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时代》(1941--1948)伦理思想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nxiangjin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与时代》是依托浙江大学文学院发行于1941年到1948年的一份学术同仁月刊,共发行53期,核心撰稿人有钱穆、张其昀、谢幼伟、张荫麟、贺麟等著名学者。《思想与时代》同仁处在“抗战建国”时期,其学术研究以建立现代民族国家为使命,致力于探索这一时期中国面临的诸多难题的解决方案:如何构建现代国家的民族认同;如何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革新纲常礼教的封建专制性,化解其与现代国家平等、民主的政治伦理的冲突;如何调和中西、新旧伦理思想的紧张以及科学、人文价值的分离造成的伦理危机。《思想与时代》的伦理思想即是指以这份月刊为载体的月刊同仁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坚持文化保守主义的伦理观、守望伦理传统、开展文化本位主义的伦理启蒙、对现代民族国家伦理认同的探索性建构、对政治伦理的实体性建构。
  就学术特色而言,《学衡》《国风》《思想与时代》三本学术刊物共同构成了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史上的“东南学派”。其显著特征是重视中西文化的交流,提倡“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并努力坚守文化的民族性。《思想与时代》也是如此,其伦理旨趣与特色表现为:融贯新旧、沟通中西;习道术、明人伦;为实现“抗战建国”的目标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伦理认同。《思想与时代》同仁坚持文化保守主义的伦理观,对传统伦理价值的坚守和对现代性伦理价值的启蒙是他们文化保守主义伦理观的理论展开,对于“民族国家”伦理认同的建构和他们的政治伦理思想是他们文化保守主义伦理观的现实展开。
  在对于传统伦理的坚守层面,他们否定全盘西化论者完全抛弃中国传统伦理的不合理态度,提出“现代化但并不西化”;否定科学万能说,重估传统伦理的人文价值;对现代化的不良症状展开超前批判,肯定传统伦理之“合理的生活态度”。他们借助美国新人文主义、西方非理性主义、新黑格尔主义学说为儒家伦理做了存在价值、方法、伦理道德价值导向等方面的辩护。他们认为传统的儒家伦理思想中德性伦理之人格理想与强调孝亲忠国的社会理想、规范伦理中强调礼之别与乐之化的抽象伦理精神值得守护。在此基础上,只有努力积极地对传统儒家伦理进行“现代化改造”,才能真正使其重新焕发生机。
  在对现代性伦理价值的伦理启蒙层面,月刊同仁认为传统儒家伦理“重德轻智”的伦理优先性以及重直觉不重分析归纳和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阻碍了近代科学的发展,但中国文化仍有接受科学的可能性。他们还探讨了科学共同体建制内部的伦理规范以及科学工作者的社会伦理责任,对核伦理的论述展现出了明显的责任伦理色彩。他们对于伦理道德的近现代转变也有着本质的认识:否定传统伦理的专制倾向,顺应个体道德本原“由天到人”的转变,强调个体独立自主的重要性;否定传统伦理中的等级制度,强调平等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伦理精神。
  以《思想与时代》同仁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伦理的时代性与民族性做了甄别,既认同自由、平等、民主等现代性伦理价值,又坚守伦理的民族性。他们强调伦理传统与民族特性的深度关联,因此,他们的文化保守主义思想又与受伤的民族感情相联系起来,为民族主义提供了坚实的情感与文化基础,强化了国族伦理认同与国家伦理认同。
  月刊同仁对于“民族国家共同体”伦理认同的建构处在近代民族主义思潮和民族国家观念的近代转变的大背景之下,对于国族认同的建构以“中华民族(或中国民族)”概念为基础,致力于论证国族同一性与中华民族的独特性;对于国家认同的建构则对外争主权,对内讲民权。他们建构的“民族国家共同体”是“历史-文化共同体”与“法律-政治共同体”的统一。
  月刊同仁多持“伦理的政治论”,认为政治应当有道德理想,伦理体系也应当对政治起到导向监督的作用。他们的国际政治伦理思想经历了由世界主义伦理到民族主义伦理的近现代转变,强调国家主权至上,反对国际政治霸权。他们的国内政治伦理思想表现出了明显的伦理启蒙特征。他们提倡自由、民主的现代政治伦理价值。他们的民主观是一种“高调的民主观”,民主的精神意义远远超过了民主的程序和制度意义。他们的自由观是一种“有组织的自由观”,强调个人自由的发展不能与公共利益相悖。此外他们基于当时的《五权宪法草案》,对于政治制度应当遵循“分权精神”还是走“全能政府”路线也有一定探讨。月刊同仁将人看作“在境性的个体”。他们站在文化保守主义的立场,认为不能忽视个体人性中的民族诉求,但是个体可以参照其他文化对自己文化的道德原则进行反思。因此他们一方面重视个体的民族身份,另一方面也强调个体的道德自由和政治自由。既争取自己民族的自由,也尊重其他民族的自由。总之,《思想与时代》的同仁们,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既坚守了中国传统伦理的优秀内容,又吸收了西方的现代伦理观念,力图建构一个融合传统与现代、面向未来的伦理体系。他们的思考固然因时代的局限有诸多不足,但依然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启示意义。
其他文献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是一类含有唾液酸的神经鞘氨醇糖脂,是哺乳动物脑组织中主要神经甙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和药理作用.国外已用于临床,国内研究较晚,仅限生化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未有新药上市,中国药典尚未收载该品种,国际国内都没有通用的标准品.本文对其钠盐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结构确证.2.建立HPLC含量测定方法.3.神经节苷脂为脑组织提取物,种类较多,结构相近,相关神经
