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曲霉ras基因功能的初步探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hui15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因其代谢产物较多,并且拥有丰富的酶系而成为曲霉属中工业生产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常见种。而后基因组时代的来临,也将黑曲霉的研究推入基因工程的领域。作为小G蛋白的重要成员,多功能细胞因子Ras的研究热度一直有增无减,不过在真菌中关于Ras的报道仍是少数,而黑曲霉中ras基因的功能更是一直不明确。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学的手段对ras基因在黑曲霉中的功能进行探究,一方面为菌种改造奠定基础,另一方面也将对小G蛋白在真菌中的深入研究具有推进作用。  本文采用基因过表达的方法使ras基因表达量提高,通过对转化子及野生型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进行分析,初步探究ras基因在黑曲霉CGMCC3.316中生长及代谢过程中的作用。首先,根据实验室已知的ras基因部分保守序列及NCBI中同源性较高的两组序列预测ras基因的编码区序列,多次设计引物后成功克隆得到目的基因。然后,将目的基因两侧加上合适的酶切位点,与pCAMBIA1301质粒和pBARGPE1-Hygro-EGFP质粒进行酶切、连接、转化,完成两种类型过表达质粒的构建。接下来,选定PEG介导的原生质体转化法进行质粒的转化,筛选具有潮霉素B抗性转化子,再选取其中部分抗性转化子进行目的基因遗传稳定性检测,共获得既具有潮霉素B抗性又具有遗传稳定转化子8株,即作为空白对照的pCAMBIA1301空质粒转化子,pBARGPE1空质粒转化子,及过表达转化子pCAMBIA1301:ras(pC:ras),pBARGPE1:ras(pB:ras)各2株。  最后,对转化子及野生型进行了生物学差异的试验。(1)RT-PCR结果显示,pC:ras,pB:ras两株转化子ras基因表达量分别上升4.49倍和7.82倍。Westernblot结果显示,Ras蛋白表达量也均有所上升。(2)通过测量培养5天的菌落直径发现pC:ras,pB:ras两株转化子生长速度分别是野生型菌株的1.10倍和1.17倍,测量培养60h的生物量结果为1.53倍和1.98倍。(3)液体发酵试验,测定pC:ras,pB:ras两株转化子纤维素总酶活最高时是野生型的1.30倍和1.44倍,柠檬酸酸度分别是1.40倍和1.86倍。并且实验过程中pB:ras过表达转化子在转化效率和过表达效果上均有优于pC:ras过表达转化子的趋势。  本研究结果初步说明,黑曲霉ras基因的过表达对黑曲霉生长状态及代谢过程是有促进作用的。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ski是Stavanezer等人于1986年首先在感染了禽类白血病转化缺陷病毒Bratislava77的鸡胚细胞中发现的。它在不同类型的细胞和组织中分布广泛,尤其在多种肿瘤细胞中均存在着过量
细胞极性是真核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多细胞动物中,细胞极性在大多数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发挥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Par-3是进化上保守的Par-3/Par-6/aPKC复合物中的一个关键
华北驼绒藜(Krascheninnikovia arborescens)为优质牧草,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是荒漠、半荒漠地区重要的牧草,而且具有良好的防风固沙作用。该物种具有适应性强(耐旱、耐寒)、利用年限长和耐牧性强等优良特性,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畜牧业发展的优良植物。尽管华北驼绒藜具有独特的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但由于长期过度放牧、人为破坏已使华北驼绒藜野生种群日渐衰退。本文选取华北驼
2005年4月(春季)、7月(夏季)、10月(秋季)、2006年1月(冬季),分别对长江口新生沙洲九段沙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调查研究。共设置了9个采样断面,每个断面的高、中
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是中国特有的小型卵生蜥蜴科动物。2006年和2007年作者以若干地理隔离种群的北草蜥为研究模型,探讨影响交配成功率的因素、恒定和波动孵化
本文通过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中小企业板绩效与财务杠杆正相关,负债较高的企业具有更高的效率而主板市场则相反;中小板留存收益与绩效负相关而主板市场与之相反:规模和成长性与绩效呈现正相关。
目的: 研究显示,一个包含NMDA受体羧基端九个氨基酸残基小肽可以干扰该受体和PSD-95的结合,减少nNOS催化NO产生,从而达到治疗脑中风的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在全脑缺血动物模型中
在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实践中有两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难题:一个是化疗药物的副作用问题;另一个是导致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又不断复发的肿瘤细胞微小残留问题。本课题针对这
目的:交感神经紧张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会引起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是促发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中枢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加可引起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