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性阅读障碍是阅读发展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通过听觉实时距辨别训练任务,探讨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听觉时间加工的学习进程、迁移与保持特点,并采用一系列阅读、语音及认知任务试图揭示时间加工与阅读、语音之间关系的内在认知机制。 本研究被试是60名3-5年级儿童,其中30名为典型发展组儿童(TD组),30名为阅读障碍组儿童(DD组);DD组中14名儿童参与时间加工训练,另外16名儿童不训练作为障碍对照组,两组在智力、年龄以及前测阅读水平上进行匹配;60名儿童全部参与阅读、语音、时间加工以及基础认知测验,TD组儿童的测验水平作为基线参考;训练后以及训练两个月后,30名阅读障碍组儿童进行后测及追踪测试,对比训练与非训练阅读障碍儿童各层级任务成绩在训练前后的迁移、保持情况。 在训练阶段,本研究通过2-down-1-up个体适应性程序对14名阅读障碍儿童进行7次时间加工训练(每天训练1次,每次训练时间20-30分钟),平均每周训练3-4次,两周内完成训练,训练总时长约3.5小时。结果发现,阅读障碍训练组儿童训练后时间辨别阈限显著降低,平均学习进步率为47%,后测的时间辨别阈限显著低于阅读障碍非训练组儿童,两个月后的追踪测验显示,两组在时间辨别阈限上的差异仍然保持稳定;研究结果还发现阅读障碍训练组儿童的阅读、语音成绩也获得相应的改善,两个月后的追踪结果发现这种改善仍然稳定。 研究进一步通过一系列认知、时间加工、语音及阅读任务探讨时间加工与汉语阅读、语音之间关系的内在认知机制模型。多重中介与调节分析结果发现,时间加工通过音位删除对识字量产生影响,音位删除在其中起到43%的部分中介作用。除此之外,时间加工对识字量有独立解释作用;音位删除、图片命名在时间加工对阅读流畅性的影响过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达60%;调节效应分析结果发现,工作记忆的执行功能在时间加工对音位删除产生影响过程中起到显著调节作用。综上,时间加工能力可能通过音位意识影响高层次的汉语阅读加工过程,而执行功能在其中起调控作用。 综合以上结果,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时间加工能力缺陷,这种缺陷通过个体适应性训练可以得到改善。 (2)时间加工学习训练可以改善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阅读、语音技能。 (3)时间加工技能通过影响语音意识技能进而影响高级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