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服装设计教育育人本质的回归:席勒“完整人性”美育思想的启示

来源 :武汉纺织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iangyuzhucend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勒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审美教育”试图从历史的高度去全面阐释审美教育问题,并从哲学美学的高度关照现实,将美学变成社会存在发展的现实的、批判的力量,这些对于美育及现世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可以说,从席勒开始,美育才真正逐渐确立了它的独立地位。席勒美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具有完整人性的自由人,什么是“完整人性”,为何要培养“完整的人”及如何培养,培养的效果如何?
  席勒正是基于这一系列问题展开其思想征程的。席勒认为通过审美教育来达到人性和谐的提升与完善,相信通过不懈的斗争,人类将创造一个崭新的和谐社会。或许席勒的这种美的自由王国的构建具有其乌托邦的色彩,但是其对人完整自由本质的肯定、对美育意义的肯定、对美与艺术价值等的肯定,对当前教育无疑是有重要启示价值的。
  以席勒“完整人性”美育思想来观照当前服装设计教育,不难发现: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盛行、旧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教学方式的过度刚性化,已经使得当今服装设计教育中的人走向分裂。教育已经失去了其本身的育人本质,而这种危机却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我国服装设计教育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还存在教育育人本质偏离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在所培养的服装设计人才审美感知、审美创造力差、社会崇高感不足,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对服装人才的需求,更无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这些问题的突显使得服装设计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
  席勒用美育为人们构建了一条完善自由人性的光明大道,即通过审美教育使人获得自由,通过美和艺术的审美游戏回归完整的人性。而这也正好为服装设计教育改革指引了方向。本科服装设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的本质属性、服装设计本身的规律及现今非物质社会发展对设计人才的要求决定了:美育对于服装设计教育起着重要的无法取代的作用。通过美育来回归服装设计教育“完整的人”育人的本质是可行的。
  根据席勒制定的立美育人的美育方针,根据人游戏的天性,用游戏冲动弥合感性和理性冲动,在美的艺术中实现人的自由和完整。服装设计教育作为美育,应该重视感性,在生命情感中育人;尊重天性,在快乐游戏中育人;注重体验,在美的艺术中育人;关注社会,在崇高精神中育人。也即是将情感教育、趣味教育、艺术教育、人格教育四位一体地结合起来培养“完整人性”。
  根据席勒的美育思想可以从服装设计教育的育人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三方面进行改革。其一,建构以培养“完整人性”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和制度文化。其二,提升美育在素养品德教育、知识技能教育中的地位。其三,启发式、游戏式、体验式教学与超越精神并重。包括感性情感的启发式教学、尊重天性自由的游戏式教学、尊重美与艺术的审美体验式教学及在超越与崇高精神中教学等。
  那么,根据席勒美育思想所制定的改革策略能解决服装设计教育美育现实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美育能最终达到人性的完整吗?但对于现实的服装设计教育或许未必能如此。但无论是否最终能实现,美育无疑是一条可行的路经,将席勒美育思想引入服装设计教育无疑将推动其美育的改革。
其他文献
随着农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实施农产品区域品牌战略既是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对于提升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公共性决定了其建设发展并不是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可以实现的,而是涉及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农户等主体的一项系统工程,尤其是作为公共主体的政府,在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过程中作为具体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起着主导作用
学位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常态下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原有的社会治理模式与现实的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导致了社会矛盾频发,这些矛盾在基层表现得尤为突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智慧政府”正成为政府社会治理的一个发展方向。  街道办事处作为基
本文以目前上海地区开放的7座清真寺和1所临时礼拜点为背景,通过对外来流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进行调研,运用国内外相关的宗教与认同理论,从地域认同和身份认同的角度出发,侧重研究外来流动穆斯林的都市宗教生活适应之差异,主要探讨了“地域”与“身份”对信教者宗教生活适应程度的影响,拟探寻宗教生活适应的差别之根源,并解释其内在关联,对外来流动穆斯林如何更好地适应都市宗教生活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论文详细地论述了
法家思想在整个君主政治时代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韩非子作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历代对其的批判和评论也从未停止过。如何认识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韩非子的批评,是本文的初衷。由此也可以认识韩非子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地位和影响。  文章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交代研究问题的提出、韩非子思想的基本内容、韩非子批评史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时段划分说明。第二部分为秦政实践中的韩非子,从秦政的固有传统和商
学位
中国哲学的核心是人生哲学,孔子是第一个提出一个人生论系统的思想家。孔子的人生哲学博大精深,见仁见智。孔子贯其一生都是为了实现“为仁践礼”的人生过程。仁是成为人的根本标志,修心的根本指针;礼是人之为人的外在的社会规范,修身的根本准则。人的成长过程要合仁达礼,人生才有意义。一个健康的人必定是身心健全的人。“仁”与“礼”二者的关系是“礼由仁而立”,“仁非礼不立”。仁,就是爱人,实现“仁”的主要方法与途径
学位
本文以当代知识论的一些研究方法和基本观点为参照系,对金岳霖知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它具有两方面的学术价值:一是比较准确地理解了金岳霖知识论思想的具体观点、不足之处、内在矛盾以及他构建知识论体系的具体方法。一是通过对金岳霖知识论和当代知识论的比较研究明确了两者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在研究方法上的不同,并且界定了金岳霖知识论在整个知识论研究当中所处的位置。  本文的主体部分围绕“客观知识如何形成”这一金岳
学位
人性论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论题,它不只是关注人性的内容是善的,或是恶的,人性的来源以及后天对人性扩充或矫化的目的,也都是人性论需要考察的内容。在古代,不论孟子主张性善,荀子主张性恶,还是董仲舒主张性有仁贪,论性者都一致认为人性是天所命就的,这是人性的来源处。天赋善性,就扩充它,以成就善德;天生恶性,就矫化它,也可成就善德;天生有善有恶之性,接受圣王教化,亦可成善,这是人性的修为处。敬事上天,自得神明
学位
城市是全球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和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已成为城市间竞争的重要筹码。世界各国城市,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必须更加注重城市文化的传播。面对新时期新挑战,重新思考城市杂志的传播问题,并为城市杂志探索出更有效的传播城市文化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大武汉》作为武汉唯一的城市杂志,是其城市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它对于研究武汉城市文化传播的相关问题具有
学位
设计关系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人等各种因素,在当代受到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设计伴随着这些因素不断向前发展,从手工艺时代重视功能和形式,到机器时代重视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再到当代重视设计的综合发展,设计经历着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纵观整个过程,设计时刻以人为中心。这里借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从满足人的生理、安全的基本需要,到满足人的爱、尊重的精神需求,设计在经历自身演变的过程中,不断满足着人的各种需要
学位
微博已经成为最为流行的网络传播方式之一。它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以信息分享和传播为基础的一种传播工具。作为一种成本低廉、影响面广泛的传播平台,如何利用微博传播武汉的城市形象成为一个新的课题。然而微博在国内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只有把握住微博的传播特征,才能让微博更好的为武汉城市形象传播服务。  本文结合大量的微博传播案例对武汉利用微博传播城市形象的现状进行分析,在理清微博传播特性、城市形象概念的基础上,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