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碳化铁的费托反应性能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dar14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石油短缺情况的日益加重,F-T合成技术引起各国政府和科研机构的广泛关注。铁基催化剂因其价廉易得、水煤气变换反应(WGS)活性适中、操作条件范围较宽等优势而成为最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F-T合成催化剂。尽管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已被大大提升,但在基础研究方面仍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催化剂中铁物相在预处理和反应过程中复杂的物相转变,尤其对于铁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活性相问题,至今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碳化铁和费托反应活性具有一定关联的观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目前,在费托合成研究领域已报道的碳化铁有ε-Fe2C、ε’-Fe2.2C、Χ-Fe5C2、θ-Fe3C及Fe7C3等,但是单一物相碳化铁的制备和其确切的物理化学性质鲜有报道。铁氧化合物的碳化过程同时伴随着沉积碳的生成,生成的沉积碳成网状结构,覆盖在碳化铁表面。单一物相的碳化铁表层碳沉积的程度及其表面沉积碳对碳化铁性质的影响至今尚未有人作系统研究。此外,不同碳化条件下生成的同种碳化铁的性质差异也少有研究。   本论文以无助剂的微球状纯净Fe基催化剂α-Fe2O3为碳化铁前驱体,采用先还原后碳化的“二步法”制备了不同物相的单相碳化铁催化剂ε-Fe2C、Χ-Fe5C2和θ-Fe3C,并在CO分压不同的碳化气氛中制备了同种物相的碳化铁。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N2物理吸附、激光拉曼光谱(Raman)离线表征及TPH、TPO、CO-TPD、H2-TPD、CO-H2-co-adsorption-TPD、常压恒温合成气表面反应(TCSR)及Syngas-TPSR等多种表征方法,结合理论研究结果和表面物理化学知识对单相碳化铁的基本性质及其催化活性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和较为深入的探讨。获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单相碳化铁的制备。   不同的还原温度或还原程度导致催化剂在碳化起始时的晶型或物相不同,得到的碳化产物的晶型或物相因此存在一定的差异;碳化铁存在热力学相对稳定性,随着碳化温度的升高,Fe/C比较高的碳化铁物相更加稳定;碳化时间不影响碳化产物的物相,表面沉积碳的生成量在一定时间内与碳化时间成正比;碳化气氛中CO分压越高,相同物相碳化铁的生成温度越高,碳化铁表面沉积碳的生成量越多。   2、单相碳化铁的基本性质。   碳化铁的表面沉积碳程度和织构性质与其物相密切相关。碳化过程伴随而生的表面沉积碳的程度随碳化气氛中CO分压升高而增强,而随碳化温度升高先增长后下降。因Χ-Fe5C2与沉积碳的生成温度范围相近,其表面沉积碳的生成量高于ε-Fe2C和θ-Fe3C。碳化后,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孔径增大。碳化铁物相中含C量越高,孔径越大,即孔道坍塌越厉害,比表面积越小;但积碳达到一定程度后,积碳的比表面积的增加超过因孔道堵塞而造成的表面面积的减少,使得“表征”比表面积增加。   3、单相碳化铁表面碳物种。   碳化铁表面可能存在的碳物种按照与H2的结合能力从低到高排列如下:碳化铁表面吸附的CO及其他小分子碳化合物解离产生的C、物相转化过程析出的C、θ-Fe3C分解析出的C、碳化铁表面的C原子及碳化铁表面沉积的多个C原子聚合物。不同物相的碳化铁表面的碳物种会有微小的差异:ε-Fe2C表面存在5种碳物种,ε-Fe2C转化为Χ-Fe5C2吸附的碳物种是其他碳化铁不存在的;C1-Fe5C2表面不存在θ-Fe3C分解析出的C物种;C2-Fe3C表面没有石墨碳的生成。   4、单相碳化铁表面对H2或CO的吸附性能。   存在可以解离吸附大量的CO和H2,但是不同物相的单相碳化铁的吸附量各不不同。θ-Fe3C表面存在大量的六方最紧密堆积位,表面吸附CO的能力最强,即解离吸附量最多,尤其是表面无积碳的C2-Fe3C;ε-Fe2C表面具有较多的面心立方空位,表面吸附H的能力最强。ε-Fe2C、Χ-Fe5C2及θ-Fe3C的脱附峰的起始温度逐渐向高温方向偏移,说明其与CO的结合能依次升高。   5、单相碳化铁表面对H2和CO的共吸附性能。   