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分管理与喷施叶面阻控剂对水稻吸收镉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4921954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矿企业的发展和生产过程中“三废”排放及污水灌溉,全国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形势总体不容乐观,特别是土壤镉污染问题尤为突出。镉(Cd),一种生物毒性强、化学活性大、难降解的重金属,可通过食物链在人体内富集,长期积累可严重损害人类健康。水稻对土壤Cd有较强的富集能力和向稻米转运的能力。因此,Cd已成为威胁粮食安全生产的主要无机污染物。本文选取云南昆明和楚雄、江西新余、福建南平和三明,五个不同Cd污染耕地开展水稻水分管理田间试验,探究水稻种植过程中不同水分管理模式(全生育期淹水管理、关键期淹水管理和常规水分管理)对土壤Cd有效性及稻米Cd含量的影响;在云南昆明Cd污染耕地进行水稻喷施叶面阻控剂田间试验,选取红谷、楚粳28两种水稻和四种叶面阻控剂,探究不同叶面阻控剂对水稻植株内Cd迁移能力以及富集作用的影响。探讨水分管理和叶面阻控剂对Cd污染土壤的调控作用,试验结果可为Cd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和稻米的达标生产提供基础数据,具有重要实践意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水分管理(全生育期淹水管理、关键期淹水管理和常规水分管理)对土壤p H值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水分管理对土壤p H值、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等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五个田间试验中,全生育期淹水管理的土壤p H值与常规水分管理的土壤p H值相比提升了3.42%~10.67%,关键期淹水土壤p H值与常规水分管理的土壤p H值相比提升了0.68%~6.37%。就土壤养分而言,水分管理措施会因试验点的地理位置以及土壤类型对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差异不尽相同。其中云南楚雄试验点关键期淹水管理的土壤中碱解氮含量下降最显著,为16.89%。江西新余试验点全生育期淹水管理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增加最显著,为22.27%。江西新余试验点关键期淹水管理的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增加最显著,为27.53%。福建三明试验点关键期淹水管理的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增加最显著,为14.64%。(2)不同水分管理对Cd污染耕地水稻安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淹水管理与关键期淹水管理均可以有效降低土壤有效态Cd含量和稻米Cd含量。两者在不同水分管理中的表现规律呈现为:全生育期淹水管理<关键期淹水管理<常规水分管理。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建立基本的预测方程,可通过土壤p H值和土壤Cd有效态含量对水分管理模式下的稻米Cd含量进行预测,判断该区域可否通过水分管理降低稻米Cd含量。不同水分管理对稻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全生育期淹水管理的稻米产量下降幅度超过20%,应尽量减少在大田生产中的推广,关键期淹水管理的稻米产量下降幅度较小可以进行适当的推广。综合而言,关键期淹水管理是降低水稻Cd含量、维持水稻产量最佳的水分管理模式。(3)选择四种叶面阻控剂产品进行水稻田间试验,探讨不同叶面阻控剂对降低Cd由根系和秸秆向稻米转运的效果。结果表明:喷施四种叶面阻控剂均可以显著增加水稻植株(根、茎)中Cd的含量,而降低Cd在水稻叶和稻米中的富集。在红谷水稻试验中,喷施四种叶面阻控剂与喷施清水相比,喷施GD处理的水稻根中Cd增加最多,为6.13%;喷施GD处理,水稻茎Cd含量增加最多,为25.69%;喷施NGK处理的水稻叶片中Cd含量降低效果最显著,为30.40%;喷施GWY处理的稻米中Cd含量降低效果最显著,为48.21%。在楚粳28水稻试验中,喷施GWY处理的水稻茎Cd含量增加最多,为36.44%;喷施GD处理的水稻叶片中Cd含量降低效果最显著,为99.47%;喷施GWY处理的稻米中Cd含量降低效果最显著,为61.69%。喷施叶面阻控剂可以抑制Cd在水稻植株内的迁移积累,极大程度的减少稻米对Cd的富集作用,其中GWY处理中籽粒富集系数最小,减少了48.21%。叶面阻控剂在降低Cd对水稻影响的同时为水稻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物质,增加水稻产量。其中,GWY处理的水稻与CK处理相比增产最显著,分别为21.86%和41.66%。综合而言,GWY叶面阻隔剂为降低稻米Cd富集、提高水稻产量最优选择。
其他文献
针对如何选取合适的影响因素进行砖木结构房屋地震破坏合理评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BP神经网络相融合的云南砖木结构房屋地震破坏评估方法,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剔除对砖木结构房屋发生地震破坏影响较小的因素得到关键因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关键因子中提取主要成分,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处理后的主要成分进行训练,建立砖木结构房屋地震破坏比例预测模型,并利用实际震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相较
