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合成SiC晶体的工艺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rsoftwa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波作为一种新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加热方式,其节能高效、清洁环保的加热特点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微波加热技术制备SiC晶体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但目前的研究仍然停留在实验条件的不同,对微波加热机理、SiC晶体生长动力学缺乏相关研究。本课题以SiO2为硅源,分别采用煤炭和水热碳球为碳源,研究了微波加热工艺对SiC晶体形成的影响规律;结合不同煤炭颗粒尺寸分布,研究了微波加热过程中的热效应变化机理,揭示SiC晶体的生长动力学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以天然煤炭和水热碳球为碳源,在微波加热温度分别为1100℃、1200℃、1300℃和1400℃、保温10min,获得SiC晶体。以天然煤炭(尺寸<200μm)为碳源,在不同温度下均制备出SiC晶须,当加热温度为1200℃,获得的SiC晶须数量最多;而以水热碳球(1~1.5μm)为碳源,仅在1100℃获得较多的SiC晶须。不同尺寸煤炭颗粒同样影响Si C的晶体形貌:以大颗粒煤炭为碳源,SiC的放射性空间生长晶体被获得,其生长动力为煤炭的本征耦合热效应。以中颗粒煤炭为碳源,加热温度为1100℃,保温时间为10min,获得的Si C晶体形貌以晶须为主,晶须生长沿<111>晶向,符合V-S生长机理;以小颗粒煤炭为碳源,加热温度1100℃~1500℃,仅仅获得Si C颗粒,当加热温度为1700℃,产生等离子体,颗粒尺寸细化。结合输入功率、反射功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微波加热前期,煤炭颗粒的本征耦合热效应提供热量,温度升高;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煤炭的本征耦合热效应强度逐渐减弱,SiC晶体的二次耦合热效应强度逐渐升高;不同尺寸的煤炭颗粒耦合热效应不同,耦合热效应最佳的煤炭颗粒尺寸为125~200μm。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和研究循证护理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对象来自2015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接受剖宫产术的74例前置胎盘产妇.使用随机分组法将这74例随机均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活动明显放缓.其影响尤其凸显在交通运输、旅游、航空、酒店、餐饮等领域,造成能源消耗量和石油需求大幅下降,国际油价创下近30年最大跌幅.rn
期刊
Despite th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of science and agriculture in feeding more people with more food,we are now more conced than ever that global demand for f
期刊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发出通知,就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作出部署,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将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
期刊
期刊
随着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日益匮乏以及全球变暖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研发新能源以及高性能的新能源材料的制备成为了全世界科学家关注的重点。氧化硅薄
沥青路面是我国当前较为普遍的路面结构,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耐磨、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能吸水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沥青混凝土材质本身的差异,以
聚-L-乳酸(poly-L-lactide,PLLA)生物材料,因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吸收性和一定的力学强度,广泛用作药物控释载体、医用手术缝合线及骨折内固定材料。但是,单纯的聚乳酸材
本文借助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等仪器对挤压铸造法制备的氧化铝短纤维增强M124F铝基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界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采用图像分析方法对复合材料中纤
现实生活中太多对生命忽视的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生命教育问题。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人文性,所以在教学中不得不更多地关注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