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体外循环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2只健康成年雄性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4组,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型组(Mod组)、酸戊乙奎醚低剂量组(L-PHC组)、酸戊乙奎醚高剂量组(H-PHC组)。术前6h禁食水,10%水合氯醛0.3ml/100g腹腔注射,术中根据情况追加维持麻醉深度。通过鼠口插入气管导管,连接小动物呼吸机。吸入纯氧,呼吸频率60次/分,吸呼比为1:2,潮气量8—10ml/kg,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呼吸机参数,使PaCO2维持在35—45mmHg。经尾动脉插入22G静脉留置针后接动脉测压表;经股动脉逆行插入22G静脉留置针作为动脉灌注管;经颈静脉插入18G静脉留置针穿刺直至右心房水平作为静脉引流管,经股动脉侧管注射肝素钠500IU/kg肝素化后开始转流(Sham组只进行上述操作不行CPB)。L-PHC与H-PHC组体外循环预充液中分别按0.6mg/kg及2mg/kg加入盐酸戊乙奎醚。转流开始时灌注流量约为35ml/kg/min,逐渐增加到80-100ml/kg/min。转流开始后停呼吸机,氧合器供氧(FiO2 100%),氧流量与灌注流量比值保持在0.8-1.0。转流过程中平均动脉压保持在60-80mmHg。转流开始后即应用变温水箱注意保温,转流稳定后将肛温逐渐降至约32.0℃,转流50—60min时逐渐复温,直肠温度达到约37.0℃时停止CPB,恢复机械通气,总转流时间60min左右。CPB过程中持续监测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肛温、呼吸频率及动脉血气(Sham组也进行相同监测)。Mod组、L-PHC组、H-PHC组在停转流(Sham组也于相同时点)取动脉血测定大鼠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活性,取血后立即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于H-7200透射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Mod组、L-PHC组、H-PHC组血清ALT、AST活性均高于Sham组(P<0.05或P<0.01);Mod组、L-PHC组、H-PHC三组相比升高程度依次为Mod组>L-PHC组>H-PHC组(P<0.05或P<0.01)。Mod组、L-PHC组、H-PHC组电镜下观察肝细胞线粒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线粒体膜和嵴有破坏。Mod组的损伤更明显,发生空泡变性,粗面内质网、溶酶体和核糖体明显减少,细胞核结构明显破坏,而L-PHC组、H-PHC组肝细胞线粒体损伤较轻,并且有新生的线粒体,细胞核结构尚完整。H-PHC组与L-PHC组相比,肝细胞线粒体与粗面内质网等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更轻,空泡消失,新生的线粒体数量更多。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对大鼠体外循环肝脏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高剂量时效果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