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活化AMPK信号缓解苯并芘诱导的原代神经元线粒体生成—自噬动态平衡障碍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riginalwi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苯并芘(Benzo(a)pyrene,BaP)是一种广为人知的致癌物,其长期慢性暴露也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得到累积,进而对神经系统产生严重的损伤作用。研究发现苯并芘的神经毒性和其对线粒体稳态的破坏有着密切关联,因此,线粒体是苯并芘神经毒性的重要靶点。白藜芦醇(Resveratrol,RSV)是一种存在于植物和水果中的天然多酚类化合物,其在抗癌、抗氧化的同时还发挥着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且近期研究发现白藜芦醇在不同的实验模型中可表现出对线粒体稳态的调节作用。但相关的具体分子机制并未明确。为了验证苯并芘的神经毒性是否和线粒体损伤有关以及白藜芦醇是否可以预防苯并芘所致的线粒体损伤,我们采用体外培养原代神经元构建苯并芘暴露模型,同时用白藜芦醇干预从而探索相关作用及分子机制,为预防苯并芘所致神经毒性提供重要的研究依据。研究方法:1、提取出生24 h之内的野生型C57BL/6小鼠大脑皮质神经元进行体外培养,进行神经元纯度鉴定90%以上方可进行后续实验。首先将神经元分别用0、2、4、8μM苯并芘处理0、6、12、18、24 h,5、10、2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6 h,分别进行细胞活力和LDH释放检测。经上述实验选取2、4μM苯并芘处理24 h构建模型,10、2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6 h干预。为了探索苯并芘是否诱导线粒体途径的神经元损伤以及白藜芦醇是否对苯并芘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发挥保护作用,实验分组如下:对照组、2μM苯并芘染毒组、4μM苯并芘染毒组、20μM白藜芦醇单独处理组、1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4μM苯并芘染毒组、2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4μM苯并芘染毒组。分别用于检测凋亡率,Bcl-2/Bax和Cyt-C蛋白表达水平、线粒体和细胞ROS生成、线粒体膜电位、ATP水平、线粒体网络形态完整性、线粒体生成相关蛋白和基因(PGC-1α、NRF1和TFAM)表达水平、线粒体DNA拷贝数、自噬囊泡形成、自噬相关蛋白(p62、LC3II/I、Beclin1、PINK1和Parkin)表达水平、LC3和TOMM20蛋白相互作用及线粒体和溶酶体共定位。2、为了进一步探索白藜芦醇是否通过AMPK活化保护苯并芘诱导的线粒体损伤,引入了AMPK抑制剂Compound C(CC),实验分组如下:对照组、4μM苯并芘染毒组、2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4μM苯并芘染毒组、10μM CC单独处理组、10μM CC预处理+4μM苯并芘染毒组、10μM CC预处理+2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4μM苯并芘染毒组。其中,CC干预1 h,苯并芘处理24 h,白藜芦醇干预6 h。分别用于检测细胞活力和LDH释放、凋亡率、线粒体生成相关蛋白和基因(PGC-1α、NRF1和TFAM)表达水平、线粒体DNA拷贝数、自噬囊泡形成、自噬相关蛋白(p62、LC3II/I、Beclin1、PINK1和Parkin)表达水平、LC3和TOMM20蛋白相互作用及线粒体和溶酶体共定位。结果:1、随着苯并芘暴露剂量和时间的增加,神经元细胞活力不断下降。而白藜芦醇预处理可缓解这种损伤。据此,选择2、4μM苯并芘处理24 h和10、2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干预6 h用于后续实验;苯并芘暴露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各组神经元凋亡率、Bcl-2/Bax和Cyt-C蛋白表达、线粒体和细胞ROS生成、线粒体网络和个体随着苯并芘暴露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而线粒体膜电位和ATP水平随着苯并芘暴露剂量的增加而下降;与高剂量苯并芘染毒组比较,白藜芦醇则呈剂量依赖式保护苯并芘引起的神经元细胞损伤;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的苯并芘促进线粒体生成和线粒体自噬(具体表现为PGC-1α、NRF1和TFAM蛋白和基因表达、线粒体DNA拷贝数、自噬囊泡形成、LC3II/I、Beclin1、PINK1和Parkin蛋白、LC3和TOMM20蛋白相互作用、线粒体和溶酶体共定位增加和p62蛋白表达下降);相比于低剂量苯并芘染毒组,高剂量苯并芘引起线粒体生成和自噬活化障碍;与高剂量苯并芘染毒组相比,白藜芦醇干预呈剂量依赖式缓解线粒体损伤。2、与对照组比较,CC没有引起明显的细胞毒性,与2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4μM苯并芘染毒组比较,CC的干预明显降低细胞活力,说明此剂量CC可特异性作为AMPK的抑制剂用于后续实验;与2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4μM苯并芘染毒组比较,CC干预增加了神经元细胞凋亡率、LC3和TOMM20蛋白相互作用、自噬囊泡、LC3II/I、p62蛋白以及线粒体和溶酶体共定位;与20μM白藜芦醇预处理+4μM苯并芘染毒组比较,CC干预降低了线粒体生成相关蛋白和基因(PGC-1α、NRF1和TFAM)表达水平、相关蛋白磷酸化水平(AMPK、PGC-1α和ULK1)、线粒体DNA拷贝数及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和Parkin)表达水平。结论:苯并芘可以诱导线粒体途径的神经元损伤,而白藜芦醇可以通过缓解苯并芘诱导的线粒体稳态失衡从而保护苯并芘的神经毒性。主要机制为:白藜芦醇活化AMPK/PGC-1α途径保护苯并芘暴露诱导的神经元线粒体生成障碍;白藜芦醇活化AMPK/ULK1途径调节苯并芘暴露诱导的神经元线粒体自噬活化障碍。
其他文献
