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营养风险、营养不不良发生率和营养支持应用情况的调查——北京和Baltimore教学医院1277例内科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描述性研究;(2)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的炎性肠病等消化科患者的结局和成本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qs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营养风险是患者由于现存或潜在的营养相关问题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风险,在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此部分患者从营养支持中受益的可能性比较大。中华医学会推荐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而对NRS-2002筛查的有营养风险患者,给与营养支持能否改善临床结局,减少住院费用尚缺乏前瞻性研究报道。
   成本/效果分析是转化医学T1,T2,T3阶段中与T3有密切关系的部分,在营养支持领域内,虽然国内有少数报告,但是方法学和结果有明显缺陷。
   本研究目的为(1)了解内科患者营养风险、临床营养支持应用情况(2)分析营养支持、临床结局及住院费用间的关系,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描述性及队列研究设计,采取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和神经内科5个病房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2个内科病房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有符合不同入选条件的1277名患者进入描述性研究队列,有符合不同入选条件的541例患者进入营养支持与临床结局队列研究,有275例患者进入成本效果分析队列研究。
   符合不同入选条件的患者用NRS-2002进行入院营养风险筛查,观察记录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应用情况、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住院时间和出院转归等信息,并计算住院期间营养支持和并发症相关的直接医疗费用,采用多因素方法分析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患者临床结局和费用的影响,并对不同营养支持的方式进行成本效果分析。
   结果:
   1.描述性研究:北京、Baltimore教学医院不同科室营养风险、营养支持应用情况共1277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和脑卒中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49.24%,29.36%和47.62%,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综合内科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为55.47%,炎性肠病、胰腺疾病、消化道出血和消化道梗阻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最高。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消化内科、呼吸内科和脑卒中分别有45.99%、15.84%、28.57%应用了营养支持,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综合内科有36.62%应用了营养支持。对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消化内科有15.57%接受了营养支持,其他三个科室只有极少数患者应用了营养支持。
   2.队列研究:
   (1)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患者的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的影响
   有541例有营养风险患者纳入分析,其中36.8%接受了营养支持,63.2%没有接受营养支持。
   控制其他相关影响因素后,营养支持降低了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OR=0.32,95%CI=0.18~0.6)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OR=0.53,95%CI=0.32~0.85)。
   入院7日内开始营养支持的有营养风险患者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入院7日后开始营养支持的患者(X2=4.41,P=0.036)。
   肠内营养患者非感染性并发症(P=0.008)和总并发症发生率(P=0.002)低于肠外营养患者,感染性并发症(P=0.13)有降低的趋势。
   但是,由于总病例数不够多,目前还没有在“用营养支持”和“不用营养支持”的两个队列中,按营养风险的评分(大于等于3分、大于等于4分、大于等于5分)来分亚群,在两个队列的基线接近的亚群进行对比。此部分工作有待进行。
   (2)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消化内科患者成本效果探索分析
   有275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42.5%接受营养支持,57.5%没有接受营养支持。
   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患者的总住院费用、平均日住院费用和常规基础用药费用均高于没有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和接受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P均<0.0001)。
   根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接受肠外营养支持、出现并发症、发生非预期手术和住院时间延长均是增加总住院费用的因素,而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对总住院费用无影响。
   以〈无感染性并发症病例〉为效果指标(在全文中有说明)时,所有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结果显示肠内营养是比较经济有效的营养支持方式,其经过协方差分析调整后的成本效果比为1257元,肠外营养、肠外与肠内联合应用以及无营养支持组患者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6105、5680和1664元。
   在以〈无感染性并发症病例〉为效果指标进行对比时,在“用营养支持”和“不用营养支持”的两个队列中,应按营养风险的评分(大于等于3分大、大于等于4分、大于等于5分)来分亚群,在基线相近的亚组中进行对比。由于总病例数不够多,此部分工作有待进一步进行。
