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初次确诊为肺栓塞的临床病例在wells评分、临床症状、体征、继发性危险因素、实验室及影像学疑诊指标差异性;讨论肺栓塞常见症状、体征、危险因素及实验室或影像学诊断方法阳性率;探讨依靠简单方式提高对肺栓塞初诊诊断率的方法。方法:依据2014年ESC发布的《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1]及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2001年发布的《肺栓塞栓塞症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福建省立医院2010年12月-2015年12月住院期间首次确诊为肺栓塞的195例患者,其中CT肺动脉造影诊断124例,静脉穿刺肺动脉造影诊断71例,死亡4例,年龄范围为23-90岁,平均(61.5±13.5)岁,男性78例,女性117例。依据WHO人类年龄划分标准[2],以年龄<60岁为青中年组,包括83位患者,男性33例,女性50例,平均(48.7±8.2)岁;年龄至60为老年组,包括112位患者,男性45例,女性67例,平均(71.0±7.4)岁。分别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常见继发性危险因素、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疑诊阳性指标、wells评分、危险分层资料,对青中年组及老年组肺栓塞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在wells评分上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z=-2.524,p=0.012)。2、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在心血管疾病(p=0.000)、脑卒中(p=0.004)继发性危险因素发病率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异。3、肺栓塞最常见前5位继发性危险因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高脂血症、长期制动/卧床、恶性肿瘤。4、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在咯血(p=0.000)、典型肺梗死三联征(p=0.024)临床症状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异。5、.肺栓塞最常见症状体征分别为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58.97%)、呼吸急促(>20次/分)(43.08%)。6、年龄修正D-二聚体(80.51%)及动脉血气分析(47.69%)为敏感性较高的肺栓塞初筛实验室检查方法。7、青中年组与老年组分别运用阳性率最高危险因素、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满足至少两项阳性可疑诊为肺栓塞,结果对肺栓塞初诊阳性率分别为72.29%、72.32%。结论:1、Wells评分对青中年患者肺栓塞可能性评估的敏感性高于老年患者。2、心脑血管疾病作为肺栓塞继发性危险因素,在老年患者中起更为重要的作用。3、深静脉血栓形成在青中年及老年患者中均为肺栓塞重要的继发性危险因素。4、咯血及典型肺梗死三联征在青中年肺栓塞患者中阳性率高于老年患者。5、呼吸困难(活动后明显)、呼吸急促分别为肺栓塞最常见症状、体征。6、年龄修正D-二聚体升高及动脉血气分析为疑诊肺栓塞患者较敏感实验室及影像学诊断方法。7、青中年肺栓塞患者血气分析出现低碳酸血症的机率大于老年患者。8、临床病例采用心血管疾病史(年龄芝60岁)/深静脉血栓形成(<60岁)、劳力性呼吸困难、血浆年龄修正D-二聚体升高三项中至少两项阳性即初诊为肺栓塞的方法可作为初筛肺栓塞患者良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