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根系酸铝胁迫与茶氨酸合成积累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j664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三大非酒精饮料之一,具有独特的口感风味和健康功效。茶氨酸作为茶树中特有的非蛋白质氨基酸,占茶树鲜叶干重的1-2%,赋予成茶鲜爽滋味且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研究表明,大量的茶氨酸在茶树幼嫩根和芽叶内合成并积累,但是茶氨酸作为主要的游离态氨基酸之一,其生理功能尚不清楚。茶树体内不仅积累高浓度的茶氨酸,同时对高浓度的H+和Al3+具有良好的适应性。那么茶树根系对A13+和H+的高度耐受性与茶氨酸的高度积累之间是否存在有趣的联系尚不清楚。本论文通过生理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转录组学等技术手段,初步讨论了酸铝胁迫中,茶树根部茶氨酸含量变化的影响,结合酸铝抗性指标以及相关基因表达,来解析茶氨酸可能参与的耐酸铝机制。本实验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比较分析茶树不同器官中茶氨酸和铝积累模式的差异,结果发现在须根和幼嫩的芽叶中茶氨酸含量较高,根中茶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地上部分;须根中铝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其次是成熟叶中铝含量较高。2.酸铝胁迫处理茶苗,根中茶氨酸和离子含量差异性分析。结果发现与对照(0 mMAl)相比,在0.4和2.5 mM Al处理中,根系吸收积累较高浓度的Al3+;在0.4 mMAl处理中,茶氨酸含量在72 h时显著增加1.72倍左右,2.5 mMAl处理中,分别在24 h和48 h时显著增加1.30倍左右;同时发现茶树根组织在高酸铝(2.5 mMAl)胁迫下,根部聚合态的原花青素合成积累显著增加3.20倍。3.为阐述分子机理,转录组测序分析和qRT-PCR验证结果表明,在2.5 mM Al处理中,茶氨酸合成中关键基因CsGSII-1.1分别在处理后24 h和48 h表达量极显著增加2.60和1.50倍,CsGSII-1.2在24 h和48 h表达量显著增加1.50倍左右,CsGSII-1.3在48 h表达量显著增加1.40倍左右。原花青素合成关键基因CsDFR分别在12 h和48 h表达量显著增加2.6和2.0倍,CsANR和CsANS在12 h表达量分别增加1.5和1.9倍。与铝胁迫相关的转运蛋白CsALMT1和CsALMT2表达量在48 h时分别极显著增加3.3和3.9倍;CsALS1.9表达量分别在12和24 h显著增加1.3和2.1倍,CsALS3表达量在12 h极显著增加3.2倍左右;离子通道蛋白CsAIVT1分别在24 h和48 h表达量显著增加2.3和1.9倍。4.通过转录组数据分析和同源序列比对,在茶树基因组中获得4个与AtSTOP1、OsART1和AtSTOP2等高度同源的CsSTOP转录因子,分别命名为CsSTOP1a(TEA008198.1)和 CsSTOP1b(TEA011259.1),CsSTOP2a(TEA005144.1)和CsSTOP2b(TEA012009.1)。组织特异性分析表明,CsSTOP1a和CsSTOP1b在茶树不同器官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较高;CsSTOP2a和CsSTOP2b在根中特异性表达。在高浓度铝(2.5 mM Al)处理中,CsSTOP1a、1b和2b在12 h分别显著性上调表达4.2、1.7和2.6倍,CsSTOP2a在24 h表达量增加1.6倍左右。5.用铝敏感作物小麦作为实验材料,在营养液中单独加入铝和茶氨酸,发现铝显著抑制小麦根的伸长,而茶氨酸对小麦正常生长毫无影响。继续用不同浓度比的茶氨酸和同时处理小麦,柠檬酸作为阳性对照,记录1天和3天的根长变化。结果发现当Theanine和Al的浓度为3:1时,在3天时可以有效缓解铝抑制根系生长现象。
其他文献
在植物中,挥发性萜类物质通常以易溶于水的糖苷形式储存在细胞中。茶叶中已经发现多种香气糖苷物质,尤以单萜的香叶醇和芳樟醇糖苷最为丰富。这些糖苷的合成和积累对红茶和乌龙茶等茶类香气品质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亦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探明挥发性萜类物质及其糖苷如何进行跨膜运输并最终储存在何处,不仅可帮助改善茶叶香气品质,亦且有助于明确挥发性物质挥发和积累的途径。囊泡运输是植物细胞内和细胞间多种大分子
