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PD-L1和VEGFR-2的双特异性胞内抗体用于研究肿瘤细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克隆抗体是临床上治疗癌症的有效药物之一。传统的抗体治疗只能定位于细胞表面或作用于胞外抗原,但由于肿瘤相关的细胞表面或可溶性抗原相对较少,因此它们的靶区是有限的。而细胞内存在的大量蛋白,可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细胞内抗体是指能够在细胞内稳定表达并且靶向同一细胞内抗原的免疫球蛋白,具有特异性高,亲和力强的特性。胞内抗体技术是对基因敲除、反义核苷酸技术、RNAi、mi RNA等基因抑制技术的补充,可以调控细胞内的多种生化过程,在抗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作为免疫阻断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在肿瘤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它们对细胞内因子或通路的调控很少使用高度特异性的策略,如细胞内抗体(胞内抗体)。靶向PD-L1和VEGFR-2的双特异性胞内抗体在肿瘤治疗中可能具有重要的治疗潜力,但此前未见报道。在此,本论文基于抗体的重链可变区(VH)的氨基酸序列,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同时针对PD-L1和VEGFR-2的胞内抗体FAP1V2。PCR、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FAP1V2在人宫颈癌He La细胞中成功表达。随后,通过免疫荧光分析、流式细胞术、免疫共沉淀和抗体竞争等手段,证实FAP1V2与PD-L1或VEGFR-2的特异性结合并阻断。通过荧光配体竞争和细胞划痕实验,证实了FAP1V2介导PD-L1/PD-1的结合阻滞和抑制癌细胞迁移。利用PD-L1和VEGFR-2的双特异性胞内抗体FAP1V2,研究了PD-L1和VEGFR-2因阻断而引起的转录组异常,发现了一系列显著差异表达的新因子,揭示了细胞内可能受PD-L1和VEGFR-2调控的新的细胞内信号通路。综上所述,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双特异性的胞内抗体FAP1V2,它同时靶向PD-L1和VEGFR-2,使靶蛋白的生物功能失活,并可能抑制其迁移和锚定到细胞表面,从而阻断下游反应。通过PD-L1抗体的VH结构域抑制He La细胞表面PD-1与PD-L1的结合,通过VEGFR-2抗体的VH结构域抑制He La细胞的迁移。通过转录组分析,发现抑制癌细胞迁移的PCDHs、UCN和MXRA8因子上调,促进癌细胞迁移的DDR2和PI16因子下调。本研究通过阻断PD-L1和VEGFR-2同时调控的癌症相关通路,为癌症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双特异性胞内抗体。
其他文献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刚竹属植物,是中国面积分布最大的竹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竹子存在独特的生长习性,如繁殖周期较长、遗传转化困难、开花结果周期较长且时间不确定,而且多数竹种在开花结果后迅速枯死,导致进行品种选育和多世代的遗传改良困难,因此深入研究竹子生长发育机制、开花遗传规律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幼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年龄发育)是营养发育的里
学位
锥栗(Castanea henryi(Skan)Rehd.et Wils.)为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也是我国特有的3种栗属植物之一。果实为世界四大坚果之一,富含淀粉、蔗糖、可溶性蛋白及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栗疫病的发生严重危害锥栗的生存,抗病育种主要采用传统的杂交育种和选择育种的方法,分子育种的方法有望提高选择的精度和效率。本研究通过对锥栗遗传作图群体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开发SNP标记,构建锥栗高密
学位
土壤有机碳(SOC)库是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碳储存库,其微小的变化能导致大气CO2浓度发生巨大的改变。植物来源碳输入能促进或抑制土壤有机碳的分解,即“激发效应”,进而改变SOC输入和输出动态平衡。然而,当前针对亚热带森林不同化学性状叶凋落物添加对SOC周转和稳定性影响及土壤微生物驱动机理依然不清楚。因此,本研究以亚热带森林6种典型乔木13C标记的叶凋落物(马尾松、杉木、乳源木莲、闽楠、青冈、台湾相思
学位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两者立地要求相似以及受人为因素的干扰,存在着大量的混交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是由于毛竹地下茎进行扩张生长造成的。目前,对于毛竹的地下茎扩张行为的调查研究存在投入大、周期长的问题。无人机遥感作为获取植被精细信息的有效手段,能够方便、快捷地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但
学位
花、果实和种子是被子植物的主要生殖器官,在植株的形态建成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在显花观赏植物育种领域,对生殖器官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迄今为止,多数研究仍集于花色和花香方面,关于花型和果实发育的分子机制尚未得到彻底的研究和表征。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几丁质酶在植物的抗性和营养生长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关于其对生殖器官发育的调控仍少有报道。本课题组在前期对矮牵牛几丁质酶类基因家族成员表达特征的研究中,
学位
植物工厂是一种密闭式的作物生产系统,室内外物质交换由气流循环系统实现。气流循环系统设置合理与否会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本文针对当前市场反馈的植物工厂内部环境因子差异大问题,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老区果场科技示范基地植物工厂为原型,通过实测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进行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模拟,分析植物工厂内部环境因子分布情况,验证CFD模拟用于植物工厂模拟的准
学位
苋菜(Amaranthus tricolor L.)是苋科苋属一年生C4草本植物,生长迅速,产量高,是夏季常见的绿叶蔬菜,富含甜菜色素,可作为甜菜红素提取的重要来源。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及次生代谢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低温能够降低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抑制了苋菜的生长及甜菜色素的合成。而外源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可以减少植物体内有害物质的积累,有助
学位
基于微生物群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土壤质量变化的敏感性,土壤微生物被视为指示森林系统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目前,锥栗人工林由于林分单一以及不合理的管理导致林地土壤质量日渐衰退,然而天然林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稳定、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陆地生态系统。因此对比研究天然与人工林的差异,对于恢复和改善人工林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了天然与人工林中锥栗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差异,以此了解微
学位
磷(P)被认为亚热带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重要限制因子,而植被类型可以通过影响磷的输入和输出变化,进而影响土壤磷的有效性。目前,关于林下植被如何影响土壤磷素形态及其供应能力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本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西芹教学林场杉木人工林中3种优势的林下植被群落: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双盖蕨(Diplazium donianum)和紫麻(Oreocnide frut
学位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是我国南方分布最为广泛的两类最主要经济树种,发展毛竹和杉木混交林既可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又可以改善土壤环境,提高林分综合效益。但毛竹独特的地下茎繁殖方式、竹鞭的强适应性和化感作用促使混交林中出现毛竹林向杉木林扩张的现象,影响了林权界定。研究毛竹扩张杉木林演化机制,促进毛竹扩张行为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