   结论:
   1.内科患者尤其是消化内科和脑卒中患者的营养风险发生率较高
   2.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营养支持可降低感染性并发症和总并发症的发生率。肠内营养支持可能是比较经济的营养支持方式,有较好的成本效果比。但是,由于总入组的病例数不够多,还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多病例的研究中得到支持。
   3.按目前的认知,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加强对有营养风险患者的临床营养支持管理均有助于营养支持的合理应用、减少并发症、让患者受益。
其他文献
背景: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肿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是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cell carcinoma,BTCC),约70%为非浸润性膀胱癌,其中10%-20%可进展为浸润性肿瘤。目前膀胱肿瘤的诊断主要以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为主,但二者临床效果都不够理想。膀胱镜检查具有侵入性,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寻找肿瘤细胞,敏感性较低,易漏诊。行肿瘤切除术后,浅表性膀胱癌复发
学位
学位
目的:探讨BIS监测下不同麻醉深度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以寻求降低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理想区间。  方法:选择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择期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老年患者80例,年龄65~75岁,ASAⅠ~Ⅲ级,根据术中BIS区间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诱导方式, BIS下降至60且连续15秒≤60时A组丙泊酚以BIS值40~49为目
学位
目的:观察运用桑菊清解汤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实热证)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60例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中山市中医院住院部或门诊就诊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30例(中西医结合组)与对照组30例(纯西医组),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内服桑菊清解汤,对照组予纯西医治疗,观察时间为14天,观察治疗如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目的:  心肌肥厚是心力衰竭的关键性临床过程,多种疾病包括高血压、瓣膜狭窄、心肌梗死等均可出现心肌肥厚的病理生理改变。虽然心肌肥厚作为一种代偿机制,在初始阶段能够减轻室壁压力、维持心输出量,但是持续的心肌肥厚终将导致心室功能障碍并发展为心力衰竭。因此,如果能预防甚至逆转心肌肥厚,就能够在心力衰竭早期遏制疾病的进展,防止心功能恶化。目前认为,心肌肥厚主要由机械性刺激与神经体液机制诱发,通过多种信号转
学位
目的:  探讨血浆IL-17、单核细胞CD36和THI细胞中比较重要的TNF-α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探寻冠心病慢性炎症的作用机制,寻找外周血中敏感且特异性高的相关炎症因子,为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进行评估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法。  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6月在荆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0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其中冠心病患者分为三组,分
目的: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和对比不同影像学方式(HSG、二维B超、MRI、三维B超)对子宫畸形及纵隔子宫畸形的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子宫畸形寻求更佳的诊断方式。方法:(1)文献检索:采用电子检索、手工检索及文献追溯的方法全面收集HSG、二维B超、MRI及三维B超对子宫畸形或纵隔子宫畸形诊断的相关中英文文献;(2)设定纳入及排除标准并对文献进行筛选;(3)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资料提取;(4)对数据
目的从蛋白水平研究Survivin和bc1-6蛋白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中的表达,分析其与DLBCL不同亚型和预后的相关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Envision法)对77例DLBCL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标记抗体包括Survivin、CD10、bc1-6、MUM-1,根据CD10、bc1-6、MUM-1的表达情况,参照H
研究背景与目的  GDM(妊娠期糖尿病)和T2DM(2型糖尿病)有着众多共同特征,如: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等,同时也有着相似的遗传背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基因的多态性Gly482Ser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密切相关。然而,其与GDM的相关性研究却寥寥无几。本研究着眼于探索PGC-1α基因Gly482Ser的多态性与中国南方
目的在工业时代,脑血管疾病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是第二大致死病因。从神经病学角度,与肿瘤转移和抗肿瘤治疗引起的神经毒性相比,脑卒中不是常见的肿瘤合并症[1]。然而在尸检研究中[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在肿瘤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现有文献中,脑梗死多被认为是恶性肿瘤常见神经系统并发症[2-4]。恶性肿瘤相关性脑卒中的病因机制多种多样[2],包括肿瘤的直接作用,如癌栓、血管内浸润生长、软脑膜转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