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来源 :温州医学院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m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基础;   2.探讨腹针结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3.观察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可重复性,并探讨腹针干预该模型的作用机制。   方法:   1.理论研究:通过文献学研究,对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进行总结、分析;   2.临床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4例合格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予单纯药物)20例和治疗组(予腹针加药物)54例。共治疗6周。选取疾病活动指数、Ritchie关节指数、关节肿胀数、握力指数、患者一般健康评估,以及血沉、类风湿因子等作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腹针结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同时评价治疗组各中医辨证分型间疗效的差异;   3.动物实验:第一部分采用牛Ⅱ型胶原、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剂免疫Wistar大鼠建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选取大鼠一般行为学、足趾容积、关节炎指数、滑膜病理、血液粘度、血清IL-1β、TNF-α等作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该方法造模成功率以及模型质量;第二部分随机选取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40只,按照关节炎指数评分排序,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腹针组、局刺组、联合组(腹针加局部)、模型组各10只,治疗3周,观察指标与实验一相同,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腹针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推测发挥作用的可能机制。   结果:   1.理论研究:中医认为类风湿关节炎是慢性虚损性疾病,病机以本虚标实为特征,肝肾亏虚、脾气虚弱、气血不足为其本,风、寒、湿、热、痰、虚等原因导致的气血经脉痹阻为其标,故治疗应以补益脏腑,鼓舞气血,疏通经络之法为治则疗其标本,方可中的。腹针是以神阙为中心的经络调控系统,根据针刺的深浅,可分为地、人、天三部,地部的引气归元组穴可以起到补肝肾、强筋骨,调脾胃,补正虚的作用,人部的腹四关组穴引导脏腑气血到肢体、调脾气组穴利脾湿,二者为伍可以起到滑利关节的作用,天部的风湿点起到全息系统调控作用,对此三组穴进行针刺不但可以很快减轻患者的症状,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还可以固本培元,加强患者的体质,益气活血,减少症状的反复,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2.临床研究: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卡方检验分析存在显著性差异(X2=5.463,p=0.0194<0.05),以治疗组为优;2)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实验室指标、评分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治疗前后Richie关节指数、肿胀关节数、一般健康评估、握力指数、血沉、类风湿因子、疾病活动指数,经配对t检验分析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Ritchie关节指数、一般健康评估、握力指数、疾病活动指数、血沉、类风湿因子指标,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治疗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以治疗组为优;4)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积分比较:治疗组各系统不良反应积分、累计不良反应积分,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5)治疗组内部各证型组间治疗前后疾病活动指数差值比较:方差分析显示各证型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以寒湿阻络、气滞血瘀型为优。   3.动物实验   3.1第一部分:1)造模成功率本次实验中70只造模大鼠符合造模成功标准的有59只,造模成功率约84%,大于文献造模率50-70%的平均水平;2)一般行为学观察:大鼠免疫后约9-11日开始发病,发病后体重增长缓慢,后肢逐渐出现无力、关节肿胀、僵硬、功能障碍等异常,19日上述症状达到高峰,21日给予加强注射后,症状稳定,未见消退;3)模型组大鼠滑膜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可见滑膜细胞增殖,滑膜巨细胞绒毛增生,呈指状肥大;炎细胞聚集,尤以T、B淋巴细胞浸润为主;滑膜内血管增多,血管内膜变形增生,管腔变窄或阻塞;4)模型组大鼠血液粘度各指标与生理组比较,除高、中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外,低切变率下全血表观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5)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TNF-α与生理组比较,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明显升高;6)对血清TNF-α、低切粘度1与足趾容积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可得回归方程:足趾容积=0.02(TNF-α)+0.46(血液粘度1)+1.356,说明大鼠关节肿胀与炎症、血液粘度均相关。   3.2第二部分:1)各组间一般行为学表现比较:各组治疗开始后,联合组与模型组于治疗后10天左右达到第2个肿胀高峰,足踝、足趾关节处膨大、紫红色、肤温较高,关节僵直,甚至开始出现畸形,后肢不能支持行走,靠前肢拖行,腹针组及针刺组大鼠关节肿胀减退,畸形较前组轻,行走基本正常;2)各组大鼠足趾容积比较:治疗后腹针组、局刺组大鼠足趾容积逐渐减小,第14天、第21天两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3)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评分比较:治疗后腹针组、局刺组大鼠评分逐渐降低,第14天、第21天两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各组大鼠血液粘度指标比较:与模型组比较,腹针组、局刺组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切、中切粘度有下降趋势;5)各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的比较:与模型组比较,腹针组、局刺组血清TNF-α、IL-1β,下降明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6)联合组大鼠各指标均较模型组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1.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是中医辨证论证的体现,具有很强的临床可行性;   2.腹针结合药物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在整体疗效方面,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能较好的缓解关节疼痛、减轻肿胀、增加握力、降低血沉、类风湿因子,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可减轻药物副作用,安全性高,而且无痛、见效较快,患者容易接受;   3.针刺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大鼠腹部引气归元组穴能缓解大鼠关节肿胀、改善关节炎指数评分,腹针对促炎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的调节,可能是腹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另外牛Ⅱ型胶原与完全弗氏佐剂混合免疫Wistar大鼠诱导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发病率高,模型稳定,为今后进行针灸疗法对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打下基础;
其他文献
威20A/82—1(简称“威优821”)的恢复系,是湖南省安仁县农科所从1979年开始,用巾丰28/测64选育9代而成。1982年配组,表现优势明显。1984年参加郴州地区早稻区域试验,8个点平
为充分发挥麦棉两大作物的增产优势,我省生产上早已推广了麦棉套种。但以往麦套棉多采用露地直播。在共生期间,由于两者之间存在争光、争水、争肥的矛盾,常形成弱苗迟发,产
V20A×1126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于1986年育成。其恢复系1126是从(三意B× IR661)F8×IR58的杂种后代中经多代测交筛选育成的。 1、产量表现:1986年该组合在杂交早稻组合比
目的:  通过外源性雌孕激素负荷方法建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大鼠模型,检测坤泰胶囊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大鼠雌二醇、孕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
本所为了测定小麦优良新品种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为我省小麦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曾于1956年起组织全省各专区农料所及重点县所、国营农场等农业科学研究单位,进行全省小麦良种
昭盟宁城县天义公社小河沿大队,经两年试验示范,推广大垄机播谷已获成功。实践证明,这种耕作方式,节省劳力,苗全整齐,管理方便,增产显著。这个大队一九七六年试播了十六亩机
(一)来源及产量中籼糯也叫申粘糯(原代号TH16—5,系谱号80—30—2—1)是信阳地区农科所1980年从红早糯中系统选育而成。1983年进入糯稻品系鉴定试验,亩产546.9公斤,比对照种
不是有人说短文无分量吗?请读这篇短文。不是有人说短文影响小吗?请读这篇短文。不是有人说短文好写吗?请读这篇短文!年轻[原文)作者[美]乌尔曼年轻,并非人生旅程中一段时光,也并非粉
说到邮政,一般人的第一印象几乎都来自邮递员,那一抹邮政绿是多少人心中永远不褪色的记忆啊。作为集邮爱好者,对于邮政的概念也许要更宽泛些,我心目中的邮政元素,除了邮递员,
目的:本课题拟通过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疗效评价、肝酶、黄疸、体重变化、腹围减少、肝纤维化以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的变化来观察加味宽中达郁汤合西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