期刊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肥力的重要农艺措施之一,深翻作为一种能够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物理结构的重要耕作方式之一被广泛应用。目前众多学者针对于秸秆还田以及深翻等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多样性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对于深翻及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微生物学指标方面的综合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本研究基于2018年在东北黑土核心区黑龙江省海伦市建立的野外定位试验,含四个处理包括常规耕作(CT)、秸秆还田+常
学位
水稻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引起的“镉米”和“砷米”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目前,单一修复土壤中的Cd和As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但由于Cd和As在水稻土中相反的地球化学行为,导致Cd、As复合污染土壤具有较大的修复难度。本研究选用巯基坡缕石(MPAL)和赤铁矿作为钝化修复材料,同时结合水分管理,研究水分管理以及巯基坡缕石和赤铁
学位
低温胁迫不仅影响水稻种子萌发,导致出芽不齐,同时严重影响水稻根系生长发育,抑制养分吸收,最终造成水稻减产。硒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增强植物的抗氧化作用和对环境胁迫的抵抗能力,因此硒可能是促进低温下水稻种子萌发,提高水稻根系低温抗性的有效途径。本论文采用浸种试验与水培试验,通过分析水稻种子发芽率、淀粉酶活性与可溶性蛋白等指标,研究低温下水稻种子萌发在不同硒浸种浓度下的变化特征,明确低温下适宜的硒浸种浓
学位
东北酿酒葡萄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发生了变化,导致的旱涝灾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葡萄的产量与品质。本研究基于1981-2020年东北酿酒葡萄产区15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资料,利用作物水分盈亏指数(CWSDI)等指标,采用数理统计、Mann-Kendall检验、概率密度函数风险评估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酿酒葡萄种植的降、需水量、以及旱涝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
学位
犊牛阶段的饲养管理,对奶牛生产潜力的发挥至关重要。液体饲料是断奶前犊牛的主要营养来源,对犊牛生长发育及免疫功能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我国每年废弃奶产量约占牛奶总产量的2%~4%,即80~160万吨,若将其直接废弃,不仅是对生物资源的浪费,还会污染环境,并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本试验通过研究废弃奶对奶公犊生长性能、免疫功能、瘤胃发酵及胃肠道菌群的影响,旨在为合理利用废弃奶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选取2
学位
磷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参与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及物质能量转化。因此,为了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以及提高作物产量,农业生产中常长期大量施用磷肥,造成土壤磷素的大量累积,不仅造成磷矿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对环境造成了不可逆的伤害。探究土壤累积磷素的合理利用,在植物营养和环境科学中均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对磷耗竭的研究,正是探究磷素有效性的基础。本研究基于文献数据分析、实验室模拟分析和盆栽试验分析
学位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 m以上,植被稀疏,空气稀薄,天然草地的牧草生长缓慢产草量低,牧草供给不足,草畜供给不平衡的现状抑制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因此,青藏高原发展优质高产的人工草地是缓解草畜矛盾,保持当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西藏地区的人工草地种植品种较为单一,多为禾本科牧草,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科牧草种类很少。秣食豆(Glycine max)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是大豆属的一
学位
硒(Se)是动物和人类必需的微量营养素,同时也是植物的有益元素。当生物体缺硒时会出现克山病等病症,由于人类只能通过食物链摄入硒,因此采用人工施硒获得富硒植物产品,是人畜安全摄硒的根本途径之一。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是莎草科植物,其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其地上茎叶是良好饲草,地下球茎可以榨油。本试验以油莎豆为材料分别在分蘖期(T1)、结粒期(T2)、块茎膨大期(T3)三个时期,
学位
微塑料体积小、污染范围广,对动植物的健康和环境的稳定有直接影响。同时,抗生素作为环境污染物,会对动植物产生负面影响,产生抗药性、抑制生长发育,甚至有毒害作用。微塑料在水环境中会为抗生素提供载体,抗生素在环境中会附着在微塑料的表面,与微塑料形成复合污染,在环境中迁移转化,最终进入生物体内,引发环境污染和生物毒性,造成严重危害。微塑料受到学者们受到广泛的关注,但对于其载体效应引发的复合污染的研究较少,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