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性分析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行手术治疗的病例,比较四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以及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病理基础和发病机制,为临床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0月—2016年10月就诊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部的9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手术患者,分别由我院脊柱外科4位主任医师主刀,根据受伤患者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四组,分别是A组: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ACDF);B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内固定术(ACCF);C组: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D组:颈前后路联合手术。统计并分析四组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手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每一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计算其JOA改善率。结果:本研究共随访到84名患者,其中男52例,女32例;年龄33岁-76岁,平均年龄55.17岁;包括门诊随访39例,电话随访45例,出院后失访12例,随访率达87.5%,随访时间为3-31月,平均时间为22.72个月。通过x片/ct检查,发现颈椎生理前突无明显变化20例,退变致颈椎生理前凸消失者54例,轻度反曲有10例。颈椎椎体的前后缘有骨质增生52例,颈椎椎间隙狭窄48例,后纵韧带骨化32例,发育性椎管狭窄有16例。mri检查提示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使颈脊髓腹侧受压迫者72例(单节段患者24例,双节段患者38例,3节段及以上者10例)。广泛性颈椎管狭窄伴颈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导致颈脊髓腹背部均明显受到压迫的患者22例。黄韧带肥厚10例。脊髓mrit2呈现高信号、t1呈现低信号46例。脊髓mrit2呈现高信号、t1呈现出等信号28例。脊髓信号没有见到明显变化的有10例。所有的患者都成功手术。a组手术方式22例手术持续时间60-120分钟,平均88.72±10.15分钟,出血量50-200ml,平均96.76±12.5ml。b组40例手术持续时间60-210分钟,平均120.45±18.25分钟,出血量50-300ml,平均148.56±28.05ml。c组16例手术时间150-270分钟,平均190.18±34.75分钟,出血量150-500ml,平均295.67±36.35ml。d组6例手术时间210-300分钟,平均260.18±44.75分钟,出血量300-700ml,平均456.67±56.35ml。术后随访到的84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中,过伸性损伤72例,发育性颈椎管狭窄16例,退变性颈椎管狭窄的有68例。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在a、b、c、d四组的两两相互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对于患者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四组患者的术后末次随访时joa评分、ndi评分、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a、b、c、d组四种手术方式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ASIA分级、NDI评分、SF-36评分增加的幅度,ABC三组组间上述数据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末次随访时JOA评分、ASIA分级、NDI评分增加的幅度明显分别高于ABC三组,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间盘突出,退变性或发育性的颈椎管狭窄是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重要病理解剖基础。针对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患者,若手术方式选择合适,ACDF、ACCF、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颈前后路联合术四种手术均能明显使颈脊髓功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恢复。颈前路手术(ACDF、ACCF)在手术持续时间和出血量等方面优于后路手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前后路联合手术综合疗效优于颈前路手术(ACDF、ACCF)及颈后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