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缺失与寻觅--杜拉斯和虹影小说中的“跨国情人”比较研究

来源 :重庆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爱的缺失与寻觅角度,对杜拉斯和虹影小说中的“跨国情人”进行比较研究。其中,杜拉斯和虹影有相似成长背景,虹影坦言受到前者影响,她们深受东西方文化熏陶,均获得东西方极大好评,作品中“跨国情人”独特的背景、人物特殊身份,他们与作者同样“爱的缺失”,文化背景的不同促使多方面的异同,“寻觅爱”的过程,他们不同的观念与行动产生冲突与融合,很值得研究。
  本文试图以弗洛姆精神分析等理论,同时结合哲学、美学对内容进行比较研究,对“跨国情人”进行对比,分析身体与爱欲,冲突与融合以及产生的自由思索及死亡行动,探讨生死,求证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寻求认同,从而填补相关研究的空白。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绪论。对本文所要研究的意义、研究目的做出阐述,并简单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方法,关注爱缺失的根源,分析“跨国情人”寻觅爱过程中异同。
  二、爱的缺失。从杜拉斯和虹影自传体小说中发现爱缺失的根源,进一步研究影响在作品“跨国情人”中的表现方式,分析特殊身份主人公孤独灵魂产生的原因。同时,简要分析作者双重背景下的边缘女性身份,由此求证她们从独特视角出发,跨越东西方文化,在作品中用不同方式对缺失爱进行寻觅。
  三、身体与爱欲。呈现身体本原,分析身体对话中隐藏的思维,进一步研究爱的缺失,“跨国情人”身体潜藏着欲望,他们相互吸引和排斥,企图通过身体寻觅爱,分析暗含的人性等因素,对“跨国情人”的内涵意蕴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异同,不同中求证相同,寻觅中发现回归自然的真谛。
  四、冲突与交融。文化根基的不同相遇必然发生冲突,并相互影响,从而激发新的生命力。变动中的世界,选择导致不同发展,差异导致变化,从而碰撞、隔阂到交汇、融合。研究分析“跨国情人”相遇与冲突的原因,面临的抉择、交融的方式,形成此岸与彼岸,对立存在,相互影响,从而得到延续和发展,在自我、他人或其他因素中寻觅到灵魂栖居地。
  五、自由逃离。“跨国情人”缺失爱,并试图寻觅,过程中很多因素成为束缚,使他们迫切用各种态度和方式摆脱,以此获得自由,寻找皈依。“跨国情人”追求自由态度各不相同,然而,自由本身也是束缚,奴役人的因素无处不在:存在、社会、自我……由此,自由逃离成为无处可逃的必然。
  六、“死亡主题”的变迁。讨论死亡的内涵和表现方式,进而对死亡意识中的超越精神进行探讨。“跨国情人”对待死亡的认识和态度不同。研究人物内心潜藏的死亡因素,研究“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的关系,对死的态度……发现“向死而生”的意义,由此获得永恒的生命。
  七、结语。多元文化发展下,冲突与融合频繁,促使我们思索“跨国情人”独特群体的异同,从而寻求认同。
其他文献
自1984年发表处女作到现在,张者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创作历程。二十多年来,张者收获甚丰,计有中篇小说“老家系列”、“西部系列”、“校园系列”,中篇小说集《或者张者》、《朝着鲜花去》,长篇小说《桃李》、《桃花》等。可以看出,在众多的小说题材中,张者关注最多、用力最勤的,还是大学校园小说,即他的那些以大学校园生活为背景、以学院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的“校园系列”小说,这些小说因其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虚构的
学位
抗日战争时期,重庆的话剧演出空前繁荣,为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在重庆抗战话剧发展中,作为话剧演出载体的剧社、戏院等担当了重要角色,响应时代的召唤,对抗战话剧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抗战后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华剧艺社,是我们研究抗战话剧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中华剧艺社是大后方历时最久的民间职业剧团,从成立到剧团停止活动共上演了数十台大型话剧,传世之作甚多,当时很多一流的导演、编
《中国文论》是宇文所安向西方读者和学者介绍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经典文本的专著。本文从文学批评史和文学理论研究的框架下考察了《中国文论》的两个方面:一是《中国文论》的研究方法;二是其理论阐释的特色及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文论》的研究方法是在文本精读的基础上,通过历史的、跨文化的大语境考察文本的方式。在探讨文本的释义、文学认识的中西差异、文本背景、理论传承、相互影响等方面后,在文本中寻找文学思想演
学位
盂县位于山西省中东部,隶属于阳泉市,盂县方言属晋语并州片.到目前为止关于盂县方言研究的资料尚不多,稍成系统者还局限在宋欣桥先生的《盂县方言志》.语音方面的主要成果是用传统的耳听手记的研究方法得出来的,语法方面只进行了粗略的描写,末成系统.本文以盂县方言后缀"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获取"子"音高、音长、音强、音色方面相关的数据,在盂县方言和普通话之间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子"的语音特性.
学位
近年来,文学与新闻的相互渗透越来越受到评论界的关注,文学作品中常常借用新闻叙事,新闻报道中也不乏文学叙事技巧。美国女作家琼·狄第恩是将新闻叙事与文学叙事相结合的集大成者,但是国内对这位作家还比较陌生。针对国内对琼·狄第恩研究的缺乏,本文意图从琼·狄第恩具体英文原著入手,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者、叙事视角等角度,从其非小说中的文学叙事、小说中的新闻叙事来探讨狄第恩的叙事策略以及文学叙事与新闻叙事的融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巫术无疑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赋予原始人类解决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因此当两晋时期的人们饱受战乱之苦,人生无常的危机感后,两晋志怪小说中出现了各式各样的巫术来抚慰人们的心灵。这些巫术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两晋志怪小说。本论文主要选取巫文化中的巫术灵物这一视野,来挖掘两晋志怪小说的崭新内涵。  第一部分主要是对论文论题的确立、巫文化内涵的确定,并对巫术灵物的概念进行了一个界定。巫术对
学位
罗兰·巴特曾说过:“有了人类历史本身,就有了叙事。”无论在小说故事、影视作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叙事都无处不在。  在后经典叙事学已占据主流地位并宣布经典叙事学已经过时的当下,我仍然将此文根基于经典叙事学。因为始终无法脱离文本结构本身来谈相关的语境。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尔罕·帕慕克赋予其作品神秘莫测的色彩,就像他作品的书名有白有红有黑还有别样的色彩一样,其作品内容更是丰富得像一部伊斯兰
学位
学位
何其芳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我们把他1931年至1949年的诗歌和散文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作品唯美,艺术上精致,后期作品毫无艺术特色,成为政治传声筒。何其芳前后的变化,被学者概括为“思想进步,创作退步”,并称之为“何其芳现象”,我们分析前后期作品变化及其“何其芳现象”对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一部分绪论。创作主体意识在前后期作品中分别经历“
学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