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耐旱性甘薯根系抗氧化特性及差异蛋白组学分析

来源 :青岛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温室大棚和抗旱棚试验基地采用水培和田间种植试验,选用经耐旱性筛选得到的耐旱性强的济薯21(JS21)和耐旱性弱的济紫薯1号(JZS1),系统的研究了干旱对两品种苗期根系抗氧化特性和蛋白质差异的影响及对两品种不同类型根系抗氧化特性的影响。分析了JS21和JZS1在干旱条件下的抗氧化特性和差异蛋白组学。主要结果如下:  1.干旱对JS21和JZS1苗期根系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通过分析耐旱性强的甘薯品种JS21和耐旱性弱的甘薯品种JZS1苗期根系的抗氧化特性,本试验发现:在干旱条件下,JS21和JZS1苗期根系的H2O2含量、O2—生成速率、Vc和多酚含量均升高,JZS1的H2O2含量、O2—生成速率、Vc和多酚含量的增幅均高于JS21;干旱条件下,JS21和JZS1的抗氧化酶活性均升高,其中POD活性增幅最大,PPO活性增幅最小,JS21苗期根系中的SOD、POD、APX和PPO活性增幅比JZS1的高一倍左右。从两品种苗期根系的抗氧化酶同工酶酶谱上观察,在耐旱性强的JS21苗期根系同工酶酶谱上,POD、APX和PPO酶谱第二条带,SOD的第三条带和CAT的第一条带均比耐旱性弱的JZS1的同工酶存在明显增粗、增亮现象。总之,耐旱性越强的甘薯品种,H2O2含量和O2—生成速率增幅越小,Vc和多酚的含量增幅越小,抗氧化酶活性增幅越大,抗氧化同工酶表达差异明显,甘薯苗期根系抗氧化酶和抗氧化物质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2.干旱条件下JS21和JZS1苗期根系差异蛋白组学的分析  通过分析60个不同耐旱性甘薯苗期根系的差异蛋白点,共鉴定出32个蛋白,其中有明确生理功能的有12个。在耐旱性差的JZS1中,下调表达的有3个肌动蛋白,上调表达的有2个60S核糖体蛋白和1个受体类蛋白激酶;在耐旱性强的JS21中,下调表达的有1个类甜蛋白,上调表达的有2个过氧化物酶蛋白、1个磷酸果糖激酶家族蛋白和1个赤霉素调控蛋白。GO分析发现,干旱对甘薯苗期根系细胞质中糖和能量代谢过程影响较大,耐旱性强的品种苗期根系在抗氧化防御、能量代谢和信号转导方面占优。总之,不同耐旱性甘薯苗期根系在蛋白组学水平上响应干旱的生理调控途径存在明显差异。  3.干旱条件下JS21和JZS1不同类型根系抗氧化特性动态分析  通过对JS21和JZS1不同类型根系的抗氧化特性进行动态分析发现:在正常条件下,两品种三种不同类型根系中的H2O2含量和O2—生成速率,Vc和多酚含量变化不明显,在干旱条件下,两品种三种不同类型根系中的H2O2含量和O2—生成速率,Vc和多酚含量,抗氧化酶活性差异显著。纤维根中的H2O2含量和O2—生成速率最低,SOD、CAT、APX、PPO活性最高,柴根中的Vc和多酚含量、POD活性最高。这说明干旱条件下纤维根中的抗氧化酶活性较高,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柴根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较高。两品种在经干旱处理后,JS21纤维根中的H2O2含量和O2—生成速率的降幅高于JZS1,增幅低于JZS1;JS21纤维根中的Vc和多酚含量的增幅低于JZS1,降幅高于JZS1;JS21纤维根中的五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增幅高于JZS1,降幅低于JZS1。由此说明,JS21根系的抗氧化能力高于JZS1。
其他文献
“韦丽娜说:‘nar家饰的设计理念就是精致的生活源于生活的态度(Life is an attitude)’。当光晕照在马赛克上,她总觉得自己的作品是有灵性的,有几分梵高的韵味,能用色彩表达
Aiming at less and un-uniform distribution rainfall problems, the serious draught in spring, low crop production and water efficiency in sandy soil area of Heil
时间:公元263年.rn地点:洛阳及其附近.rn人物:rn嵇康 字叔夜,竹林名士,39岁.rn钟会字 士季,司马昭之谋士,司隶校尉.rn山涛 字巨源,吏部郎升至散骑常侍,时近60岁.rn吕巽 吕安
期刊
大旦,一般扮演戏中女主人公.大梨园(上路、下南)和小梨园在旦脚分行上各有不同,但是大旦一直都是担负戏中唱念较难,情绪跌宕较大的场口,尤其是小梨园的大旦要扮演整本戏中的
期刊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其产量和品质直接关系着我国的油脂安全。不同种植方式对花生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本研究针对花生生产上大面积采用的种植方式(春播、麦套
学位
创新驱动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创新资源的有效共享、实施配套的创新政策、寻找相匹配的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就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高校协同创新是进行
本研究首先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对政府主导型、企业主导型的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现有农业技术创新扩散方式的运行状况、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后果。 本研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end f.sp.tritici)流行区,抗病品种选育与利用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小麦近缘种中间偃麦草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源,对条锈病菌具有很好的抗病性。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并辅抗性鉴定等方法,以中国春phlb突变体为轮回亲本,利用无芒中4,转育中间偃麦草的抗条锈性,并通过细胞学和DNA原位杂交检测,
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受极端温度影响显著,且水稻关键生育时期遭遇极端温度严重制约了稻米品质。研究表明,极端温度通常发生于水稻生殖生长阶段,但目前极端温度影响水稻生长的敏感时期及其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择两个主栽籼稻品种(万象优华占和荣优华占),借助人工气候室开展盆栽试验,在江西省南昌市设置极端高温(HT)、极端低温(LT)和最适温度(CK)三个处理,共四个处理时段—
本试验于2008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通过设置不同品种、密度以及双秆处理,研究了抗虫杂交棉不同密度的产量、品质、群体结构特点以及生理基础,得出以下结论:   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