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具定位误差自动计算方法

来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cool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夹具定位误差计算是夹具设计的重要环节,夹具定位误差计算准确性与效率性会影响夹具的质量,生产周期,进而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效率。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是进行公差设计的最强有力的方法与手段。公差信息的表示,组织,和处理是计算机辅助公差分析的基础与核心内容。本文结合“基于连杆机构模型的公差原则应用于检验方法研究”,提出一个夹具定位误差自动计算方法。首先介绍基于装配公差分析方法的定位误差自动计算原理,给出了工件-夹具装配系统的坐标系层次体系和常见定位方案的工件-夹具系统各层次坐标系确定规则;然后根据机器装配模型对与工件的同一基准要素进行接触的夹具定位元件进行复合处理,给出各种组合情况下复合定位元件的组成规则。最后介绍定位误差分析自动化原型软件并进行了实例验证。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第一章介绍了夹具定位误差的概念及产生的原因,夹具定位误差一般的计算方法,分析了定位误差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给出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2)第二章给出了夹具定位误差自动计算原理,介绍了夹具定位误差自动计算原理中夹具装配体误差传递关系。为了实现计算过程自动化,给出了工件坐标系的建立规则。举例说明了三平面定位,一面两孔定位方式下的工件坐标系的建立过程。3)第三章介绍了基于控制点变动模型下,球面要素,圆柱要素,平面要素公差信息的表示模型。介绍了基于构造元素的基准参考框架的建立规则并举例说明了基准参考框架的建立过程,分析了几何要素误差传递关系图及序列化输出的含义,并给出了几何要素误差传递关系图自动建立算法及拓扑排序算法。4)第四章分析了装配体的零件误差传递关系图及序列化输出的含义,并给出了装配体的零件误差传递关系图自动建立算法及拓扑排序算法。分析了零件装配方式的识别及排序意义及规则,给出了基于真实机器的装配误差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了三平面装配下装配误差的计算过程。5)第五章给出了复合定位元件的处理方法,给出了实际定位元件与工件的变动仿真概率抽样函数。并介绍了如何利用概率概率抽样函数与几何要素的公差值生成实际几何要素的位置。6)第六章介绍了Solid Works二次开发方法,给出了夹具定位误差的结果描述。介绍了定位误差自动计算软件的开发框架及流程,并用多个实例验证了定位误差自动计算软件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由于传感器网络技术具有成本低廉,易于配置等特性,使得该技术在军用或民用领域得到了灵活广泛的应用。在基于传感器网络的非线性系统中,考虑到单个传感器节点元件的功率和资源有限,在对其进行状态估计时采用分布式架构,令传感器网络根据其拓扑结构处理自身和邻接节点的信息,则可以有效地降低节点间通信的成本。除此之外,采用网络通信协议可以有效缓解传感器网络系统通信时的网络拥塞现象,避免发生数据冲突。因此,针对基于网
脑卒中是在脑血管病变或血流阻塞基础上发生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障碍,业已成为成人获得性运动障碍的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正是由于上运动神经元受损,运动系统失去高位中枢的控制,导致运动控制和运动感知神经通路部分或完全阻断,从而引起异常的运动模式。如何促进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是目前康复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肌间耦合,即运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不同肌肉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能够反映大脑皮
由于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在控制复杂大规模系统中存在着优势,这使得对其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方向。随着工业过程对控制精度等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控制方法针对存在输入输出约束、动态性能和鲁棒性要求较高的工业过程时,可能达不到相关工艺要求,尤其是存在外界扰动的情况下,输出通常无法获得良好的跟踪性能。因此,针对不同的复杂大规模系统,结合相关先进控制算法,对现有的分布式模型预测控制进行改进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
三元氧化物半导体偏锡酸锌(ZnSnO3),具有高电导率(2.5×10-2 S cm-1)、优异的光学性能以及高比表面积而备受关注。本论文通过共沉积法制备前驱体Zn Sn(OH)6,煅烧后生成偏锡酸锌,并制备了偏锡酸锌的复合物,探索它们作为对称式超级电容器和锂硫电池电极材料的性能。具体的研究内容和结果主要包括如下部分:(1)通过共沉积法制备了边长约为500-800 nm立方体结构的偏锡酸锌,以偏锡酸
能源供应问题制约了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的发展,而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Wireless Rechargeable Sensor Networks,WRSNs),摆脱了这一限制。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根据充电设备是否固定,提出了静态充电策略和动态充电策略两种充电方案来提高无线可充电传感器网络的充电效率,得到了不错的效果。但是现有的研究内容里还存在着一些缺陷,本文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算力不断提高,微波成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医学成像,地质勘测,卫星遥感等领域。实际上,电磁反演成像的物理过程包含电磁波的散射与逆散射,即电磁成像的前向问题与逆问题。利用传统算法求解电磁散射问题时,涉及大矩阵逆运算,会耗费巨大的计算资源。而在求解逆问题时,求解算法会遇到两大挑战:非线性与病态性,也会面临计算资源耗费大的问题,同时会影响成像质量。如何提高算法在求解电磁
随着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技术近些年的大规模商用,这极大的提高了移动通信的速率。但是,在当前主流的5G移动通信标准中,仍然采用的是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TDD)或者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FDD)的半双工技术。与半双工技术相比,全双工技术能够在相同的频段范围内,同时进行发射信号和接受信号的工作。因此,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是图像增强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具体过程是对一张低分辨率图像使用图像处理算法,将其转换为一张高分辨率图像。图像的分辨率越高就蕴含越多的信息,因此超分辨率技术对于网络图像传输、遥感图像增强、交通视频监控和辅助医疗诊断等领域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先后出现了基于插值、重建和深度学习的方法。本文对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进行改进,减少了
在能源供应愈发紧张的今天,人们急需开发出更多的新型能源,太阳能作为新型能源中储量最大、污染最低的能源,受到了重点关注。太阳能经光伏板转化后输出直流电,其电压电流随光强、温度等因素变化不能直接使用,光伏逆变系统可以将光伏板的输出转换为广大用户可直接使用的交流电。故本文从光伏逆变系统的拓扑结构、控制策略、硬件电路和软件结构四个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先,全面分析比较光伏逆变系统的拓扑结构,选取两级式结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移动机器人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机器人系统往往呈现非线性、非高斯性等复杂特性,对基于高斯噪声滤波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机器人状态估计是其进行环境探测的基础,环境探测包括对环境的建图以及对环境内目标的搜索。多机器人SLAM算法大多已经规划路径且已知环境信息,但是实际中难以提前获取环境信息,提前规划路径。未知海域环境下的多机器人主动目标搜索是主动环境探测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