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相中单宁酸的吸附行为对氧化铜纳米颗粒溶解的影响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zhon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氧化铜纳米颗粒(Copper oxide nanoparticles,Cu O NPs)作为金属纳米颗粒(Metallic Nanoparticles,MNPs)中最为常见的材料之一,越来越多地被添加到电子、化工、医学、生物、农业等领域的产品当中。这些产品在工业生产、城市活动及农业耕作过程中的大量应用使得Cu O NPs不可避免地通过大气沉降、地表径流、地下渗透等多种途径被排放到环境中,最终威胁到生态系统平衡及人类健康。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其表面具有羧基、醛类、酚羟基、苯醌基等多种官能团,易与Cu O NPs及其释放到水相中的铜离子发生反应(如络合、吸附),减小Cu O NPs颗粒在水相中的有效暴露面积,改变Cu O NPs的溶解平衡。以上反应可能同时发生,共同影响着水相中Cu O NPs的溶解行为及分散性,从而控制Cu O NPs的生物可利用度。本文将系统研究溶解性有机质的典型代表——单宁酸(Tannic Acid,TA)的吸附作用对Cu O NPs溶解过程的影响。要理解这其中的复杂过程,定量识别Cu O NPs在水相中的有效暴露表面是关键。因此,本文借助吸附动力学及吸附等温线对TA在Cu O NPs表面的吸附行为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假设:水相中Cu O NPs的溶解释放量会随着TA在其表面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当Cu O NPs表面达到吸附饱和时,认为Cu O NPs表面已经完全被TA覆盖,阻碍了铜离子的溶出。在该假设基础上,模拟溶液p H为5时,不同Cu O NPs与TA的质量浓度配比(固液比)条件下,讨论了TA与Cu O NPs相互作用的机制,重点剖析TA吸附作用(吸附平衡和吸附饱和)下Cu O NPs的溶解释放总铜离子的浓度、溶解释放率及分散性的变化,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TA可通过配体交换作用吸附在Cu O NPs表面,且吸附量随TA浓度的增大而增加。反应进行120 h后,TA(10.51 mg C·L-1~55.40 mg C·L-1)在浓度为13.01 mg·L-1和37.91 mg·L-1的Cu O NPs表面吸附达到了平衡状态,而浓度为82.50 mg·L-1的Cu O NPs对55.40 mg C·L-1 TA的吸附量还有随时间推移继续增加的趋势,说明其表面还未完全达到吸附平衡。并且通过吸附等温线拟合发现13.01 mg·L-1和37.91 mg·L-1的Cu O NPs表面对TA的吸附已达饱和状态,说明这两个浓度下的Cu O NPs表面在经过120 h后几乎被TA完全覆盖,这就可能阻碍Cu O NPs中铜离子的溶出。(2)TA的吸附作用阻碍了Cu O NPs的溶解。当溶液中无TA存在时,Cu O NPs释放到溶液中的铜主要以游离态和无机络合态(10.56%)为主;而在TA存在下,无机络合态的铜离子仅占Cu O NPs释放总铜离子的1%(可忽略),因而溶于水相中的铜主要以游离和有机络合态存在。TA浓度的增大促使Cu O NPs表面对TA的吸附量增多,且Cu O NPs中溶解释放的总铜离子浓度也随之减小。这说明随着TA在Cu O NPs表面的吸附量增加,Cu O NPs表面被覆盖的面积越大、有效暴露面积越小,使得Cu O NPs与水中溶质(如H+)的接触几率减小,阻碍了Cu O NPs中铜离子的溶出。(3)TA的吸附作用促使Cu O NPs在悬浮液中的分散性提高。在相同的Cu O NPs浓度条件下,Cu O NPs在悬浮液中的ζ-电位以及水力直径均会随TA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由于TA会在溶液中发生解离而带负电,其吸附在Cu O NPs表面时能够增大Cu O NPs表面的电荷密度,这就促使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空间位阻作用也增大。因此TA在Cu O NPs表面的吸附增大了Cu O NPs在悬浮液中的分散程度,抑制了Cu O NPs的聚集。(4)Cu O NPs与TA的固液比决定了吸附和分散在影响Cu O NPs溶解过程中的贡献。Cu O NPs的水力直径和Cu O NPs中释放的总铜离子浓度均随固液比的增大而增大,而TA在Cu O NPs表面的吸附量(120 h)则随固液比的增大而减小。