先吸附H2再吸附CO,极大程度地促进了CO的解离吸附,但是,H助CO解离能力对不同物相的碳化铁存在一定的差别。CO解离吸附提高的程度主要取决于H的吸附量,因此,ε-Fe2C、Χ-Fe5C2和θ-Fe3C表面H助CO解离吸附程度依次降低。   单相碳化铁表面饱和吸附CO后仍可以吸附一定量的H,且吸附H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助CO解离吸附的作用。CO的解离吸附量和H的吸附量均为H助CO解离吸附的影响因素,因为ε-Fe2C和θ-Fe3C表面分别吸附最多的H和CO,增加了CO和H的接触机会,因此,ε-Fe2C和θ-Fe3C表面CO的解离吸附量略有增加,x-Fe5C2表面CO的解离吸附量基本不变。   结合TPD和常压FTS反应表征结果知,C2-Fe3C和C1-FeC分别对CO和H2表现较好的吸附性,且均对吸附态的CO具有加氢作用,因而其催化性能优于其他单相碳化铁催化剂。
其他文献
在我国民俗文化中,面塑与民俗文化的交叉非常深。千百年来,面塑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岁时节令和人生礼俗中,从婚庆与生殖、出生与延寿等角度分析面塑,有助于剖析民俗文化的寓意。
本论文围绕化学生物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人工核酸酶和核酸酶模拟展开研究工作。设计合成了含有平面嵌入基蒽醌的无金属人工DNA切割试剂,深入研究了它们与DNA的相互作用、对
酰肼是一种含有多个杂原子的化合物,具有多个反应位点,可以生成多种不同结构的化合物,特别是在杂环化合物合成中被广泛应用。酰肼及其衍生物常常因具有生理或生物活性,而被广泛运用于农药和医药合成中。“一锅法”反应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有机合成方法。尤其是“一锅法”多步反应可以从相对简单易得的原料出发,不经中间体的分离,直接获得结构复杂的分子。这样的反应显然更能节约时间,原料,更符合原子经济学效应,更适用于现
近年来,“代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词,成为一种全新的消费理念。对消费者来说,他们能够不用自己亲自远渡重洋便能买到心仪的商品;对代购者来说,也能通过自己帮别人
本论文旨在功能化碳纳米管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利用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和N,N-二甲基碳酰亚胺(EDC)作为偶联剂制备了生物有机染料硫堇功能化的多壁碳
徐州矿务集团某矿井下因工作面调整,需要1台下运带式输送机作为工作面调整期间运输原煤使用,使用时间约3个月。具体参数:运量 Q=350t/h;带宽 B=1000 mm;胶带速度 v=2 m/s;带
叔胺环化反应是由1,5-氢迁移引发的的环合反应,该反应活化了相对惰性的sp3 C-H键,其生成的氮杂环化合物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目前,不对称叔胺环化反应存在着底物局限性大,机理认识
卟啉衍生物以其分子骨架的多样性、催化性和强的吸光率等特点而被专家大量关注。卟啉是富π电子的大环类共轭结构的平面分子,硝基芳香污染物(NACs)具有缺π电子共轭结构,二者之间存在很强的π-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容易形成π供体-受体络合物,因而卟啉对硝基芳香污染物表现出特殊的亲和力。纳米材料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较强的电子传输能力,有良好的催化性能。本论文利用卟啉和纳米材料的协同作用,将卟啉和纳米材料有机结
本文论述了江西景德镇陶瓷艺术家袁涛先生的作品风格,以及其从事陶瓷艺术创作的经历,并通过对他艺术作品的解读,更深入了解创作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 This article discusse
嘧啶类化合物和哒嗪类化合物,因其简单的结构和广泛的生物活性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此类化合物中导入生物体所需的微量元素例如:Ni、Cr、Co、Zn、Fe、Cu、Mn等过渡金属离子,那么将会大大提高这种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本论文构思将嘧啶、哒嗪环与三氮唑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化合物,并且通过传统的溶剂扩散法,在合成的三氮唑基-嘧啶及三氮唑基-哒嗪中分别导入生物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形成结构较为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