学位
<正>稻渔综合种养包括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等共生轮作模式。实践表明,稻渔综合种养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稻渔双赢”的优势,既能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又可以显著减少农药、化肥使用,是一种绿色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也是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主推的生产模式。
期刊
绿茶是中国传统的健康饮品,含有多种营养及功能性成分。超微绿茶粉是利用现代超微粉碎技术将茶叶粉碎至微米甚至纳米级的超微茶粉。与传统茶叶不同的是,超微绿茶粉常被以全组分形式应用于冰淇淋、酸奶、面膜等冷加工产品中,因此保证其质量安全尤为重要。目前对超微绿茶粉及其原料加工贮存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未见系统研究。本文研究了超微绿茶粉球磨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其机制、超微绿茶粉球磨加工过程中重金属含量变化和超微
学位
学位
六安瓜片作为我国唯一的无梗无芽的片形茶,因其干茶外形宝绿上霜,再加上其独特的“拉老火”工艺,使得六安瓜片风味品质独特。但是人们对六安瓜片的品质的研究报道甚少。本文以六安瓜片作为实验材料,引用图像处理技术和食品感官评价方法,探究了六安瓜片外形上的起霜机制;采用LC-MS和GC-MS技术,鉴定了霜的成分;结合GC-MS和GC-O,筛选出六安瓜片特征香气化合物。本论文为稳定六安瓜片品质要求、加工工艺的改
学位
本研究供试材料来源于2016-2017和2017-2018两年度在苏皖鄂三省6个试验点种植的共性品种材料和各省自设品种,其中共性材料13份,各省自设品种材料份数不等。测定籽粒硬度、近红外参数、降落值、面粉白度、RVA参数、粉质参数、湿面筋和溶剂保持力(SRC)等品质性状。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方法,研究品质性状的贡献率及地点间和年份间差异。用6个试验点共性材料制作鲜面条、软
学位
茯砖茶久负盛名的品质特征是其遍布茶砖内金黄色小颗粒——“金花”。这些颗粒实际上是茯砖茶的优势真菌冠突散囊菌的闭囊壳。该真菌的闭囊壳形成于茶砖的“发花”过程。该过程被公认是形成茯砖茶品质的关键加工环节。而冠突散囊菌在此过程产生的特有代谢物质——二酮哌嗪类成分,则很可能是茯砖茶的特征风味物质之一。基于此,研究这类化合物的产生机制对于解释茯砖茶的风味形成机理便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在前期的研究结果中发现茯
学位
经过长时间的储藏后,绿茶的品质会逐渐劣变,失去原有的新鲜风味,最终变为陈茶。绿茶从新鲜转向陈化的过程有一个失去新鲜感的临界点,本文基于食品货架期的预测方法,获取品质达到失鲜点的绿茶,使用图像技术、理化成分检测、GC-MS/GC-O技术,尝试从绿茶色、香、味的化学组成角度来揭示与品质相关的物质在绿茶新鲜度下降过程的变化规律,为绿茶新鲜度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根据加速货架期实验法
学位
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茶叶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多种保健功能。尤其是儿茶素类,具有广泛的抗炎杀菌、抗氧化、降血脂及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个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疾病综合症,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小动脉和微动脉又称为阻力血管,阻力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能够显著地影响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压的维持在一定程度上取
学位
本文对南阳市稻渔综合种养情况进行做了概述,分析了稻渔综合种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建议,并对水稻单作模式和稻渔综合种养模式进行了效益分析。
期刊