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敏感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愤怒和反刍思维的作用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zi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人际关系敏感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愤怒和反刍思维的作用。
  方法:
  以河南省某高校1021名大学生和研究生为对象,采用问卷法、实验法进行研究。问卷采用人际关系敏感分量表、反刍思维量表、特质愤怒与状态愤怒量表、攻击行为问卷,探讨特质愤怒、状态愤怒在人际关系敏感对攻击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以及反刍思维的调节作用。实验部分用反刍/分心任务诱发被试的高低反刍思维、使用辣酱分配实验测量被试的攻击行为。从研究一筛选人际关系敏感高低被试共102人参与实验(其中男45人,女57人)。探讨愤怒情绪诱发下,人际关系敏感高低、反刍思维高低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结果:
  1.特质愤怒在人际关系敏感对躯体攻击得分、言语攻击得分、攻击行为总分的影响中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54.55%、58.33%、53.57%;状态愤怒在人际关系敏感对躯体攻击得分、言语攻击得分、攻击行为总分的影响中分别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分别为36.36%、33.33%、32.14%。
  2.反刍思维在人际关系敏感通过特质愤怒的中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反刍思维在人际关系敏感对躯体攻击、攻击行为的影响这一直接路径中起调节作用。具体而言,相较于低反刍思维(β=-0.08,t=2.59,p<0.05,β=-0.06,t=3.77,p<0.01),高反刍思维下,人际关系敏感对躯体攻击、攻击行为的影响更强(β=-0.08,t=5.23,p<0.01,β=-0.06,t=5.50,p<0.01)。
  3.反刍思维调节了人际关系敏感通过状态愤怒的中介对攻击行为的影响的后半段路径和直接路径。反刍思维分别调节了状态愤怒对躯体攻击、言语攻击、攻击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相较于低反刍思维(β=0.10,t=2.10,p<0.05,β=0.09,t=1.48,p>0.05,β=0.12,t=2.22,p<0.05),高反刍思维下,状态愤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更强(β=0.10,t=6.24,p<0.01,β=0.09,t=6.01,p<0.01,β=0.12,t=7.85,p<0.01)。反刍思维分别调节了人际关系敏感对躯体攻击、言语攻击、攻击行为的影响。具体而言,相较于低反刍思维(β=-0.09,t=2.59,p<0.05,β=-0.06,t=3.53,p<0.01,β=-0.09,t=3.77,p<0.01),高反刍思维下,人际关系敏感对躯体攻击、言语攻击、攻击行为的影响更强(β=-0.09,t=5.23,p<0.01,β=-0.06,t=3.60,p<0.01,β=-0.09,t=5.50,p<0.01)。
  4.愤怒诱发下,人际关系敏感高低在攻击行为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5.97,p=0.02),反刍思维高低在攻击行为得分上的主效应显著(F=23.56,p=0.00),人际关系敏感高低、反刍思维高低在攻击行为得分上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21,p=0.65)。在低反刍思维下,高人际关系敏感组的攻击行为得分显著高于低人际关系敏感组(t=2.60,p=0.01);在高反刍思维下,这一差异不显著(t=1.00,p=0.32)。在低人际关系敏感组,高反刍思维组的攻击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低反刍思维组的攻击行为得分(t=2.49,p=0.02);在高人际关系敏感组,这一差异并不显著(t=-0.77,p=0.45)。
  结论:
  1.人际关系敏感既可以直接影响个体攻击行为,又可以通过愤怒间接影响攻击行为。这一关系受到反刍思维的调节。具体而言,高反刍思维下,个体人际关系敏感和状态愤怒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更强。
  2.愤怒情绪诱发下,人际关系敏感和反刍思维能分别正向预测攻击行为。
其他文献
有研究提出心理时间线(mental time line,简称MTL),是指时间具有空间特性,可以在不同方向上进行空间表征。Ishihara等(2008)把时间和空间建立的这种联结关系称为空间-时间反应联合编码(spatial–temporal association of response codes,STEARC)效应,认为在人的大脑中存在一条类似心理数字线的心理时间线。不同方向的空间-时间反应
学位
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被广泛使用,当前中文修订版中第8题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一对第8题进行再次修订。使用修订后的RSES对1400名高中生进行施测,使用winstep软件进行Rasch分析。结果表明,将第8题修订为“我不认为自己能赢得更多尊重(RSES-T)”在Rasch模型的单维性、测量精度、评定量表选项功能、项目功能差异等指标上均表现出更优的心理测量学性能。
学位
