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策性金融机构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中叶的欧洲,是由政府机构发起创立的一类特殊的金融机构。它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主要服务于一国政府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安排社会经济发展战略或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以贯彻和配合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为经营宗旨。
政策性金融机构对于处在现代化建设起步阶段的经济欠发达国家而言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它能弥补单一政府导向的财政的不足和单一市场导向的商业性金融的不足,并将政府和社会资金引导到重点部门、行业和企业,满足促进国家整体经济发展的需要。
我国于1994年起初步建立了政策性金融体系,目前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三大政策性银行和一个信用保险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宏观调控政策和对外经贸政策,在加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建设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缓解中小企业、三农问题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等瓶颈领域制约、提高我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推动对外经贸发展,配合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随着中国经济形势的发展、市场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中国银行业体系改革进程的加速,政策性金融机构在部分产业和领域内的阶段性使命已经完成:同时,在新的形势下,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弊端,因此,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转型和改革已势在必行。
本文正是针对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我国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种种问题,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现状和以及存在的各种弊端进行分析,并在借鉴国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模式和改革方向的基础上,探讨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今后发展和改革的模式和方向,试图能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思路和建议。这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继续发挥作用,以及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对政策性金融机构进行了初步的介绍,主要阐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相关基本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国外和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我国当前各家主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财务状况及经营管理方面的特点。第二章则介绍了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产生、发展和国内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现状,并列举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态势下所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差异和相互关系。在前两章的基础上,第三章中,作者在介绍并分析了当前各国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采取的几种模式和方向、国内各相关方面对政策性金融机构改革的主要观点和思路之后,提出了自己对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与发展的观点和建议,并结合SWOT分析,着重对我国最大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的改革方案和对策建议进行了阐述。
本文的创新点主要在于:在借鉴国外经验和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和金融形势实际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政策性金融机构的改革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观点。特别是对国家开发银行这一中国最大、改革需要最迫切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其优劣势和所处环境因素之后,提出了较有针对性的改革思路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