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的人际意义分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经济新闻报道和评论也逐渐成为人们密切关注的对象。经济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具有其独特风格的文体,其作者在对经济现象进行专业客观的解读后,还要剖析这些经济现象背后的影响力以及分析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而经济评论本身作为评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媒介也发挥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一方面,经济评论的作者希望语篇能够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读者在阅读经济评论后能够透过作者的分析和点评很好地接受作者的观点和看法,从而达到说服读者成功实现与读者之间交流的目的。另一方面,经济评论的读者希望他们所看到的经济评论能够带给他们所想知道的经济问题,并且能够很好的解读这些经济现象从而有效的帮助他们在某些相关经济活动中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可以说,经济评论中包含着丰富的人际资源。以往对经济评论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文体特点和写作手法上,从功能语法入手对其人际意义的研究很少见。本文在分析了以往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图以韩礼德的人际功能模式和马丁的评价理论为框架,从语气、情态和评价等几个方面分析经济评论中人际意义的实现。在此项研究中,作者从金融时报网站(http://www.ftchinese.com/)中抽取四十篇著名经济评论家马丁·沃尔夫从2011年1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所写的经济评论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对这些经济评论做出分类整理后对其中十三篇有关欧元区问题的经济评论采取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经济评论中实现人际意义的语气、情态和评价资源的作用。本文作者通过系统的研究分析发现,陈述语气在此类语篇中占绝大多数。此外经济评论的作者通过大量使用现在时态和第三人称的表达方式不仅彰显了其表达的客观性而且又能让读者感到信息的及时,快速和有效。相较过去和现在时态,经济评论的作者很少使用将来时态,说明经济评论的作者虽然也会对经济现象进行预测但是很少直接表达其观点和看法,给读者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在不同的情态的表达方式中,经济评论作者倾向于使用比较中性的情态动词表示可能性,使其表达更易于读者接受从而与读者建立很好的人际关系。在评价资源的使用方面,多种资源的巧妙运用使得经济评论的作者能够把个人的观点转化为较为客观的表达方式,易于读者更好的接受其观点。此外允许多种观点的存在并且适当的引入权威人士或机构的观点增强了经济评论作者观点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可以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最后分级资源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心理距离,双方的成功交流再次实现。本研究表明在人际功能和评价理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下分析经济评论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是有益可行的。此外,作者希望本论文在加深读者对经济评论语篇的理解以及经济评论写作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国门洞开,中西交汇,作为资本主义因子之一的商会组织,在近代中国缓慢生成与发展。早在20世纪初,贵阳即已出现商会组织,其活动范围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
机械制造自动化是制造业在长期发展中追求的目标之一,采用自动化技术,不仅可以大大降低劳动强度,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让企业更加适应市场,提高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提高机械加工的效
资金的流向与合理配置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金融支持方面的关键问题,虽然国家明确要求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支持,但在实践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金融支持始终是农业产业结构
美国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各行业的专业组织对人们的生活工作产生的重大影响。全美教育协会(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简称NEA)就是这样一个发展时间较长,组织结构相对
价格指数是一国经济中重要的统计数据,价格指数的准确对于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产品替代、店铺替代、质量调整、新事物出现等使得价格指数的计算出现
目的单肺通气(one lung ventilation,OLV)可以给手术提供良好的操作环境,防止健侧肺的污染,被广泛应用于胸科手术。同时OLV也可以造成术中肺顺应性的下降、低氧血症的发生、
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经济的新时代,技术及知识产权在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中的核心地位和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国际竞争已从物化的产品竞争前移至作为科
在国民经济进行进入稳步增长周期,扩大内需政策的的贯彻执行,居民消费不断增长的大好形势下,我国零售业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百强销售额增速快,但企业规模小;主要的有实力的零售
20世纪60年代开始产业内贸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产业内贸易主要源于产品差异与规模经济。中国与新西兰自1972年建交以来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4月7日,两国正式签署了《
我国汽车产业正处于由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的战略阶段,产业集群模式将是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发育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汽车产业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