教育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中将越来越发挥出重要作用,教育自身也必将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和创新。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任务和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长期以来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状况;如何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优质教育资源、高效率教育的
学位
城市是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战后重建促进了城市化的新进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城市化水平又进一步加速,与此同时,城市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学术重视。不同的学科对城市都具有不同的关照,其中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文化学极具代表性,首先,城市经济学认为城市的主要特征是规模效应,城市发展的规律是城乡依存、城乡对立与城乡融合的辩证趋势,房地产经济则以地租的方式突显了城
学位
哲学的核心问题是真理问题,现象学作为当代哲学流派的代表之一,其核心问题也是真理问题。现象学的真理观念不同于哲学史上作为主流的符合论的真理观,它是以显现和显现者的区分为根本原则来对真理进行探究的,在“面向事物本身”的要求下,胡塞尔、海德格尔和亨利作为现象学的代表人物都对符合论真理观进行了批判,并各自阐述了自己的真理观念,他们的现象学真理观念是一脉相承并不断深化的。本文围绕三者的现象学真理观念主要对以
学位
大卫·休谟是英国著名经验论哲学家、怀疑论者,他的相关理论在西方哲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力。其中,道德情感主义理论是休谟道德哲学中最具特色和颇具影响力的理论,在西方哲学史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本研究第一章论述的是道德的基础,情感欲望应不应该得到满足的合理性问题不是一个真假问题,合理性问题涉及的是道德评价的标准,在行为的目的这个欲望合理性问题上,理性不能发挥任何作用。而自然科学可以诉诸理性,休
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发展迅猛,但其哲学预设并没有根本改变,所以仍然面临过去同样的问题:所谓的人工智能真的具有人一样的智能吗?事实上,无论是生命智能体还是人工智能体,当他们察觉到某个对象的时候,系统内部中都会产生关于对象的表征或者说符号;不同之处在于人工智能系统内部符号并不能自主地表征对象,其意义依赖外部使用者的解释和赋予,生物智能系统中符号的意义则内在于主体自身。那么我们前面的问题事实上由两个密切相
学位
“平等”是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影响,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理想生活的预设及平等理念的理解是不同的,因而平等具有历史性。  作为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当代西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柯恩的社会主义平等思想在西方学术界尤其是哲学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形成了以柯恩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并与以罗尔斯为代表的左翼自由主义平等主义和以诺齐克为代表的自由至上主义三足鼎立的局面。尼古拉斯·
中介是黑格尔理念论的关键概念之一。它被展示在精神现象学的各个环节之上,并被精心地安排在逻辑学的整个体系之中,在黑格尔讲授法哲学和哲学史时也常被提及。与它相对的直接性则被归入逻辑学的预备概念,作为思想对客观性的一种特定的态度。持有这种态度的人看到了中介知识在沟通主观与客观、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局限性,于是规划了一条更短、更轻松的途径以避开有限到无限之间的这条断路,然而,这却是一条短路。黑格尔的中介思想彻
学位
已有的各种经学史研究论著,因为聚焦于公羊学史上专书、专人的考察,所以都集中地讨论汉代与清代中叶以后的公羊学,而对魏、晋到清初的公羊学问题鲜有论及。但如果考虑到中唐以后经学风气出现转变,尤其北宋以来春秋学名曰“弃传从经”,实为“阴本《公》《穀》”,那么,在这种《春秋》通学的新格局下,公羊学的发展模式是否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以新的面貌与形态继续留存在经学史上?本文尝试提出“《公羊》思想”的研究视角,以
学位
我国建立非遗代表性项目四级名录体系以来,各地方政府热衷于非遗项目申报,希望有更多的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各级项目名录。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规定,对非遗代表性项目的传承和保护是保护单位的义务和责任。但一些地方政府将非遗申报作为自己的荣誉和政绩,侧重于申报工作,未切实履行相应的保护义务,导致“重申报、轻保护”和“边保护、边消失”的现象。对此学界一直关注,也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诸多有益探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