固液比小于0.84时,TA的表面吸附是影响Cu O NPs溶解过程的主要驱动力,Cu O NPs的溶解释放量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固液比大于1.29时,虽然颗粒表面较小的吸附量使得Cu O NPs的分散性变差,但也使得Cu O NPs表面受TA覆盖的程度减小,反而提高了Cu O NPs在水相中的有效暴露面积,促进了Cu O NPs与溶液中H+及TA-发生反应。本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好地识别DOMs存在的环境条件下,Cu O NPs的迁移转化机制,也为今后更准确地评估Cu O NPs的生物毒性及降低其生态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钢管再生混凝土是指将再生混凝土填充钢管而形成的一种组合构件,其在结构中的受力特性会受到其他构件和整体结构形式的影响,而目前国内外对钢管再生混凝土研究大部分集中在构
碳纤维(CF)具有强度大,耐热性,耐腐蚀性等特性,被认为是纤维材料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由于纺丝工艺生产的CF活性氮(N)、氧(O)官能团含量低,表面粗糙度低,不易与基体结合,导致CF与PA6基体的界面强度差,复合材料的性能降低。为了拓展CF/PA6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CF表面改性有着深远的意义。CF表面改性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均存在对CF力学强度损伤大,表面附着力低、润湿性差等缺点,氨基官
近些年来关于纳米级病原微生物—病毒污染地下环境研究报道较多,其中以分布广泛的肠道病毒最为典型,在流行病事件中案例最多且流行面积最广,一些国家也在各种水质标准中把肠
民航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离不开航空器维修保障能力的提升。一方面维修可以及时排除故障,保证航空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另一方面科学的维修方案可以提高飞机的利用率,减少飞机的维修成本,使航空公司以最低的维修成本达到运行正点和安全的目标。因此,如何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维修大纲或维修方案是民航局、飞机主制造商和航空公司共同关注的焦点。目前,飞机的初始维修间隔是基于维修大纲制定的,在飞机的研制初期,由于缺乏使用经验
民机运行安全是民航最关注的问题,加强民航安全管理的重点就是准确分析风险及有效的风险控制。本文针对民机运行特点,通过研究数据表征数据的运行状态,采用基于数据驱动的相关技术,处理民机运行中得到的相关数据与运行风险之间的非线性问题以及时间累积效应导致的时变问题。本文所研究的具体内容包括:从复杂系统风险识别以及风险分析两点出发,针对民机运行特点,提出数据驱动相关技术在民机系统应用的可行性与研究思路,建立基
在抗震设计中,钢筋混凝土柱要具有一定的延性以吸收和消散地震能量。通过箍筋约束混凝土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延性,箍筋约束混凝土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受约束混凝土的体积和箍
目前,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方向是电力电子集成技术。将n个标准的逆变器模块,通过输入端串联、输出端并联,构建输入串联输出并联(Input-series Output-parallel,ISOP)逆变
土壤水运动由土壤水的自由能或土水势梯度所推动。在经典理论中,土壤水的运动速度通常用Darcy方程和Darcy–Richards方程进行描述。然而,自由能是一个热力学概念,土壤中多种
火电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是电厂实现自动化控制的关键所在,该系统的优劣决定了电厂自动化水平的高低。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阐述了超临界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问
钢与混凝土组合梁是通过剪力连接件将钢与混凝土连接起来的一种新型梁,具有承载力高、刚度大、延性好等优点,凭借其优越的性能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了较多的应用,特别在地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