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视角下的中小学建筑模块化策略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建造方式过程中存在质量低下、劳动力短缺、资源浪费、工期较长等问题,装配式建筑能够解决以上问题的优势逐渐体现,在这种情形之下国家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但更多的指向为如何高效施工,对于建筑设计与装配式建造方式的整合尚存欠缺,导致装配式建筑的空间、形态、材料等设计趋向单一,建筑师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缺少了创新性。随着近年来政策的推动,建筑的装配要求由零散化转向整体化,而模块化策略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预制构部件生产、结构选型、现场施工等流程紧密相连,更具有整体性思维,避免了设计策略的独立与“碎片化”,从设计端思考模块化策略将增强与实际建造技术进程协调的高效性,使得整个项目能够顺利实施。由于中小学建筑具有单元空间模块化和构件标准化的特点,模块化策略适用性较高,与装配式建造方式的优势相符合.本课题通过对装配式建筑视角下的中学建筑生产进行拆解研究,尝试将中小学建筑看作建筑产品,以期提出一种基于装配式建造方式逻辑下的,前期设计中空间和结构的模块化策略。按照“理论——研究——应用”的思路,首先对装配式建筑及模块化相关理论基础进行辨析,分析了既往相关研究的特点、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其次根据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对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要素层级与建造的关联整合性进行探讨,并通过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的设计趋势进行梳理,将模块化策略在装配式建造中的特性及不同建造方式进行分析;进而在此基础上运用案例研究、实际调研、统计分析的方法展开研究,从空间形式、模块组合、建筑造型及模数协调四个方面,归纳总结出装配式中小学建筑的模块化策略类型和操作方式;结合模块化策略在装配式中小学建筑中运用方式,对南京河西南部中学(4#)项目中的模块化设计策略展开分析;最后,对装配式建筑视角下的中小学建筑模块化策略研究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自然界中由于各种地质作用,土体的性质具有空间变异性,在一定的空间波动范围内,各点之间的土性参数相互影响。城市建筑及各种基础设施均坐落于土体上,因此土体的空间变异性会对基础工程的可靠性产生影响。同时,城市建筑由于用地紧张,两建筑物间隔很近,因此有必要分析基础间距对基础工程可靠度的影响。本文以空间变异土体中的浅基础为例对基础工程的可靠度进行了研究,主要成果如下:1)为研究土性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合肥某
徽饶古道作为徽州重要的物质文化遗产,对徽州社会的发展、徽文化的形成与传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让大量村落段古道空间凋敝,传统氛围消逝。如何从感性工学的角度对徽饶古道空间进行评价,进而探讨优化提升的策略,对于当下研究如何保护与优化古道空间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休宁县梓坞村段徽饶古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眼动实验、AHP层次分析法及主观问卷评价等方法,对古道空间进行视觉与心理感知评
随着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参数化技术逐渐成熟,越来越多的设计师采用参数化设计方法来优化建筑物理性能、降低建筑能耗并提高建筑内部空间物理舒适性。其中,以参数化设计优化建筑空间采光品质是较为热门的方向之一。通过参数化设计进行建筑空间物理性能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设计优化的效率和可靠性,提升设计流程的逻辑严密性,并且创造出新的设计类型。作为与内部采光环境息息相关的建筑界面—表皮,其在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室内的采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院建筑在提供疾病治疗和医疗服务的基础上,向创造家庭化、生活化、绿色生态的医院环境转变。近些年,医院建筑规模不断扩大,医疗功能和专业化程度逐渐增加,医院建筑设计中出现了“医疗街”模式,医疗街成为适应医院功能要求的重要空间,与人们的看病就医息息相关。如何更好地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及行为、营造人性化的医疗街,成为医疗街空间环境优化设计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合肥市典型性医疗街为研究样本,旨在探
商业综合体作为当前最热门的商业建筑类型,除了其集约的建筑形态,复合化的建筑功能也是当前商业运营的趋势所在。内部步行空间作为消费者停留、使用最为频繁的空间部分,其空间环境对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心理感受均具有较强影响,进而影响整个商业综合体的整体运营。本次研究选取合肥市万象城、天鹅湖万达广场、悦方IDMall三家商业综合体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人流量计数、空间句法、满意度评价、主成分分析法等方法,对其内部步
传统古镇是现代社会研究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以及历史进程的宝贵资源,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多领域的价值,同时在当代旅游发展的时代,传统古镇也具有直接或间接的经济价值,旅游开发成为传统古镇发展的一种趋势,然而在开发初期,由于思想局限、管理体制以及对经济利益过于看重而忽视古镇文化景观保护等问题的存在,出现了不少文物毁坏、建筑特色丢失,景观空间破碎、文化传承中断等现象。与此同时,地方原著居民生活方式也在改变
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社会经济价值,需要我们去继承与保护,位于安徽淮南的寿县古城也不例外。寿县古城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城区格局保护完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与研究价值。然而,科学保护理念的缺乏、现代化建设、古城旅游业的发展为寿县古城原有特色风貌带来了冲击。寿县古城老旧的空间布局也决定了其开敞公共空间极少,居民日常活动空间不足,出现了城市历史遗产的公共空间化。寿县古城公共空间对于游
水是村落发展的重要资源,水环境对村落的空间形态和发展模式起着较大的影响。然而在当前传统村落的水环境建设过程中,大部分将城市中的水景规划理念照搬硬套进乡村之中,忽视传统水文化的重要性,破坏和代替原有的水环境的布局模式;且在对水景空间的营造中规划模式千篇一律,没有结合地域文化和村民生活习性。如何提升村民对滨水环境场所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村落滨水活动空间,是当下对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研究的
既往老旧住区的改造工作多关注于房屋的结构修补、配套设施的完备以及环境品质的提升等方面,对于住区应急防灾建设考虑不足,防灾应急改造只是按照防灾指标简单推进,导致老旧住区应对不确定风险能力不足。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在小区封闭管理期间,住区空间成为居民仅有的活动场所,但同时其空间环境脆弱、应急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因此在后疫情时代,亟需将韧性建设纳入老旧住区的改造体系中来,提升老旧住区
国内外老城区截流式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改造问题普遍存在,为了优先将污染物浓度含量较高的污水截流至污水处理厂,提升河流的水环境容量和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改变传统截流带来的局限性。本文将对截流倍数选取方法进行创新型探讨。提出分质截流倍数,并结合MIKE11模型。首先设计研究区域的分质截流倍数,并从多个方面对比分析传统截流倍数与分质截流倍数的优劣。为老城区截流倍数的选择与设计提供新思路。该研究以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