阈下抑郁是指具有部分抑郁症状,但是在症状的性质、数量和症状的持续时间上并没有达到重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一类个体。当前,阈下抑郁较高的发生率及其发展为重性抑郁障碍的高比例给个体及社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对阈下抑郁进行专门的研究已刻不容缓。已有研究表明,重性抑郁患者的视觉敏感性发生异常改变。因此本研究从抑郁发展连续体理论出发,进一步了解阈下抑郁个体的视觉敏感性特点。  研究共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旨在探
学位
利他行为是指在自愿情况下帮助他人并不期望任何物质或精神奖励的助人行为,而利他者甚至可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家庭教养作为个体接受教育和社会化的一个起点,对于个体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够促进利他行为,而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则会抑制利他行为的做出。家庭教养方式对利他行为的影响渠道并不是唯一的,还存在通过其他变量来影响利他行为。在不良的家庭教养方式下,个体会降低
学位
急性应激状态下,个体过量分泌的激素会影响到与视觉工作记忆目标存储和干扰抑制密切相关的前额叶和后顶叶皮层等脑区的功能。据此本研究推测急性应激会影响个体对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目标存储和干扰抑制。已有的研究发现,个体对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目标存储和干扰抑制会受到分心信息呈现方式的影响。因此,在不同分心信息呈现方式下,急性应激时如何影响个体对视觉工作记忆中的目标存储和干扰抑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本研究采用MAST
学位
在日常生活中,人际间的支持帮助、个体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都影响着个体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水平。研究大学生社会支持、主观幸福感与积极情绪之间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积极情绪在其他两者间是否具有中介作用,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升生活品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随机选取吉林省长春市2045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量表中文版
学位
亲社会行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与维持良好关系的基石,是个体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指标。它有利于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社会稳定和谐。本研究从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出发,意在分析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同伴依恋和亲社会行为的关系,并探究同伴依恋在家庭教养方式对亲社会行为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选用《家庭教养方式问卷》、《父母与同伴依恋问卷》中的同伴依恋分量表、《亲社会倾向量表》作为测量工具,以339名初中生为研究对
学位
随着移动网络的变革,手机在便利人们基本生活的同时,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必要工具。但是手机使用频率的逐渐增加也导致了人们出现过度依赖手机的问题。手机依赖被认为可能是“非药物成瘾”最重要的症状之一(Madrid,2011)。中职生还不具备良好的管控能力,很容易出现过度使用手机的状况,进而发生视力减退、情绪起伏、学习成绩下降、亲子和同伴矛盾等问题。因此,如何引导中职生正确、健康地使用手机已经成
学位
通过对广西边境地区某些中学的部分中学生以及某些村的中越跨境非婚生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广西中越跨境非婚生青少年社会支持、自我认同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叶悦妹、戴晓阳等人(2008)编制的《社会支持量表》、心理学家Ochse和Plug(1986)编制的《自我认同感量表》以及张兴贵、何立国等人(2004)编制的《青少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用SPSS18.0对回收有效数据进行描述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目的:  研究一采用横向研究数据分析反刍思维对自杀风险的影响机制,心理痛苦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的调节作用;研究二采用追踪研究数据进一步验证心理痛苦在反刍思维和自杀风险中所起的中介作用以及感恩在心理痛苦和自杀风险中的调节作用。  方法:  研究一: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430名大学生,施测反刍思维量表、心理痛苦问卷、自杀行为问卷-修订版、感恩六项目问卷,最终获得有效问卷420份。研究二:采用方便取样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