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迁移的人力资本效应研究

来源 :上海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406507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迁移所形成的“人口红利”在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奇迹增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然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以及农村转移劳动力(即“农民工”)增速下降,以往的劳动力投入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再可行,开发“人力资本红利”成为缓解“人口红利”消失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影响、助力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从当前来看,开发“人力资本红利”的关键是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水平。迁移作为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形式,可以产生人力资本效应,实现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增值和增加。一方面,迁移具有人力资本配置效应,合理地迁移或流动可以实现农民工既有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另一方面,迁移具有人力资本投资效应,迁移可以开阔农民工视野,使其认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对自身及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那么,如何更好地将农民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培育?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迁移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红利”开发的驱动作用?这些正是本文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从现有研究来看,将迁移视作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既在微观层面分析迁移决策行为,又在宏观层面探讨迁移整体影响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且现有文献多以描述性、表征性研究为主,缺乏迁移与人力资本之间关系更为深层的分析与探讨。本论文正是在这一现实背景下,在理论层面分析农民工迁移影响其人力资本配置及人力资本投资的作用机制,在实证层面检验上述理论机制的存在性及有效性,以期为农民工人力资本提升及优化配置提供了迁移层面的证据和补充。不仅如此,农民工迁移所产生的人力资本效应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而市民化是农民工由“候鸟式”迁移向“生根式”迁移转变的最后环节,具有牵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神经的全局意义。因此,有必要对本研究进行拓展,进一步探讨农民工迁移带来的人力资本效应在宏观层面的影响。
  具体而言,本论文在系统回顾相关理论和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农民工迁移人力资本效应的理论逻辑与分析范式,细致梳理了农民工迁移对人力资本配置及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并以国家卫计委“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上海财经大学“外出务工人员流动情况与影响因素综合调查”数据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为样本,采用处理效应模型、PSM模型、两部分模型、HLM模型以及需求可识别双变量Probit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进行实证检验。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主要得到以下结论:
  (1)农民工可以通过迁移实现既有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即迁移可以使农民工获得更高的人力资本回报,但迁移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效应存在门槛值和异质性。一方面,只有达到一定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的农民工才可以通过迁移实现人力资本优化;另一方面,迁移对农民工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效应因迁移选择而异,相比在本地务工和在中小城市务工的农民工,跨地区务工和在大城市务工农民工迁移的人力资本配置效应更加显著。
  (2)迁移不仅可以使农民工既有人力资本实现优化配置,还可以使农民工更加重视自身人力资本投资,通过技能培训投资,农民土可实现收入的显著增加。进一步地,技能培训对农民工收入增加的效果因培训类型和迁移选择而异,农民工自费参与的社会培训增收效果最为显著,企业培训次之,政府培训的增收作用则不理想。此外,跨地区迁移农民工的培训增收效果显著好于本地农民工的培训增收效果。
  (3)对于已婚已育的农民工而言,其人力资本投资不仅体现在自身培训投资上,还体现在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上。农民工对子女的教育投资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让子女随迁就学以接受更好的教育,二是对子女教育的物质和时间投入程度。其中,子女随迁就学决策受制于农民工的迁移距离,迁移距离越近,子女随迁就学概率越高,此外,举家迁移农民工在子女教育投资上具有明显优势。
  (4)受户籍制度限制,农民工在迁入城市之后并未完全实现向城市人口的转变,实际上,农民工市民化对整个国家的城市化、工业化以及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然而,目前我国农民工市民化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人力资本是影响农民工市民化需求和供给的关键。同时,农民工市民化程度因其迁入城市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城市异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农民工平均市民化程度,还可结构性地调整农民工个体特征与市民化程度之间的关联强度,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可较为明显地增强教育程度、技能培训与农民工市民化程度之间的正向关联。
  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并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构建农民工技能培训长效机制、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等政策建议。由于具有坚实的微观基础,根据研究结论制定的政策更加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本宏观结构合理化,可为我国“新常态”发展、城市化推进、“人力资本红利”开发提供智力支持,也可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的过程,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需求大增,为了能够提高投资和管理效率,PPP模式在我国大范围内推广开来。但是我国PPP项目存在着决策效率低、流程不完善、项目评价过程主观性大等问题,这对PPP项目的落地、运营效益、使用价值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PPP项目的科学决策具有重大的意义。为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客观性和科学性,本文从财政部定义的PPP项目识别阶段的角度出发,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
学位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知识成为组织最重要的资源,知识的获取、吸收、应用和创新是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由于隐性知识是不易被复制或模仿的,且具有很高的价值,是组织最重要的财富,隐性知识的管理受到越来越多组织的重视。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国际工程的建设实施伴随着很高的风险,为了应对和管控国际工程遭受的风险,项目组织积累了大量的风险管理经验。挖掘和利用项目中的风险管理隐性知识,加强对风险管理隐性知识的管理
学位
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模式作为一种政府部门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可以降低政府融资压力、提高项目绩效,并为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然而实践表明,项目实施中常常面临实际收入低于预期收入的问题,在财务上难具可持续性,进而导致政府的高财政补贴或者社会资本提前退出;另一方面,轨道交通产生的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却被无偿转让给项目公司
学位
城市交通道路网络对城市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但城市洪涝灾害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络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在城市日常运行和灾害情况下,政府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的功能实现高度重视,但尚缺乏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的抗涝韧性的认识。传统抗涝措施和理念已难以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需求,急需将抗涝韧性理念引入城市交通道路网络,且需要对城市交通道路网络抗涝韧性进行量化评价研究,从而提升城市交通道路网络抗涝韧性。本文具体
学位
中国承包商自1978年进入国际承包市场,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国际市场上的政治风险也给中国承包商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中国建造2035”战略推进,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将面临新一轮的增长和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政治风险管理,已成为中国承包商最重要的议题。现有的政治风险相关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外商直接投资、跨国企业管理、国际联营体等传统的国际商务领域,针
学位
Belenzon等(2010)研究指出,依托集团“现金池”优势,集团下成员企业比非集团企业在实施创新投资过程中更具保障。集团组织具有信息对称、资源共享等优势,随着我国企业规模化、多元化的发展,集团组织形式日趋增多。集团组织内形成的ICM可视为外部资本市场的有效替代和补充,缓解融资约束及进行资金配置。债务融资具有税盾效应、监督优势以及破产效应,在ICM环境下,债务融资对创新投资的强度、持续性及效率等
学位
Soybean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food secur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especially in northernGhana.NGOs and development agencies play an essential role in the efforts to increasesoybean productivity
学位
Zambia re-instituted agricultural input subsidies under the name Fertilizer Support Programme,later renamed Farmer Input Support Programme, as one of its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 in2002.Since the
学位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首次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2015年3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河北建设成“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河北功能分区对河北省城镇发展、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要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要优化。本研究针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下河北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粮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是从事一切经济活动的前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资源。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粮食安全对我国的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总量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我国粮食的消费需求逐渐增大,但是我国的粮食生产又会受到资源环境的制约。在资源环境的约束下探求粮食安全的途径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标。  未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粮食的需求总量不断变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