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碱抑制寨卡病毒复制机制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c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寨卡病毒(ZIKV)是一种蚊虫传播的病毒,是一种正链RNA病毒。被寨卡病毒感染的人中有一小群人患有症状,但是寨卡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和致畸性,严重能够导致严重先天畸形(小头畸形)的增加,也可引起成人神经性格林巴利综合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1-3]。针对寨卡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筛选和预防寨卡病毒感染的实质性研究正在广泛进行,但目前还没有公认的获得批准的治疗方法,也没有针对抗寨卡病毒药物的特效药。近些年,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化合物可能为潜在的抗寨卡病毒感染的治疗提供机会,为此本课题主要通过开展实验来研究苦豆碱对寨卡病毒的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1、苦豆碱体外抗寨卡病毒活性研究寨卡病毒感染Vero、A549、U251细胞48h,使用qRT-PCR方法来检测不同细胞内寨卡病毒RNA含量;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寨卡病毒NS5和E蛋白表达,利用免疫荧光实验检测苦豆碱对寨卡病毒蛋白的影响,并结合空斑实验检测苦豆碱对子代病毒数量的影响,从而验证苦豆碱的抗病毒活性。2、苦豆碱抑制寨卡病毒复制的机制研究细胞感染病毒后在不同时间(-2,0,1,2,4,6,10 hpi)加药,分别使用qRT-PCR方法来检测不同细胞内寨卡病毒RNA含量、利用空斑的方法来检测子代寨卡病毒数目,结合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寨卡病毒NS5和E蛋白表达,来验证苦豆碱对寨卡病毒复制阶段的的影响。苦豆碱对Vero细胞寨卡稳定性结合、进入、复制、释放和稳定性的抑制作用研究中,结合实验用寨卡病毒(MOI=0.1)接种于含或不含苦豆碱(6.25、12.5、25μM)的Vero细胞单层上,4℃孵育1h,用PBS轻轻清洗细胞表面两次,再更换无血清新鲜培养基,再置于培养箱(条件:5%CO2,37℃)孵育48h。用RT-qPCR和WB分别检测细胞内病毒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将含寨卡病毒(MOI=0.1)的新鲜培养液加入Vero细胞于4℃孵育1h后,用磷酸盐缓冲液洗涤细胞2次,再加入含或不含苦豆碱(6.25、12.5、25μM)的新鲜培养液,在置于培养箱(条件:5%CO2,37℃)孵育1h。此后,再用PBS轻轻清洗细胞表面两次,更换无血清新鲜培养基。孵育48小时后,用RT-qPCR和WB分别检测细胞内病毒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复制和释放阶段,用MOI=0.1的寨卡病毒在4℃下感染细胞1h,然后在37℃下孵育1h。当寨卡病毒进入细胞并加入指定浓度的苦豆碱时。孵育1d后,收集细胞裂解液,用RT-qPCR检测病毒RNA复制。进行细胞热转变分析实验(CETSA)阐明苦豆碱与寨卡病毒NS5蛋白的相互作用。用Autodock软件分子对接技术对苦豆碱与RdRp进行分子对接预测,说明苦豆碱与Rd Rp的可能存在结合位点。3、苦豆碱对STAT1活性和ISG表达的影响用寨卡病毒感染A549细胞,在无病毒培养基洗净后,加入不同浓度苦豆碱溶液(12.5、25μM)。测定48hpi时p-STAT1(Tyr701)、总STAT1、E蛋白和内参蛋白的蛋白水平。用干扰素-β(50 ng/mL)或(25μM)与THP-1细胞共同孵育,48h后测定p-STAT1(Tyr701)、总STAT1和肌动蛋白水平。采用定量RT-qPCR方法检测ISG15、ISG54、IFITM1、IFITM3的mRNA水平以及IL-8、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水平。结果:1.苦豆碱体外抗寨卡病毒活性研究(1)苦豆碱在Vero,A549,U251细胞中的CC50均大于200μM(苦豆碱200μM时对细胞保护率仍然90%以上)。(2)苦豆碱在Vero,A549,U251细胞中的EC50分别为2.98,5.564,6.036μM。(3)根据免疫荧光实验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可知苦豆碱抑制寨卡病毒蛋白的形成,当浓度大于25μM时完全抑制病毒蛋白的形成。2.苦豆碱抗寨卡病毒机制研究(1)由不同时间给药实验可知苦豆碱作用于病毒感染后期。(2)4℃和37℃实验证明苦豆碱不主要通过阻断病毒的结合、进入以及预防作用而具有抗寨卡病毒活性,而主要通过干扰寨卡病毒的复制、释放阶段来抑制寨卡病毒活性。(3)根据CETSA实验结果,加入苦豆碱后NS5 Tagg值从44.6℃增加到47.8℃,增加蛋白稳定性。(4)体外酶活实验证明苦豆碱抑制RdRp活性。3.苦豆碱对STAT1活性和ISG表达的影响(1)苦豆碱可以降低由寨卡病毒引起的RIG-I和MDA5的上调。(2)以DNA病毒受体STING(由TMEM173编码),作为阴性对照,苦豆碱可以降低由寨卡病毒引起的IFIH1和DDX58的表达,对TMEM17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3)寨卡病毒感染增强了STAT1的磷酸化水平,而苦豆碱可逆转这一现象。结论:本研究发现体外实验证明苦豆碱具有显著抗寨卡病毒活性,通过抑制RdRp活性抑制寨卡病毒复制,发挥抗寨卡病毒作用。并能降低由寨卡病毒引起的炎症。我们的研究证明了苦豆碱抗寨卡病毒活性和抗寨卡病毒机制的初步研究,为苦豆碱作为抗寨卡病毒候选药物提供依据以及为阐明苦豆碱抗寨卡病毒机制提供基础。
其他文献
