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浅谈电影中的物象呈现,分为三个章节。第一章,从四个角度浅析、总结已有的相关理论,分别是:巴赞的《摄影摄像的本体论》中谈到的照相本体性,克拉考尔的《电影的本性》中对“静物”的理解,巴拉兹的《电影美学》在“创造性的摄影机”这一章节里提到的“事物的面貌”,以及东方美学中的物化意象。从而说明,电影的话语叙事和物象呈现是构成电影的重要元素,其中物象呈现正是克拉考尔所说的电影化的涵义,这遵从照相本体性,摄影机不仅记录了我们未见或忽视的物体和事件,也揭示了我们所熟悉世界里的深藏蕴义。电影中,物象主要指其中出现的道具、布景、环境、天象等视觉元素,以及它们被赋予的深层蕴意。那些“鲜活”的物象,不同于一般物象,它们必然和人物、情节发生关联,有时甚至是电影叙事的转折点,对人物塑造、故事发展有关键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克拉考尔提出当演员作为环境的一部分、其身体不作为角色发挥作用时,此刻,演员的职能就变成了“物象之一”。物象和演员的关系,似乎恰如王国维所说的“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第二章,电影《公民凯恩》中“玫瑰花蕾”这一物象正是很好的例子,它再现了物质现实——儿时雪橇上的玫瑰花图案,也揭示了背后的意义——凯恩被剥夺的童年。同时,通过对“玫瑰花蕾”的追问,观众似乎看到了抵达精神层面的更深含义:“玫瑰花蕾”不正是凯恩失去的东西吗?它代表了那些“从未拥有的向往”、“失去的美好”、“只存在于记忆中的幸福”这类意象。通过分析影片中出现的34处“玫瑰花蕾”台词的片段,分析首尾呼应的表现手法、雪景和水晶球的几处呼应等技巧,来说明物象呈现在影片中的作用。 第三章,总结并概括,电影中有些物象是“死”的,它们对人物的行动和情感不发生必然脸,它们也是构成电影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有些物象是“活”的,它们往往不仅承担着道具、布景、环境、天象等视觉元素作用,更蕴涵着深层含义、隐喻了某些意象,其中演员作为物象之一是电影重要的“原材料”,从而不仅向观众传递了信息,也表达了观点,从而引起观众共鸣激发了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