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补肾壮骨汤降低椎体成形术后邻近椎体骨折风险的疗效观察

来源 :江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usnip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探讨加减补肾壮骨汤对降低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后邻近椎体再骨折风险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对象为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院骨十科2019年12月-2020年12月的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tractures,OVCFs)行PVP的患者。依据制定的中西医诊断及纳入标准,共收集符合要求的9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及试验两组。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行PVP手术,均通过向单侧椎弓根途径注入骨水泥的手术模式操作。(1)对照组:患者术后第三天常规服用抗骨质疏松药,碳酸钙D3片(商品名钙尔奇,由惠氏苏州制药公司生产提供,每罐六十片,每片含60国际单位维D3,750mg碳酸钙,国药准字:H10950030),1片/次,bid口服,一个月为一疗程,连续服用四个疗程。治疗45例,脱落4例,实际完成41例。(2)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常规加上补肾壮骨汤中药方剂加减,一月为一疗程,连续服中药四个月,共四个疗程。治疗45例,脱落5例,实际完成40例。两组共研究完成81例。观察并且详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天、2个月、4个月的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术前、术后2个月、4个月记录患者的骨密度测定,术前及术后4个月的椎体高度丢失情况。随访并记录术后一年内非外伤性椎体再次骨折的数据。最后所有数据使用SPSS2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统计分析两组纳入研究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具体伤椎部位、术前初始骨密度、术前VAS评分、0DI指数评估、患椎压缩严重程度等基本资料及因素进行归纳统计。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对比可行性。2.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VAS评分;术后3天补肾壮骨汤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与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个月补肾壮骨汤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与ODI评分均有所改善,且中药组效果更为显著,数据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不管是补肾壮骨汤组还是参照组,术后的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标都比术前有所好转,但是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试验组的效果明显强于参照组。结果指出试验组的疼痛改善效果及运动功能障碍改善均优于参照组。且随着治疗时间的推进,治疗效果愈发明显。3.骨密度:两组患者骨密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提升,术后2个月两组骨密度测量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两组骨密度测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术后4个月试验组对提升骨密度水平的疗效高于参照组。4.邻近椎体高度变化;对两组患者手术后2、4个月及术前的邻椎高度变化比进行归纳统计比较,术后2个月及术前的邻椎高度变化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四个月的变化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经补肾壮骨汤治疗后邻椎的高度丢失比更低。5.术后骨折及邻近骨折的再发率;从治疗到术后一年随访时间内,参照组41例,共有9例发生椎体再骨折,再发率为21.95%,其中邻椎骨折8例,发病率为19.51%。试验组共40例,只有1例椎体再次发生骨折,且为邻椎骨折,发病率为2.5%。两组椎体再骨折及邻椎骨折数的随访数据经χ2统计学分析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明补肾壮骨汤能够降低PVP术后邻椎继发骨折的风险。结论:补肾壮骨汤中药经方能够有效缓解PVP术后脊柱残余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椎体高度及骨量丢失、明显降低术后邻椎继发骨折的风险,对临床预防邻椎继发骨折的作用深远,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根据降香在中医药传统理论中其功能主治为化瘀止血、理气止痛的概述,本课题采用高分子右旋糖酐致大小鼠微循环障碍模型来对比降香及其替代药材交趾黄檀在化瘀止血方面功效的异同,并采用网络药理学来探讨降香功能主治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为交趾黄檀替代降香提供一定理论基础,以及为后续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第一部分:降香及其替代药材抗高分子右旋糖酐导致的微循环障碍比较研究方法:将80只KM小鼠雄性按体重随机分为
目的:本研究总结江西省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常见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疾病特征,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居住生活在江西省内老年髓系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病史资料,所有患者的中医四诊资料经副主任中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复核,建立病历资料数据库,采用SPPS26.0软件对患者的居住地、年龄、性别、常见症状、舌象、脉象、证型、外周血象、骨髓增生情况、既往合并疾病、病程、中药用药情况等进
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评价运用谢氏咽安2号穴穴位注射联合消肿散结利咽饮治疗血瘀痰凝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同时对谢氏咽安2号穴穴位注射机制进行初探。为中医经验穴位外治法治疗慢性咽炎增添一种有临床实践价值的新手段,并为该疗法提供一个规范化的治疗方案,以便于此项经验穴位在临床上的推广及应用。方法:选取江西省中医院耳鼻喉门诊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期间门诊慢喉痹患者(辨证属血瘀痰凝)60例,按照
目的:探究胃息肉(GP)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及GP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为胃息肉今后的治疗提供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2020.01-2020.12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脾胃肝胆门诊或住院部的经胃镜或病理结果确认为GP的11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性别、年龄)、HP感染情况、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影响因素(吸烟饮酒与否、熬夜与否、饮食偏好、是
目的:胃痞是中医临床常见的病证之一,且胃脘部(心下)的痞满、痞胀、痞闷、堵闷多作为大量胃癌前病变患者的主症出现。该病证常久治不愈,绵延数年,还可不断加重甚至恶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传统中医学认为该病既可以由表邪内陷引起,伤寒学与温病学中有大量诊治该病的理论与案例;亦可以由饮食不节,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具有内伤杂病的特点。脾胃功能失调,升降失司,胃气壅塞是其主要病机,
目的:基于“肝风内动”的病机角度探讨平肝熄风经典药对天麻-钩藤对防治偏头痛的作用,为临床治疗偏头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致病因素、脏腑关系、经脉循行阐释偏头痛与肝风的病机关系,针对肝风内动的潜在病机,分析平肝熄风的经典药对天麻-钩藤配伍后对于治疗肝风的意义,再结合天麻-钩藤药对偏头痛模型大鼠的药效评价证实天麻-钩藤配伍后作用于偏头痛的疗效,全文围绕“偏头痛-肝风-平肝熄风药”的路线进行偏头痛病的研
研究目的:探讨常规治疗加服补阳还五汤兼穴位埋线疗法,对恢复期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恢复期脑梗死(气虚血瘀型)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1临床资料:总共选取2019年11月到2021年1月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基础组、中药组和线药组按1:1:1对照,各为30例2治疗方法:基础组给予神经内科西医常规治疗,中药组在常规
目的:通过临床疗效观察,探索和中调胃汤联合中药蒸脐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型)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寒热错杂型FD患者,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和中调胃汤联合中药蒸脐疗法,中药均是由江西省中医院院内熬制,每袋150ml,一次一袋,一天两次,早晚温服一袋,中药蒸脐隔日一次,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用法:5mg/次,3次
目的:观察非肥胖型脂肪肝患者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研究其不同中医体质分型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并探讨非肥胖型脂肪肝与肥胖型脂肪肝的体质学特征差异,以便为今后的临床诊治、预防及调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在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黄贝岭分院体检中心确诊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收集261例样本资料,其中符合非肥胖型NAF
目的:健身气功·六字诀是一种以呼吸吐纳为主要锻炼形式,辅以形体导引动作的一种养生健身方式,具有集传统中医养生文化和现代健康养生理念于一身的特点。本文第一部分通过对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的历史源流、发展推广等方面进行梳理,深度剖析其与藏象学说及中医养生理论的关系,对其功法机理、作用特点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为该功法理论基础做出了详细的说明。第二部分通过现代仪器的实验研究,对健身气功·六字诀功法的单式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