前列腺癌是男性中常见的癌症类型,也是致男性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苹果多酚(apple polyphenol,AP)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其某些单体成分对一些癌症具有抗肿瘤作用,并且已有研究证明苹果多酚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及转移,但在前列腺癌方面几乎没有研究,因此本文主要研究苹果多酚对前列腺癌是否具有抑制作用。希望可以为后续食源性物质特别是多酚类物质作为抗前列腺癌的潜在药物提供新思路。本研究
目的: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三重四级杆质谱联用技术(UPLC-QqQ-MS/MS),针对美洛西林原料中的酰氯基因毒性杂质及舒巴坦原料中的两个溴代基因毒性杂质,分别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且准确度高的超痕量分析方法。方法:(1)使用基于规则模型和统计模型的计算机评估系统(Tox Tree及VEGA)对美洛西林及舒巴坦原料中含基因毒性警示结构的化合物进行致突变及致癌性预测,确定需要重点研究的基因毒性杂质及
学位
目的:制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好、亲和力强的烯酰吗啉单克隆抗体,并建立免疫学检测分析方法,为农产品中烯酰吗啉残留快速检测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取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细胞融合,通过HAT培养基选择性筛选出融合成功的的杂交瘤细胞。通过ELISA方法从杂交瘤细胞中筛选出阳性细胞,经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亚克隆,直至亚克细胞稳定分泌抗体,细胞扩大培养、冻存,并制备腹水型单克隆抗体。腹水纯化后对抗体的
基层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了解民间疾苦、倾听民众心声的一个重要窗口,是我们国家信访制度在基层的具体落实和实践,是直接面向老百姓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对信访工作提出了许多创新性的指导意见。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新时期的信访工作提出了“三到位一处理”的基本原则。在第八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信访工作做出了重要的批示:做好群众工作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离不开信访
目的:从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杂交瘤细胞克隆抗体轻重链全长基因,并实现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为建立体外生产抗PEDV单克隆抗体平台奠定基础。方法:利用抗体亚型鉴定试剂盒鉴定单克隆抗体亚型,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PEDV单克隆抗体的效价与特异性。通过对杂交瘤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分析以及间接ELISA法测定其抗体分泌能力的变化,评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表性事件之一,媒体在此阶段的报道形式的创新值得关注。而新闻短视频作为创新形式之一,因受众广泛、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等特点在多样的报道形式中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新京报》“我们视频”作为媒体融合的典型范本有着一定启示性的意义。《新京报》“我们视频”是《新京报》联合腾讯新闻,利用微博、微信、客户端、腾讯视频、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积极探
番泻苷A(Sennoside A)是传统中药番泻叶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泻下、止血、抗菌、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临床上多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制备高纯度番泻苷A,不仅可为其分析检测提供标准物质,也可为番泻叶的临床开发研究提供相应的物质基础。本论文针对番泻苷A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进行了研究。以番泻苷A含量为考察指标,从静态吸附率和静态解吸附率两个方面研究了 5种不同型号吸附树脂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极易导致患者下半身瘫痪,给患者、家人及社会带来巨大的伤害,研究脊髓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脊髓损伤发生后,会造成血-脊髓屏障(Blood spinal cord barrier,BSCB)的破坏,在急性期引起损伤局部缺血、炎症水平过高、细胞死亡等,在慢性期出现胶质瘢痕及囊腔,形成抑制性微环境,阻碍轴突再生及穿越损伤中心,导致脊髓损伤难以修
目的:探究黄大茶对2型糖尿病典型病症、糖脂代谢、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以及糖尿病肾病的影响和相关机制。方法:高脂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2型糖尿病小鼠模型,根据血糖进行分组,分别为模型组(Model)、高剂量黄大茶组(1/50 LYT)、低剂量黄大茶组(1/100 LYT)、达格列净组(Dapagliflozin,8 ug/m L),并设置健康对照组(Control)。采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