情况下,给出了基于直角坐标系的实数形式的电力系统线性量测方程和相应的
光影是西方绘画中一项重要的元素,但是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光影却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直到20世纪初,伴随着中西两种绘画的融合,才逐渐出现在中国
阅读是学习各科知识的基础,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联系课本、教师和学生的桥梁。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促进学生对基础
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中国作协历次作代会中较为重要一次,这次会上首次提出了“创作自由”的口号,并破天荒的采用直选的方式选举理事会成员,因而也一直存在着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