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背后的身份追寻:《再见,哥伦布》的拉康式解读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wen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菲利普·罗斯曾在文学领域获得无数的奖项和赞誉。在他的写作生涯中,他曾创作出版三十多部作品,其中大多数都与美国犹太人的生存状态紧密相关。透过对犹太传统规范与美国现代文化之间矛盾的洞察,罗斯向读者展示了美国犹太人这一群体在这种环境下所面临的困境。他的第一部作品集《再见,哥伦布和五个故事》自1959年出版以来便引起强烈的反响。本文的研究对象即取自该小说集的同名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该小说主要围绕着尼尔·克鲁格曼和布兰达·帕丁金的夏日恋情展开,然而,作品的深远意义正隐藏在这一爱情故事的表层之下—作品的主人公尼尔在矛盾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为了追寻理想身份而陷入困境。通过运用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这部作品的分析,本文证明尼尔对身份的追寻由心理动因—欲望的驱使所激发,同时又受到外部因素—父名的约束。因此,身份追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内外因共同发挥作用。论文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对菲利普·罗斯及其作品,中篇小说《再见,哥伦布》及其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并指出本文的结构和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借助拉康的欲望理论剖析主人公尼尔的欲望。在《再见,哥伦布》中,表征尼尔无意识欲望的能指从布兰达·帕丁金的乳房滑动到帕丁金家冰箱里的水果,最终指向了小黑孩。因此,能指之下的欲望实则为对爱、财富和身份的探寻。在拉康镜像理论的指导下,论文的第三部分阐述了尼尔身份探寻的过程,尼尔开始时将已经美国化的布兰达认作其理想自我,通过对犹太传统的反叛和对美国文化的同化,尼尔试图与其理想自我进行认同。然而,当他发现布兰达更加在意物质享受而并不是他所想象那样时,他最终选择回到纽瓦克,这并不是简单的回归而是新生活的开端。第四部分通过对拉康精神分析理论中“父名”概念的运用,从社会地位、种族和宗教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尼尔最终抉择的外部因素。第五部分为结论,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本文阐释了尼尔的身份探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动因和外部影响都十分重要。通过对尼尔身份探寻的分析,本文希望能够对挣扎在美国现代文化和犹太传统规范冲突当中的美国犹太人群体有所启发。尽管个体无法摆脱外部因素的影响,但仍然拥有探索自我身份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以金优527和F优498等2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播种量对油后直播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播种量可有效增大成株密度
《囚鸟》是美国黑色幽默代表作家冯内古特发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较为直接的方式抨击了美国社会中的各种丑陋现象,对美国的政治、教育、科学、法律和宗教
从接触生态摄影开始,不到两年时间,杨明先后赴尼泊尔、非洲大草原、四川、新疆等地进行长期拍摄,在莽莽林区与湿地中穿行,拍摄到大量野生鸟类,在动感题材拍摄上,有了突飞猛进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约翰·霍克斯就以创新的反传统写作手法,被授予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派作家称号。霍克斯拒绝特定有序的叙述,建立虚构的文学世界,通过混乱的心理独白,
目的改进国家标准GB14591-2006水不溶物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先测净水剂中含量较高的水可溶物含量,再用100%减去可溶物含量,既得到水不溶物含量。结果将本方法检测的数据与
目的探讨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对策,为流动人口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疫情资料分析,了解上海市虹口区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特征;通过问卷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可见,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必要手段和重要的起始环节。它借助于书面材料获取信息,书面材料不能狭隘地指语言文字,也包含符号、
教育部于2004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推进新的教学模式、变革教学评价。大学英语教师是“改革的关键人物”,是改革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因素。教
所谓摄影的人文关怀指的是使用摄影作为手段,关注社会中的某一群体,实现社会制度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将有利于被拍摄群体及相关人群的现状,使其个人自由和个人价值能够得到保
期刊
2016年,我国光伏产业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回暖态势,新增装机达到34.54GW,累计装机容量77.42GW,新增和累计装机容量均为全球第一.在国内、国际市场强劲增长的拉动下,光伏企业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