目的:DNA聚合酶γ(DNApolymeraseγ,PolG)是一种线粒体DNA聚合酶,对维持线粒体功能的稳定及线粒体DNA(Mitochondria deoxyribonucleic acid,mt DNA)的完整起到关键作用。PolG基因突变可以导致线粒体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使线粒体功能异常,PolG缺失小鼠则表现出年龄依赖性的DNA突变累积及早衰现象,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其皮下脂肪减少并伴有骨
目的:目前国际上对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菌血症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而中国肠球菌菌血症的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且国内对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菌血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院获得性菌血症和耐药性的研究。本文旨在分析屎肠球菌菌血症和粪肠球菌菌血症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利用盛京医院HIS系统,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且血培养提示屎肠球菌或粪肠球菌阳性3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cumin)是否通过调控miR-34a/Akt/m TOR促进自噬,以发挥通过保护关节软骨减轻病变来改善肥胖相关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病情的效能,为深入了解OA的发病机制及其探索营养防治方法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体重为240 g±20 g的六周龄雄性SD大鼠购置于实验动物中心。随机分为普通饮食(ND)组和特制高能量饮食(HFD)组,两组之间体重没有差别
目的:用于骨疾病和骨创伤的新的再生细胞疗法通常包括使用患者来源的干细胞或异种成体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SCs,BMSCs)在标准分化方案下显示出优异的成骨和软骨形成能力,其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例如与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但在实践上的困难也是存在的。特定间充质干细胞生态位中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相互作用非常复杂,难以通过体外细胞培养和组织再生策略
目的:使用DeepCAGE-seq分析HCMV Han-BAC感染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不同时间后转录起始位点(TSS)的特点及差异。研究方法:HCMV Han-BAC株以MOI=5感染HELF细胞,分别在感染后12h和72h收集总RNA,进行RNA帽子结构捕获和深度测序为基础的转录组分析(Cap-Trapper and Deep Sequencing Based Transcriptome
民生问题一直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专项附加扣除政策从人民的实际生活需求出发,着眼于教育、医疗、住房及养老四个方面,致力于以税收助民生,以改革助发展。然而从公平性角度分析,专项附加扣除制度仍然存在一定不足。对此,可考虑以扩大专项附加扣除覆盖范围、细化费用扣除标准及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个税征收模式等方式,确保按照量能课税原则提升税制公平,最大程度发挥专项附加扣除的制度功能。
目的:锰(Manganese,Mn)是维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细胞内环境稳态所必需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微量元素,是体内许多重要酶和稳态路径的关键辅助因子。长期和过度的锰暴露会引起大脑的病理改变,尤其是纹状体、苍白球和黑质,且会伴随着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我们称之为锰中毒。已有研究表明,线粒体功能障碍也是锰神经毒性的重要机制之一。线粒体作为细胞质内重要的细胞器之一,可以调控生物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过程。同
目的:特应性皮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湿疹样皮炎,伴剧烈瘙痒,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皮质类固醇类药物是该病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副作用大,不能长期使用,亟待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本研究用2,4-二硝基氯苯刺激小鼠皮肤诱导形成特应性皮炎样皮损,并给予青蒿琥酯干预,来探索青蒿琥酯对该病的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20g左右的BALB/c雌鼠,分为空白组(Control)、模型组(DNCB)、Art低剂量
目的:通过建立缺氧胰岛移植模型,探讨人羊膜提取物对胰岛活性和分泌功能的保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的研究方法:建立小鼠原代胰岛缺氧模型,分为缺氧培养组、缺氧+人羊膜提取物处理组和正常氧气培养组,移植前体外培养12小时后,用吖啶橙(AO)和溴化乙锭(EB)染色评估胰岛的活性;用葡萄糖刺激胰岛素释放试验监测胰岛胰岛素分泌功能;探索人羊膜提取物保护胰岛的机制,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蛋白Nrf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