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覆盖技术控制底泥中有机磷释放的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lg7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磷污染一直以来是环境领域的重要课题。水体中磷的来源除了外源磷的输入外,底泥磷的释放也是造成水体磷污染的重要根源,控制底泥内源磷释放是治理污染水体的关键。原位覆盖技术是控制底泥内源磷释放的重要手段,当前研究多关注在该技术对底泥中无机磷(IP)释放控制效果和控制机理。有机磷(OP)同样是上覆水中磷来源的重要补充途径,但对底泥中有机磷(OP)的控制释放研究相对较少。寻求有效覆盖材料、合理的覆盖方式及其应用条件,阐释底泥中OP控制释放规律,是原位覆盖技术应用于控制底泥OP释放的关键,对于河流湖泊水体磷内源污染控制与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论文以城市河道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分析原位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有机磷的释放规律。首先,对该河道进行污染背景调查,确定试验采样区;然后,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究覆盖材料、粒径、厚度、方式对控制底泥中OP释放效果的影响,确定合理有效的覆盖方式;最后,研究环境因子对底泥中OP释放与转化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1)先选择典型污染河道,并对其进行污染背景调查。结果表明,河段水体的COD、TN、TP等指标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水质污染严重。底泥中总磷(TP)含量范围为283.4~1846.1 mg/kg,其中OP的含量占TP的12%~35%,总氮(TN)含量范围为45.6~1435 mg/kg,有机质(OM)含量为0.7~33.8%,最终选择污染严重的调查点为试验采样区。(2)采用天然红土与河沙对污染底泥进行原位覆盖控制底泥中OP的释放,结果表明红土与河沙覆盖都能控制底泥中OP释放,其OP/TP值分别为29.98%、20.63%,大于空白组的OP/TP值19%,红土覆盖更利于控制底泥中OP释放;采用粒径为1-2 mm和覆盖厚度3 cm的红土覆盖,能使底泥中OP含量增加,其平均增加速率为1.24 mg/(kg·d);河沙加红土组合覆盖方式为控制底泥中OP释放的合理有效的覆盖方式。(3)进一步探讨pH、温度、DO等环境因子对原位覆盖控制底泥中OP释放与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T=25℃的好氧中性环境为河沙加红土的组合覆盖控制底泥OP释放的最佳应用环境条件,该条件下的原位覆盖能增加底泥中OP含量,减少上覆水TP、DOP的浓度。环境因子改变对底泥中的中等活性磷(MLOP)的转化影响最大,主要通过抑制底泥中MLOP转化,使底泥中OP含量和OP/TP比例增加。分析碱性磷酸酶活性(APA)与底泥中各形态磷含量的相关性表明,APA与底泥中TP、OP含量呈正相关,磷酸酶活性能反映底泥中OP的转化释放过程。(4)红土和河沙作为天然覆盖材料,能有效控制底泥中OP的释放,改善水体环境。在本研究的得出的合理覆盖方式与应用环境基础上,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河沙加红土组合覆盖可作为污染水体治理辅助技术,延缓底泥中磷释放,减少水体突发性污染。
其他文献
旨在编辑PFF细胞的P53基因,并分析其信号通路中重要基因的表达。本研究首先将设计好的两条sgRNAs装载入PX459 V2.0质粒中,订购两条携带241W、242S、266H突变位点的单链寡核苷
1956年是当代中国发展史上的关键节点之一,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党内外形势。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朝着什么方向、依照什么理论、沿着什么路径前进,是中国共产党必须而又迫切回
本文通过对铁路分局电力网无功功率补偿方式的分析与比较,提出了铁路分局电力网无功功率最佳补偿方式,以减少在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上的功率损耗,提高电力网的直接经济效益。
实验教学是贯穿于高校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任务。依托福建师范大学物理与能源学院国家级物理学实验示
目的研究丹参、人参及蛤蚧组方对博莱霉素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凋亡基因的表达,探讨该组方抗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
<正> 在冬季,尤其在寒冷的地區,凍瘡極爲常見。通常一般者多不甚嚴重,故不爲人所注意。然其嚴重者,每可致患者終生殘缺,誠屬不可忽視。凍瘡之輕重與環境寒冷之程度,受凍時間
期刊
近年来综合体育馆的建筑蓬勃发展,并采用不少新的建筑设计技术和新型材料,因此体育馆的建声设计技术也有一些新的要求。主要介绍综合体育馆建声技术指标的确定,建声设计技术及吸
铜绿假单胞菌是导致许多急性和慢性感染的重要细菌,在机械通气或某些免疫缺陷的患者中常常导致严重的感染。在其所造成的感染中,随着感染的持续发展,铜绿假单胞菌极易形成生物膜
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高度肯定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涉农高校为“三农”事业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秉持深厚的人民情怀对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
通过21个混凝土棱柱的轴心抗压性能试验,研究了碳、玻纤维层内混杂纤维布(IHFRP)约束混凝土柱的破坏形态、应力-应变全曲线、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和变形性能。试验结果表明:(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